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香丸的深刻内涵和热毒带来的危害,红楼关键字解读之冷热篇(十)
上一篇我们讲到薛宝钗胎里带来的热毒,定下了她人格的基调,她的性热体质,决定了她入世之心强烈,她是一个沉迷红尘欲望不能自拔的入世迷人,而且她不断劝说宝玉上进,看不透一切荣华富贵都是虚幻的,最终都将烟消云散的本质,只是凭着责任感不停的自我努力,也捆绑贾宝玉跟她一起努力的这种行为特点,也证实了她本质上是一个非空性的人。这样一个人格特质,与以往许多人对宝钗的看法不同,一些人所认为的那种宝钗性空,冷寂,无欲无求,高洁而不媚俗,宽厚又不极端甚至还压根看不上宝玉都是完全违反作者对薛宝钗的根本设定的,是对原作者本意的彻底曲解,他们既没有看懂“冷热”二字的真正含义,也没有明白通部小说是一场大梦,而书中人物大多是入世迷人,每个迷人都有自己执迷的东西,又都沉睡在梦中未醒的总设定的。
而薛宝钗的热毒,必然会在未来为了达成欲望,不顾一切的使出各种手段,最终导致了伤害无辜又反过来害了自己的结局,如果说薛宝钗的欲望是金玉姻缘,她执迷的也是金玉姻缘,那么妨碍金玉姻缘的木石前盟就是她和她所在的金玉阵营要拼尽全力去阻挡的东西,所以说薛宝钗在未来难免暗中阻碍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与最终结合,从而造成林黛玉的悲惨死去。这就是热毒后面的那个毒字代表的含义了,金玉与木石的缠斗,便是神仙们缔造的情孽,是神仙给宝玉的玉上镌上了字,要他莫失莫忘木石前盟,又是神仙给宝钗的金锁錾上了字要宝玉不离不弃金玉姻缘,才能芳龄永继,这就是情孽,情孽烧起了一把火,也就是孽火,孽火齐攻,不单使薛宝钗不顾一切营求自己所执迷的东西,伤害到他人,最后还烧到了自己,结局同样悲凉。
我们目前看到的薛宝钗并非完整的薛宝钗形象,正如同不是看到了最后,作者明确写了四儿和芳官被撵出去,宝玉开始疑心袭人的情节,我们眼中的袭人形象也必然是一个温柔贤惠,又肯帮衬宝玉上进的形象;同理,我认为,不到了金玉与木石最后白热化交锋的阶段,作者不会太早太明确的写薛宝钗会做出些什么事来确保金玉姻缘的成功。而且,即便是作者明确写了有人可能告密了四儿和芳官的事,也明确写了宝玉疑心袭人,都没有明白确凿的写袭人本人去干了什么坏事,都是用暗笔来暗示,由读者自己去猜的,虽然有些暗示还是比较明显的。我认为作者对薛宝钗的写法也必然跟袭人是差不多的,只有到了后面的情节,才会展露出薛宝钗的一些行为,而这些行为也不会特别明白的写出来,相反会是暗示的笔法,让读者自己去领会,这才是作者惯用的手法,只不过,因为后半部书稿的丢失,我们无法看到未来薛宝钗的一些行为表现而已,这会对人们判断薛宝钗的本性造成很大的困难,好在,作者一开始定下的热毒基调,使我们能够意识到,薛宝钗未来的行为走向必然不会偏离热毒二字,一定会不顾一切的达成欲望,甚至不惜排除木石姻缘的阻碍,伤害林黛玉来促成金玉姻缘的成功。由此可见,不顾一切不择手段达成所愿但却因此遭受苦海红尘百千般虐苦和报应是所有执迷痴人的共同特点,既然如此,胎里带来热毒的薛宝钗何以能逃脱作者对一干下世风流孽鬼的总设定呢?既然无法逃脱,她就不是一个冰清玉洁的无辜白莲花形象,除此而外,我们还应当意识到,薛宝钗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金玉阵营其实是父母长辈等在主控的,是薛姨妈、王夫人、甚至贾政这些人影响到了宫中的元春来确保其成功的,而木石这边的支持者贾母和王熙凤很可能权利被架空,或者年老或者多病及失势无法控制局面,导致木石二人孤立无援后最终落败。

所以脂批在评论胎里带来的热毒的时候,就说过:
【戚本双行夹批:热毒二字,画出富家夫妇,图一时,遗害于子女而可不谨慎?】
我觉得脂批说的富家夫妇,就是指的金玉阵营的长辈们,贪图此时家族联姻可能带来的家族共荣,结果却在最后伤害了子女,造成了贾宝玉绝望出家,薛宝钗被离弃,而林黛玉悲愤死去的悲惨结局。因而,热毒也不止存在于薛宝钗一人身上,而是金玉阵营的富家夫妇都患有热毒,他们强烈的入世之心,热切营求世间富贵与家族昌盛,最终导致宝黛钗三个小儿女间的彻底悲剧。
