志怪故事·聊斋志异(百〇三)
聊斋志异(二十四卷抄本)·卷廿二
419,织成

下第归来一舸行,醉中犹记赋闲情。
水精界尺如符节,啮足真成啮臂盟。
洞庭湖中,常常有水神借船游湖。有时,一只空船系在那里,缆绳会忽然自己解开,随水飘然行驶起来。这时,只听到空中歌吹并作,乐声渺渺。船家蹲伏在船的一角,闭着眼凝神谛听,不敢抬头看上一眼,听任空船自由行驶。游完,船会仍然回到原来的地方泊住。
有一个姓柳的书生,科考落第后返回家乡,喝醉了酒卧在船上。忽然空中传来笙乐声,船家急忙摇晃柳生,柳生却醉得醒不过来,船家只好自己躲到船舱里。不一会儿,有人过来揪柳生,柳生醉得一塌糊涂,揪起来一放手,又瘫在船板上照旧大睡,那人便不再管他。片刻,乐声大作。柳生迷迷糊糊地醒了过来,闻到一种浓浓的兰麝香气;斜眼偷看,只见满满一船美丽女子,心里知道是神人,又闭上眼睛,假装睡着。又一会儿,听到传叫“织成”,便有个侍女走过来,正好站在柳生脸旁。柳生看侍女的脚,绿袜紫鞋,小脚又细又瘦,像手指一样,心里很喜欢,偷偷地用牙齿咬住了她的袜子,恰好侍女要走动,一下子被绊倒在船上。上座坐着的一个人奇怪地询问,侍女禀报了缘故。那人大怒,命武士将柳生拉去杀了。接着一个武士过来,将柳生按住捆绑起来,拖着便走。柳生见上座朝南坐着一人,头戴像王冠一样的东西,便边走边说:“听说洞庭君姓柳,我也姓柳;过去洞庭君考举人落第,现在我也落第;洞庭君遇到仙女而成了神,现在我醉中调戏一个侍女却要被处死,为什么幸运和不幸之间相差竟如此悬殊呢?【唐传奇《柳毅传》:洞庭龙女遭受夫家虐待,在野外放牧,碰到落第秀才柳毅。柳毅为龙女赴洞庭湖为其传书,解放龙女。后柳毅与龙女成为夫妇,并嗣为洞庭君】”那个像王者的人听了,便命将柳生带回来,问道:“你是落第的秀才吗?”柳生答应。大王便给他笔和纸,命他以“风鬟雾鬓”为题作一篇赋。柳生本是襄阳名士,但得到题目后却构思了很长时间,久久没有下笔。大王讥讽地说:“名士怎么会这样?”柳生放下笔,辩解道:“过去左思作《三都赋》,十年才完成。可见文章可贵的是精妙,不是写得快。”大王笑着点了点头。又过了两个时辰,柳生才脱稿。大王阅览毕,十分高兴,称赞道:“不愧是名士!”于是命坐赐宴,片刻之间,珍馐美味,纷纷摆了上来。柳生和大王正答对间,一个官员捧着个本子过来禀报:“溺死人的名册已经造好。”大王问:“多少人?”回答说:“共该溺死一百二十八人。”又问:“差谁去办了?”回答道:“派毛、南二尉去了。”柳生起身告辞。大王赐黄金十斤,又赠一根水晶界尺,说:“湖中将有场小劫难,拿这个可以保身。”忽见人马仪仗。纷纷列在水面上,大王下船登车,便看不见了。又过了很久,湖面上终于寂静下来。
船家等神人都消失以后,才从船舱里爬出来,驾船往北行驶。正遇逆风,船行得十分吃力。忽然有个铁锚浮出水面,船家惊骇地喊道:“毛将军出来了!”各船上的商人立刻全都伏在船里。又不长时间,湖中出现一根木头,直立在水中,忽上忽下,摇动不已。船家更加恐惧,大喊:“南将军又出来了!”话音刚落,狂风大起。湖中万丈波涛,遮天蔽日,四周的船只全部倾覆。柳生见状,急忙高举起水晶界尺,正襟危坐在船上。说也奇怪,滔天的波浪压到柳生的船前便一下子没了。由此柳生的船得以保全。
