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十一月二十五日读《美学散步》22.1

2022-11-25 19:37 作者:未来向宽WXJ  | 我要投稿

唐人诗歌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 (一)文学与民族的关系 笔记:   1.邵元冲先生《如何建设中国文化》   一个民族在危险困难的时候,如果失了民族自信力,失了为民族求生存的勇气和努力,这个民族就失了生存的能力,一定得到悲惨不幸的结果。反之,一个民族处在重大压迫危殆的环境中,如果仍能为民族生存而奋斗,来充实自己,来纠正自己,来勉励自己,大家很坚强刻苦的努力,在伟大的牺牲与代价之下,一定可以得到很光荣的成功。   2.一民族的盛衰存亡,都系于那个民族有无“自信力”。所以失掉了“自信力”的犹太人虽然有许多资产阶级掌握着欧洲的经济枢纽,但他们很不容易以复国土。反之,经了欧洲的重创,和凡尔赛条约宰割的德意志,她却能本着她的民族“自信力”向着复兴之途迈进。   3.民族“自信力”——民族精神——的表现与发扬,却端赖于文学的熏陶,我国古时即有闻歌咏以觇(chan)国风的故事。因为文学是民族的表征,是一切社会活动留在纸上的影子;无论诗歌、小说、音乐、绘画、雕刻,都可以左右民族思想的。它能激发民族精神,也能使民族精神趋于消沉。就把我国的文学史来看:在汉唐的诗歌里都有一种悲壮的胡笳意味和出塞从军的壮志,而事实上证明汉唐的民族势力极强。晚唐诗人眈于小己的享乐和酒色的沉醉,所为歌咏,流入靡靡之音,而晚唐终于受外来民族契丹的欺侮。由此看来,文学能转移民族的习性,它的重要,可想而知了。

十一月二十五日读《美学散步》22.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