了解了热毒带来的危害,再来看冷香丸,其实这味药是用来阻止和缓解热毒带来的危害的,所以它是一味“治世之药”,在讲到王道士的时候,我提到过“治世之药”,我说,贾宝玉问王一贴索要的治疗女人嫉妒的药就是索要一味“治世之药”,而王道士是假神仙,所以他没有治世之药,从贾宝玉索要的疗妒药(如果真的存在这种药的话)针对治疗的妒病来看,这味药不是治身体的病的,而是治疗灵魂的病的,而灵魂醉心于尘世欲望,才会执迷不悟,大梦不醒,故此普通的药治得了身体的病,却治不了灵魂的病,只有“治世之药”才可以医得,所有治世之药的共同特点都是用来唤醒和警告入世迷人,令他们不要再执迷不悟,不顾一切的追逐欲望的达成,以免最后导致惨烈而无法承受的结果的。治世之药的医理是引导入世迷人走向出世和觉醒的,但疗效则通常不怎么显著,例如风月宝鉴这味治世之药本可以治好贾瑞的病,但是贾瑞执迷不悟,不顾一切只看镜子正面最后丧身殒命;智通寺的对联也是一副治世之药,可贾雨村看了照样攀附权贵贪赃枉法乃至最后锁枷扛了;而冷香丸也是同样疗效差,冷原本可以浇灭热带来的欲望孽火,可惜热太毒了,冷香丸也不顶用,所以薛宝钗仍不顾一切追求金玉姻缘,最后也得偿所愿,可惜这门姻缘并不幸福,完全不是她期待的样子,贾宝玉最终对她是又离又弃,完全违背了金锁上字的预言,剩下她独守空房,品尝着孤独悔恨的滋味。
所以冷香丸的冷是用来中和患者身上的热毒带来的迷障的,冷代表出世,热代表强烈的入世之心,所以冷香丸的目的就是令薛宝钗不要再执迷她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的对金玉姻缘的热切营求,从而清醒过来走向出世的。但是这味药却不怎么有效。无论是贾瑞还薛宝钗,又或者是其他得到神仙给的治世之药的迷人们,大多都没有获得什么好的疗效,作者之所以写这些药没有疗效或者疗效不够,是因为他似乎在刻意展现迷人们不顾一切追求欲望达成的那种沉溺其中的不知回头也难以被唤醒的状态的,世人都是如此执迷,即使得到了神仙的点化却仍然不悟、不醒,说明沉溺在迷津中时,想要觉醒悟道最终获得解脱是有多么的困难。
冷香丸的药方十分的琐碎,全是用天然各色白花蕊添加自然界的风、霜、雨、雪炮制而成,并且加了和尚给的药引,并用黄柏汤服下。白色象征纯洁纯真,花蕊和风、霜、雨、雪都来自天然,而花又隐喻着女儿,故此其暗示的正是天然与女儿家天真活泼的本性的,说明薛宝钗不止是凡心偶炽,热切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她还有压制和束缚天然之性的邪火,她的自我压抑正是这种邪火的表现,而贾宝玉却是天性喜爱天然的,在试才题对额那一回中,贾宝玉就曾经对天然有过一番论述,说明“天然”是十分符合他的天性的。而薛宝钗却恰恰相反,她是压抑个性力求符合封建道德规范的典型,她的邪火用来束缚和压抑自己内心的同时也被她用来束缚压抑贾宝玉热爱自由的天性的。同时黄柏汤具有清热燥湿的药效,自然也是压制热毒的一种隐喻,而药引是缔造情孽的和尚给的,脂批也提到过和尚给的药引的来历:
若吃寻常药,是不中用的。他就说了一个海上方,又给了一包药末子作引子,异香异气的。不知是那里弄了来的。他说发了时吃一丸就好。倒也奇怪,吃他的药倒效验些。”【甲戌双行夹批:卿不知从那里弄来,余则深知是从放春山采来,以灌愁海水和成,烦广寒玉兔捣碎,在太虚幻境空灵殿上炮制配合者也。】
脂批说冷香丸的药引来历不凡,而药引的作用,一般是引导药物更好的发挥药效,犹如导游,将诸药引向一定的经络脏腑,进行针对性治疗。这药引,由放春山采来,以灌愁海水和成,说明药引子是引导冷香丸作用于情孽带来的病灶的。春即是春情,放春山可想而知,灌愁海则是因情孽生出的愁与怨望之海,以这样的药引来引导药效作用于特定的病灶,则指明了冷香丸的特定疗效。
冷香丸的疗效虽然不足以唤醒薛宝钗,但也不是全无作用,脂批在评论冷香丸的时候说:
历着炎凉,知着甘苦,虽离别亦能自安,故名曰:“冷香丸”,又以为香可冷得,天下无不可冷者
“历着炎凉,知着甘苦,虽离别亦能自安”表达了在未来薛宝钗虽然服用了冷香丸,但却没能彻底压制住胎毒孽火,导致了人生的苦涩后果,即虽然用热毒和孽火,即压制自然天性的手段在特定的环境下束缚住了贾宝玉,最后也如愿嫁给贾宝玉,但是贾宝玉后来却出家弃她而去,没能获得婚姻的幸福,使她不得不经历这样的炎凉与甘苦。但薛宝钗毕竟服用了冷香丸,故此,虽然尝到了生命中真正的痛苦与苦涩的滋味,贾宝玉最后弃她而去,但是薛宝钗却尚且能够自安,表明冷香丸在薛宝钗的命运结局时起到了仅有的一点积极作用,使她能够在孤独被遗弃的离别状态,尚且能够自安,平复心情,勉强独自度日。而脂批在后面说的“香可冷得,天下无不可冷者”,即是指热毒代表的执迷不悟需要用冷代表的出世点醒、度化,最后才能彻底醒悟,天下无不可被点醒,无不可被度化,故而天下无不可冷者。
综上所述,热毒是薛宝钗胎里带来的强烈的入世之心,冷香丸是神仙点化入世迷人的治世之药中的一种,试图浇灭其欲望孽火引导迷人走向觉悟、梦醒和出世的又一次不成功的尝试,其疗效甚微,其内涵却无比深刻,是我们借以了解因为丢失后半部书稿导致薛宝钗那并不完整的人物形象的一把钥匙。对深入理解薛宝钗这个人物是有极大的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