柳生回来后,常向人们谈起这件奇异的事。说船上那个侍女,虽没看见她的容貌,但只裙子下那双小脚,便是人间所没有的。后来,柳生有事到武昌,有个姓崔的老太太卖女儿,却又千金不售,家里藏着一根水晶界尺,声称有能配上这根界尺的人,便将女儿嫁给他。柳生很奇怪,便怀揣着自己的那根界尺前去看个究竟。老太太一见柳生,高兴地迎接,忙叫女儿出来拜见。她女儿有十五六岁的样子,生得娇媚温柔,风流俊雅,无与伦比。略一施礼,便返身退入帐内。柳生神魂颠倒,急忙说:“我也藏着件东西,不知能否与老太太的相匹配。”于是双方各取界尺来对照比较,样式、长短分毫不差。老太太大喜,便问柳生住在哪里,请柳生赶快回去租辆车来,界尺留下作为信物。柳生不肯,老太太笑着说:“你也太小心了!老身我怎会为了根界尺抽身逃走呢?”柳生迫不得已,只好将界尺留下,出来租辆车子,急忙返回去,老太太却已经无影无踪了。柳生大惊,问遍了住在附近的人,没有一个知道去向的。太阳已经西斜,柳生懊恼不堪,垂头丧气地往回走。走到半路上,正好一辆车子经过,忽然一人掀起车帘问道:“柳郎为什么来得这样迟?”抬头一看,正是崔老太太。柳生惊喜万分,问道:“要到哪里去?”老太太笑着说:“你一定在怀疑我是骗子。你走了以后,我突然想起你也是客居在外,要操办这些事也有困难,正好有一辆便车,便想将女儿送到你船上。”柳生便请回车一块走,老太太不肯,自己走了。柳生惶恐不安,不敢十分相信,急忙奔到船上,少女和一个丫鬟果然已经先在了,看见柳生,含笑迎接。柳生见少女绿袜紫鞋,与原来船中那个侍女没一点差别,心里很感惊异,犹豫地凝目注视。少女笑着说:“看你虎视眈眈的样子,没见过吗?”柳生听说,索性俯下身子偷偷察看,见袜子上的齿痕宛然还在,大惊说:“你是织成?”少女捂着嘴浅笑不止。柳生拜揖道:“你如真是神人,请早明白告诉我,以消除我的烦恼迷惑。”少女说:“实话告诉你吧:上次你在船中碰到的就是洞庭君。他仰慕你的才华,想把我赠给你。因为我是王妃很喜欢的侍女,所以须回去和王妃商量。我现在回来,就是奉了王妃之命。”柳生大喜,洗手焚香,望洞庭湖中朝拜。于是,便带着织成回来了。
后来,柳生又到武昌去,织成要求同去,就便回去探亲。到了洞庭湖中,织成从头上拔下一根头钗,掷到水中。忽然从湖中冒出一只小船,织成轻轻地一跃而上,如小鸟飞上树梢,转瞬便无影无踪了。柳生紧盯着织成消失的地方,盼着她快回来。远远望见一艘楼船驶过来,来到近前,船上的一扇窗子打开,一只彩色的鸟飞掠过来,落地则是织成。接着又有人从窗子里递下许多金器明珠之类的珍贵东西,都是王妃所赐。从此后,织成每年都要回到湖中一两次去探亲,柳生也因此非常富有,金银珠宝,每拿出一件,富贵大家也不认识。
