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个中年上网者的烦躁瞬间

2021-09-21 16:59 作者:Kassandre  | 我要投稿

醒过来,看见自己关注的“老J巨靠谱”更新了,题目叫《个体自由和群体利益,太偏向哪边都是反智》。

我脑海里浮现了四个大字:废NM话。

然后把又眼睛闭上了,心想以后也许不会再看他了。

“什么都不想”跟“成天给‘想点事情’赋予神圣感”,太偏向哪边都是愚蠢。

何况你怎么不去想想“反智”这个词有多奇怪,是该随便抄了就用的吗。(本文尾部再细讲这词的怪异感。)

然而我既然关注了他,必定就曾经喜欢过。

作为一个中年上网者,此类事情简直太多了。我,喜欢关注这么三类人,首先是玩游戏的,其次是讲知识的,最后是搬运者。但最重要的是,你说话的声音得能让我不看字幕也顺利听懂,为什么我从始至终不能看A厂长的任何内容,因为他说话我都听不懂,甚至是觉得刺耳,他的内容再好笑,我都笑不出来。

所以不可避免的,我关注自己的老乡比较多,老J,还有Z哥,还有个LKS,等等。

先从LKS说起。一个年轻人,因为哪期关注的不记得了,但后来反正很快也不看了。

引发不看的原因是某期他跟他的前女友排排坐,吐槽,说自己受到的抨击没有道理,之类的。

我看了一眼,然后搜了一下他女友的ID,知乎上有三四屏幕都在骂她。

看了几条,又翻了她个别视频,我的感想就是,固然既然是开帖评论就难免骂声,但就您这样的,是没有任何可能少挨骂的。

他们最大的毛病,不是别的,就是年轻,有钱。

年轻有钱是个非常好的人生状态,但不适合当任何方向的作者,文章憎命达。

姐姐您要是就光想拍点吃吃喝喝玩玩的时尚小视频也就罢了,还非想要“弘扬民族文化”,一个加拿大长大的富二代,举手投足面部神态说话口气都和这个民族关系不大,以为自己买了几套汉服请了化妆师然后再对着镜头背诵一些某些书上写的内容,就可以去“弘扬民族文化”。

而LKS也完全悟不到这一点,所以他俩越吐自己挨骂的痛苦,我越想笑。

比起有钱,年轻是更严重的弱点,因为当作者,注定只能吸引极少数和自己相等以及巨大量比自己更差的人。

他们25岁上下,可能关注者多为20上下,然后悲剧的是,五年之后,他们30,关注者25,再五年之后,他们35,关注者30。

年龄差还是5,但阅历差会越来越少,关注者中但凡不太弱的,在某个时间点上还会强力反超他们。

反超的恶果,我自己身上存在过,我的反超对象是一个叫T师曾的记者。

15岁的时候,我拿他当神,到了25岁,就突然意识到这样的文字我上我也行,然后又等了一两年吧……我趁着搬家,把他的书都扔了。

什么叫名著啊,什么叫硬核啊,就是你到老都不会嫌差的,反之……

就这么回事儿,你不知道什么时候突然再看那些书,小时候的乐不可支没有了,满眼都是浮夸的咯吱人和抓住一切机会猛吹NB,这时候说不清自己是讨厌上这个不过如此的人,还是憎恨起那个曾经以此为神的可怜的自己。

所以这些25岁甚至更年轻的UP,注定有一天遭频繁的反踩,力度视当年他们的粉丝有多狂热地喜欢而定。

所以我教课的时候也经常对着所有小孩说,你们也许有点喜欢我,甚至有点觉得我是神仙,但请你们停止,我可不想接受你们某天脱粉反踩。

那么,不年轻(但应该挺有钱)的老J和Z哥呢。

先说Z哥吧。

我一个根本不买运动装备(因为也不运动)的人,能看上Z哥,已经说明他的实力了。

但后来引发我不自在的地方,大概是……他的直播。

我很少看直播,他的直播曾经追过好几次,别的无所谓,就一个问题始终让我耿耿于怀:每当弹幕有人问某某城市适不适合发展,某某领域适不适合发展的时候,Z哥永远只有一种回答——适合!(然后扯出一堆的适合理由。)

这使我挺害怕的!