相传唐代柳毅曾为龙女传书,洞庭龙君把他招为女婿,后来,又传位给他。柳毅相貌文雅,龙君恐怕他不能威服水怪,便给他一副鬼脸面具,白天戴上,晚上摘下,时间一长,柳毅也就渐渐习惯了。一次,晚上忘了摘下来,面具便长在了脸上。照照镜子,十分自惭。所以,此后人们在湖上行船,只要用手指指某件东西,柳毅就怀疑是在指自己的脸;人们用手遮遮额头,也以为是在窥视自己,便往往必风作浪,将船只打翻。因此,凡初次在洞庭湖乘船的人,船家都要先告诉这些忌讳,或者摆上供品祭祀一番,才能安全渡湖。一次,许真君【指东晋道士许逊,传说他在东晋宁康年间全家成仙飞升,宋代封其为“神功妙济真君”】偶然来到洞庭湖,为风浪所阻,不能渡,大怒,将柳毅逮捕,送到人间的郡狱中。郡狱狱吏点检犯人时,老是多一个人,不解何故。一晚,柳毅托梦给郡知府。哀求拯救。知府觉得人神隔绝,恐无能为力,便加以推辞。柳毅说:“许真君于某天某时来此地,只要代为恳求,一定管用。”不久,许真君果然降临。知府便替柳毅求情,才得以获释。从此,湖上行船才稍平安些了。
420,竹青

穷途无奈秀才饥,多谢吴王赐羽衣。
分个雏鬟为匹偶,从今双宿永双飞。
有个鱼客,是湖南人,忘了他是哪府哪县的。他家中贫穷,科举落榜回来的路上把盘缠用光了。鱼客不好意思去讨饭,饿极了,就暂时到吴王庙中歇息,跪拜神像祈求保佑。
鱼客拜祷完出来躺在廊下,忽然有一个人带他去见吴王。那人跪下报告说:“黑衣队还缺一名士兵,可以让这个人补缺。”吴王说:“可以。”就给了鱼客一身黑衣服。鱼客穿上后,变成了乌鸦,振动着翅膀飞出去。见乌鸦们都聚集在一起,鱼客就跟着它们一块飞走了。它们三三两两分落在各条船的帆和桅杆上,船上的旅客,争着把肉抛向空中,乌鸦们都飞起来在空中接着吃。鱼客也学着这样做,一会儿就吃饱了。他飞到树梢上,觉得很得意。过了两三天,吴王可怜他没有配偶,许配他一只雌乌鸦.叫作“竹青”,它们相处得很恩爱。鱼客每次去接食物吃,总是不够机警。竹青常劝他不要去,他不听。一天,有队清兵经过,用弹子射中了鱼客的胸膛。幸亏竹青衔着它飞走了,才没被捉去。乌鸦们被激怒了,鼓动起双翅扇起波涛,浪滔汹涌,船全被掀翻了。竹青带了食物来喂鱼客,但鱼客伤得很重,到了晚上就死了。鱼客忽然像从梦中醒来,见自己仍然躺在庙中。起初,居住在这里的人看见鱼客死了,不知他是谁,摸摸他的身体还没有冷,就让人不时来照看他。这时,人们向鱼客询问了缘故,凑了些钱送他回家。
【吴将军庙,供奉三国时吴国大将甘宁。 宋时以有神风助漕运有功,赐王爵,因称吴王庙。见《湖广通志》。往来船只多来祭庙,乌鸦成群迎送船只,当地人称“吴王神鸦”。】
三年后,鱼客又经过这个地方,到庙中参拜了吴王,摆设了食物,唤乌鸦们下来一齐吃;并说:“竹青如果在的话,请留下来别走。”吃完以后,乌鸦们都飞走了。后来,鱼客中举回来,又来参拜吴王庙,献上猪、羊供拜。供完以后,就准备了丰盛的食物宴请乌鸦们,又祝愿竹青留下。