我从来也不会讨厌Z哥,因为我真的不讨厌正能量,但是他每次的回答,都让我感觉像是——老牛。

就是小马过河那个故事里的老牛,说水特别浅那个老牛。

我不会觉得他是刻意骗人,但就是觉得,这人日子大概过得太顺了,什么都轻松,周围也都是非富即贵。他的思维逻辑也特别传统,就是你按照传统那一套理念活着,你就不会出事,他周围人凡是这么活着的都不会出事,哈哈哈哈,世界就是这样的,人拥有梦想并且砥砺前行就完事儿了。

我在某处说过,他这堆东西不要听啊,不是真实的世界,然后引来粉丝(Z瓷)说——“我就是觉得Z哥是我的良师益友!我就爱听他说话怎么着!”

那你们又是Z哥的什么呢?

我最后一次看他的直播,他妄想开一次读书会,拿了聊斋白话本读《瑞云》这个故事。刚开篇,读到了“妓院”两个字,弹幕沸腾了,车车车,开车了,竟然开车!

然后Z哥说,你们听我继续读!弹幕“车”密度高达百分之98,且持续不断,没有结束的迹象。

Z哥又如此努力了两三次,最终连一个开头都没读完,就放弃了。

这就是我说不清百分之多少Z瓷的素质,他们最爱的Z哥读个这么通俗的聊斋故事,他们根本都听不下去,只想找车的痕迹。

这样的人,随便挑个城市,随便挑个领域,带着一股所谓的热爱,就能“发展”吗。我不知道Z哥是怎么忍受这个场面,然后继续跟他们扯“适合发展,前途无量”的,但凡钱给少了,我都忍不下去。

当然,我始终不讨厌他,只是不会再看了。最早引起我关注的那个原因,是讲“毒APP”的那期爆款。只是,也许因为身在教培业界吧,我听完并不觉得“毒”作为平台赚得多啊,不是也就10%左右……吗,什么买家多花钱,卖家不赚钱,你来教培业这边看看平台赚多少差价,还不吓疯了你哈哈哈哈。

关于这件事我再简单说一下:总之,平台的建立需要大资金高补贴,非一般人怀着热情就能做成,那么资本不是慈善家,平台建好,养成用户习惯之后如何回本再赚……就是必然的结果了。什么网约车,外卖,快递、网文(漫画)、当然也包括视频网站,又不是公有的,最后闹出什么来也不新鲜吧。

好了,最后回到老J这里。

我本人对金融一窍不通,所以关注是因为讲P2P的某几期,得到了一些知识。

老J和Z哥有相同之处,就是形象不错家境不错人生也起码30多年了。

不同之处是,老J不阳光。

他长了一张更漂亮的脸,但哼哼唧唧的语气满满的都是有沉迷于思考,永远也想不完,还想不通的感觉。

我不敢说我自己就不是,但我似乎已经走过了那段路,转向了“想那么多干嘛”。

我非常不懂的经济学里有句话,被我奉为圭臬,叫做“长远地看,我们都死了”。

“思考”这个行为,本身就是一种企图放长线钓大鱼的心态,如果我把整个事情想清楚,考虑得更长远,我不就站在一个高度上,成功就更轻易了吗?

在没人思考的时候,你思考了,你真的会更轻易成功,你整个人都有种高贵的错觉。

但是放任思考的话,或许最终还是走到“我们都死了”的结果,放长线结果不但没等到大鱼,之前为求大鱼而放过的小鱼也不会再回来。

关于这件事,机器猫(哆啦A梦)里有一个著名故事,讲的是野比得到了一个能看分支走向的类似望远镜的道具。然后他就在屋里一直看,想要找到一条“今天怎么度过”的最佳路径,他试了几次错,确实找到了。但是放下道具,已经到中午了,早已错过了第一个分支的时间,妈妈很生气,连饭也不给,后面的最佳路径全都不存在了。

我是有个毛病的,受不了花了时间看东西,看见的却都是我能想到的。要问我体验最差的电影是哪部,说出来很多人也许会惊讶,是《美国队长2》。我这么说的时候,好多人都表示“啊啊啊?美队2不好看吗!”而我的感想却是,不行,里面每一秒我都能猜到下一秒所有人要干什么,看完感觉还不如自己躺床上睡觉,至少梦境还是无法猜到的呢。

所以今天老J那则“废NM话”的投稿,严重触发了我的这个毛病,更何况,不止老J这次,我经常能看见著名UP的废话之下还有一巨堆的吹捧和感动,堪称艳红配翠绿。

有时候我会想,也许是我老了,随着时间的流逝,见过的只会越来越多,看见别人煞有介事地扯自己见过的想过的只会越来越烦躁。在16岁第一次上网的时候,我曾经是个疯狂的吸收者,这样的人生进行了大约二十年,好像就要维持不下去了。然而那些同龄,并不疯狂吸收的人,反而还能乐滋滋地谈G晓松可真逗,太有才啦!



已经扯了快3000字了,因为涉及了太具体的人,所以感觉也不一定能审核成功。最后说一下我对“反智”这个词的感觉。首先,我觉得这是个舶来词,查询得知是anti-intellectual。

anti,或者反,其实是可以再分为两种的,一种是主动的反对,一种是被动的反向。

如果是智慧的反向,明明有一个非常合适的中文词汇,叫“愚蠢”。

如果是反对智慧,那我得说,首先反智未必是错的。

我前面已经说了,想多了,哪怕想得对,也可能造成坏的结果,你指着婴儿公开说不但未必聪明,可能不漂亮,甚至不健康,人品好不好更难说,而且100年后基本必死,那你说的当然没错,全都是通过认真思考得来的结果,但别人讨厌你甚至对你有某种暴力举动的话,更不是他们的错误。你稍微读点天文,还能知道太阳早晚爆发,即便逃出太阳系,未来宇宙无论撕裂、冷寂还是反冲都没人类的好下场,所以呢,还不赶紧痛哭一会儿?说到这里的话,那么必死之存在反不反智本身还有意义吗?

更要命的是,在我的生活体验中,我并不会觉得有任何人是“反对智慧”的,每个惹出事来的人,之前都是以“你这个是愚蠢,我这个才叫智慧”的思维状态在做事的。

所以当人人都觉得自己才叫智慧的时候,到底是谁反智?甚至还有个特别严重的问题,有人拿局部个例得到了好结果当证据,有人拿大体方向得到好结果当证据。

经常被拿来说的“要多听别人的意见”,与此异曲同工,你如何分辨一个人是“不听别人的意见”,还是“听完别人的意见按照自己的一套逻辑进行了反驳然后理所当然不可能执行”?放心好了,每个人都自认为是后者,而外人一旦看事情做坏了,就纷纷将其定义为前者。

我又看了一遍作为名词形式的anti-intellectualism的介绍,哦,就如同在网上横飞的各种词汇一样,无非来自20世纪某0年代,某国的,某个某某学家,某本书里,提出的一个概念。

沉迷于这种废话的讨论的时候,就需要不断举出这种词来彰显高级性,我还可以举出几个词来:“凝视”、“猎巫”,哦,当然还有“内卷”………………

我要是说某些学术就靠发明词汇为生,那肯定不太对,但天天举着这种不断被发明出来的词往各种问题里塞的人,那自己是不是“反智”还难说呢。



一个中年上网者的烦躁瞬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