这天晚上,鱼客在湖村住宿,点上蜡烛正坐着,忽然桌子前面像有只飞鸟飘落。鱼客一看,原来是个二十来岁的美人。这女子微笑着说:“别来无恙?”鱼客惊奇地问她是谁,女子说:“你不认识竹青了吗?”鱼客很高兴,问她从哪里来。竹青说:“我如今是汉江神女,很少回故乡。在这之前,乌鸦使者两次跟我说起你邀请的情谊,所以特地来与你相会。”鱼客更加兴奋感动,二人就像久别的夫妻,非常爱恋。鱼客要竹青一同到南方去,竹青想叫鱼客一块到西边去,最后也没定下去哪里。第二天,鱼客刚刚睡醒,见竹青已起来了。他睁开眼,只见高堂中巨大的蜡烛发出一片光亮,竟然不是在船上!他吃惊地起身问:“这是什么地方?”竹青笑着说:“这是汉阳啊。我家就是你家,何必一定要到南方去呢!”天色渐渐亮了,丫鬟婆子们纷纷过来侍候,酒菜也已端进来。就在大床上放一矮桌,夫妇两人对饮。鱼客问:“我的仆人在哪里?”竹青回答说:“在船上。”鱼客担心船主不能久等,竹青说:“不要紧,我会替你酬报他的!”于是二人日夜吃喝谈笑,鱼客高兴地忘了回家。
船主从梦中醒来,忽见是在汉阳,十分惊奇。仆人寻访鱼客,没有一点音信。船主想去别的地方,缆绳又解不开,两人只好一同守在船上。过了两个多月,鱼客忽然想起回家,对竹青说:“我在这里,不能与亲戚来往。况且你与我名义上是夫妻,可是连我家都没去过,怎么行呢?”竹青说:“不要说我不能去;就是去,你家里有妻子,又怎么安置我呢?不如让我住在这里,作为你的另外一个家!”鱼客恨路途太远,不能常来常往。竹青便拿出一件黑衣服来,说:“你原来穿过的旧衣服还在。如果想我时,穿上这件衣服就来了。到了这里,我再为你把衣服脱下。”于是,竹青摆下了美味佳肴,给鱼客饯别。鱼客喝得大醉,不禁睡着了。醒来后身子已经在船上,一看,船停在洞庭湖原先停泊的地方,船主和仆人都在。他们相互一看,十分震惊,都问鱼客到哪里去了。鱼客也觉得很惊奇,怅然若失。他见枕边有一个包袱,打开一看,里面是竹青赠的新衣服和鞋袜,那件黑衣也折叠在里面。又有一个绣制的口袋系在腰上,伸手一摸,里面装满了银子。于是他们开船南行,到了岸,鱼客付给船主一大笔钱,自己就回家了。
回家几个月后,鱼客苦苦思念汉水,就偷偷拿出黑衣穿上,两胁立刻长出翅膀,迅速飞向空中。过了两个时辰,已经到了汉水。鱼客盘旋飞翔着往下看,见孤屿中有一片楼舍,就飞下来落在地上。有个婢女已经看到他,呼喊说:“官人来了!”不一会儿,竹青出来,命仆人们给鱼客脱了黑衣,鱼客觉得身上的羽毛立即随之脱落下来。竹青握着他的手进了房中,说:“你来得正好,我马上就要分娩了。”鱼客开玩笑地问她说:“是胎生还是卵生?”竹青说:“我如今成了神,皮肤和骨头已经硬了,与过去不同了。”过了几天,竹青果然生产了。孩子被厚厚的胎衣包裹着,像一个大卵。破开一看,是个男孩。鱼客非常高兴,取名叫“汉产”。三天后,汉水的神女们都来祝贺,送来了衣服食物和珍宝作为贺礼。神女们个个都非常美丽,岁数在三十以下,都走近床前,用拇指按按小孩的鼻子,说是“增寿”。神女们走后,鱼客问:“刚才来的都是谁啊?”竹青说:“她们也是汉水的神女。走在后面那个穿藕白色衣服的,就是传说中郑交甫路过汉皋台下遇见的那个解佩相赠的仙女。【《韩诗外传》:郑交甫路过汉皋台下,遇见两个女子,每人都佩带一颗巨珠,郑交甫注目相挑,二女解下佩珠赠给郑交甫。这个故事就是《列仙传》里“江妃二女”的其它版本,也是汉水神女】”过了几个月,竹青用船送鱼客回家。船上没有帆和桨,飘然自行。到了陆地上,已经有人牵着马在路旁等候,鱼客就回家了。从此,两人不断来往。
过了几年后,汉产长得更加秀美,鱼客十分疼爱他。鱼客的妻子和氏不能生育,常常想见一见汉产。鱼客就把事告诉了竹青。竹青准备了行装,送儿子跟随父亲回去,约定三个月就回来。和氏喜爱汉产,胜过自己亲生的孩子。过了十个多月,还舍不得让他回去。一天,汉产忽然暴病而死。和氏哭得死去活来。鱼客就去汉水告诉竹青。一进门,见汉产光着脚躺在床上,高兴地问竹青。竹青说:“你长时间背约,我想儿子,所以就把他招来了。”鱼客就说这是因为和氏太喜爱孩子的缘故。竹青说:“等我再生个孩子,就让汉产回去。”又过了一年多,竹青生了对双胞胎,一男一女,男孩取名“汉生”,女孩取名“玉佩”。鱼客就带着汉产回了家。然而鱼客一年总要到汉水三四次。后来觉得路远不方便。鱼客就把家迁移到汉阳。汉产十二岁时,进了郡学学习。竹青认为人间没有美貌的女子,就把汉产叫走,给他娶了妻子后,才让他回来。汉产的妻子名叫“卮娘”,也是神女生的。后来和氏死了,汉生和妹妹都来举哀送葬,安葬完了,汉生就留在这里。而鱼客带着玉佩走了,从此再没回来。【这一篇故事蒲松龄是从“吴王神鸦”和“汉水神女”两个传说来的灵感】
421,段氏

田园瓜剖已无余,忍气吞声嗣续虚。
合浦珠还真意外,妒心从此永消除。
(一)
段瑞环是大名府的富翁,四十多岁了还没有儿子。妻子连氏,为人非常妒忌,段瑞环想买妾又不敢,便和一个奴婢私通。连氏察觉后,将奴婢痛打一顿,卖给了河间县一个姓栾的人家。
后来,段瑞环渐渐衰老,侄子们天天登门借钱借物,一句话不中意,就个个脸色难看,话也带气。段瑞环觉得不能听任他们贪得无厌,便想过继一个侄子作儿子,其他侄子们却都阻挠。连氏再凶悍,此时也无可奈何,愤怒地说:“老头子年纪才六十多岁,怎见得就不能再生儿子!”连买了两个妾,听凭丈夫所为,也不过问。过了一年多,两个妾居然都怀上了身孕,全家人欢喜万分。连氏心胸舒畅,腰杆也硬了起来,侄子们再登门强借东西,就恶声恶气地拒绝。不长时间,一个妾生了个女儿;另一个妾生了个儿子。生下不久却死了,夫妻二人大失所望。又过了一年多,段瑞环中风,一病不起。侄子们更加放肆起来,牛、马、财物只管往自家拿,连氏又哭又骂,他们却反唇相讥。连氏无计可施,只有整天哭叫罢了。段瑞环的病经过这番折腾,更加厉害,不久就死了。还没送葬,侄子们便在灵柩前商议起瓜分段瑞环的家产来。连氏痛心无比,但又无法阻止。只求给留下一所肥沃的田庄,以养活老小。侄子们不肯,连氏怒骂道:“你们寸土都不给我留下,要让我一家老少都饿死吗?”愤恨地大哭着,捶胸顿足。
忽然有个客人来吊丧,径直走到灵前,号泣尽哀,哭完,便跪到居丧的地方。众人都很惊疑,忙问是谁,来客说:“死者是我父亲!”众人大惊。客人从容地讲述了其中原委。原来,连氏卖给栾家的那个奴婢,过了五六个月,就生个儿子,取名叫怀。栾氏把栾怀跟其他儿子一样看待,抚养成人,十八岁时考中了秀才。后来栾氏去世,儿子们分家,却没有栾怀的份。栾怀询问母亲,才知道自己是段家的血脉,就说:“既然跟栾家是两姓,各人有各人的祖庙,何必在这里争人家那百亩田?”便骑马来到段家,段瑞环却已经死了。来客说得有根有据确凿无疑。连氏正在恼怒,听说后大喜,径直出来高声说道:“我如今又有儿子了!你们各人强拿去的牛马财物,可好好给我送回来,不然,咱就打官司!”侄子们面面相觑,脸上失色,一个个借故溜了。栾怀便更名为段怀,将家眷接了来,一块为父亲居丧。
段氏子侄们对段怀的来到,很感不平,一块密谋要赶走他。段怀知道后,忿怒地说:“栾家不认我姓栾,段家又不承认我姓段,要让我到哪里去!”忿忿地要向官府告状。亲戚邻居为他们排解,段家子侄才打消了念头。但连氏因牛马等物都没要回来,不肯罢休。段怀劝她算了,连氏不听,说:“我不是为了几匹牛马,心中这口气出不来。你父亲被他们气死,我所以忍气吞声,全因为没有儿子。如今有儿子了,我还怕什么!以前的事你不了解,等我自己去和他们打官司。”段怀再三劝阻,连氏不听,写下状子,径直到县衙去告了。县令便拘拿了段氏子侄们,审理起这件案子。连氏在大堂上陈述时,理直气壮,言词哀伤,滔滔不绝,县令也被感动了,将段家子侄们重打一顿,追回财物,还给了连氏。
连氏回家后,将那些没有参与瓜分自己家产的侄子们叫了来,把追回的财产全分给了他们。连氏七十多岁,将要去世时,把女儿、孙媳叫到跟前,说:“你们记着:如果三十岁还不生育,就要典当家产,给丈夫娶妾。没有儿子的滋味不好受啊!”
异史氏说:“连氏虽然嫉妒,却能迅速转变,老天后来应该帮她申冤吐气。看她慷慨激昂,也是一位豪杰!”
(二)
济南人蒋稼的妻子毛氏,不会生育,但十分嫉妒。嫂子屡次劝她给丈夫纳妾,毛氏不听,说:“宁绝了后,也不让那送眼流眉的小狐狸精在我跟前气人!”快到四十岁时,毛氏开始经常忧虑没有子嗣,想过继哥哥家的儿子,兄嫂都答应下,但却故意拖着。孩子每到叔家,蒋稼夫妇都给他好吃的,再问:“愿意来我们家吗?”孩子就说愿意。哥哥得知以后,暗地里嘱咐儿子说:“倘若她再问你,就说不愿意。问你为什么,就说‘等你死了后,不愁你们家的田产不归我所有’。”
一天,蒋稼去远方做买卖,孩子又来了。毛氏再问他,孩子就把父亲教的话学了一遍。毛氏大怒,说:“我一家老少还活着,就天天算计我家的田产吗?打错主意了!”将孩子赶了出去,立即叫来媒婆,为丈夫买妾。正好有个卖奴婢的,但价钱昂贵,毛氏拿出全部的钱也不够,眼看买不成了。蒋稼的哥哥恐怕一拖毛氏要反悔,便将媒婆叫了去,给她银子,让她假称是自己借的,再转借给毛氏帮她办成这件好事。毛氏大喜,将奴婢买回了家。等到蒋稼回来,毛氏告诉他哥哥家孩子的话,蒋稼大怒,跟哥哥断绝了来往。
过了一年多,妾便生了个儿子,蒋稼夫妻二人十分喜欢。毛氏说:“媒婆也不知从谁那里借的钱,一年多了也不来要,这恩情不能忘。如今儿子都有了,应该偿还他母亲的身价了。”蒋稼便带上钱去拜访媒婆。媒婆笑着说:“你应该感谢你哥哥。我一贫如洗,怎敢借债呢?”便详细告诉了当初买妾的经过。蒋稼醒悟,十分感动。回家来告诉了毛氏,夫妻二人感激涕零,备下酒宴,邀请哥嫂来家,二人跪着迎接,拿出银子还给哥哥,哥哥不要,尽情欢喜后走了。后来,蒋稼连续生了三个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