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野秀明访谈by早稻田大学人物研究会【搬运】

非商业转载,仅作存档交流
翻译:未知的深蓝色
链接:
https://tieba.baidu.com/p/2039418933?share=9105&fr=sharewise&see_lz=0&share_from=post&sfc=copy&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12.38.1.1&st=1680743461&is_video=false&unique=F97A1BA05FA1623CB6D9979318526782
转载:Rin桑
注:部分内容含增减删改

2000.12.5早稻田大学人物研究会庵野秀明访谈
有关电影
庵野:电影这种媒体在日本其实已经穷途末路了。现在业界的做法就好像是在它垂死挣扎的时候采取一些保命措施让它继续苟延残喘。现在那些想去看电影的人其实都是落后于时代的人。
人研:但是即使会死,庵野导演也会继续拍电影吧。明知会死却继续拍电影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庵野:因为我只会拍电影啊。
人研:(笑)这也算理由?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会不会发现一种新的可能性呢?
庵野:不,不会的。电影已经不可能会成为媒体的核心了。
人研:但是北野武导演的电影不是在国际上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吗?
庵野:北野武的电影虽然能赚两亿(译注:单位为日元,以下相关数据的单位都是日元)但这已经是极限了。虽说他是国际级别但也就这种程度。下面我要讲的只能在私底下说说。我们说北野武是“世界的北野武“,但是他的《BROTHER》是在好莱坞拍的吧。所以,实际上他被好莱坞的人耍得团团转啊。因为在美国能赚两亿的一般都是D级电影啊。B级的话能赚二三十亿,A级的话能赚五十亿到一百五十亿。现在制作成本过百亿的电影都很常见吧,如果制作成本只有五亿的话,那也只是好莱坞影星片酬的十分之一啊。这样的话不被人家笑死才怪。
人研:日本电影若是有三四十个亿的制作成本,要说能拍出好片的话也不一定,那么能不能制作出发挥资本优势的电影呢?
庵野:不可能的。三四十个亿的成本正好会被回收的资金抵消。
人研:日本电影的票房收入基本都无法预测的原因是什么?
庵野:因为日本人不去看电影。好莱坞的电影已经成为美国的支柱了。军事产业、航天飞机、电影,美国能在世界范围内引以为豪的就只有这些东西了。还有就是麦当劳,可口可乐什么的。这就是一种征服世界的形式啊。美国人企图用电影征服世界,而且实际上他们也做到了。日本电影不管是在亚洲、美国还是欧洲都没有市场,只能在日本国内回收成本。因为战争的原因,到现在日本还被亚洲其他国家所厌恶。在韩国,日本电影也是在过了将近六十年后才能稍稍被他们接受。日本人虽然正在一点一点地制作并发表歌曲和电影,但这些作品还没被世界市场所接受。好莱坞电影在世界范围内上映一个月就能轻松回收一百亿,但日本电影就只能回收两亿。你说这怎么比?
人研:庵野导演是为什么会开始拍电影的呢?
庵野:开始搞电影制作的时候是高二。我觉得拍电影好像挺有意思的,然后就花光积蓄买了8mm器材开始自己拍着玩。
人研:是不是看了令您印象深刻的电影?
庵野:没有,只是想自己拍拍看。
人研:(《式日》的)故事发生在庵野导演出生并成长的山口县,故事中的一位电影导演在回乡途中碰到了一位女性。我感觉这是以庵野导演自身的经验为基础创作的电影。
庵野:因为山口县风景不错很适合拍电影,所以才把故事舞台设定在了那里。不管有多少个家乡,风景不漂亮的话想拍也没法拍。两年之前我终于发现那里的风景已经适合拍电影了。还有就是在当地拍摄比较方便。都是非常熟悉的地方,不需要事先调查。比起那些来路不明的人,我们更容易接受当地人的协助来进行拍摄。
人研:那么庵野导演今后是否还会在山口县……
庵野:不会了。已经拍过一回,不想再拍了。
人研:下面是关于“尾道三部曲”的问题。尾道的确很美,那么庵野导演作为电影导演是怎么理解这三部作品的呢?
庵野:对于自己故乡的这种乡愁,我在我身上并没有感觉到。我也不怎么想制作类似的东西。
人研:今后还会在实拍片的领域继续发展吗?
庵野:暂时吧。
有关EVA、动画制作及BBS
人研:EVA曾风靡一时,现在的动画市场也很兴旺。庵野导演在动画领域是否有什么发展愿望?
庵野:没有。
人研:GAINAX给人的印象是动画制作公司,但为什么又从动画转向实拍片的制作呢?
庵野:其中一点原因就是在动画方面我们已经发展不下去了。大体的东西我们都已经做了。现在即使再做一次动画的话我想也不会和EVA有什么太大的不同。所以比起制作还是让大家去看重播和DVD吧。
人研:(笑)
庵野:但是实拍的体系完全不同。制作现场就完全不同,动画的话能够预测制作的结果,现在看来就觉得没意思了。就创作作品来说的确是蛮轻松的。即使自己不在,下面也有人能做出类似于自己风格的东西,虽然这样也挺好的,但是我现在就不觉得这样子有意思了。实拍片的话最后会有很多东西是自己想都没想过的。像宫崎先生一样的想自己掌控全局的人的话还是制作动画比较好吧。
人研:那么导演为什么要在动画中加入实拍的场景呢?
庵野:因为我觉得那些地方很难用动画来表现,所以就用实拍的方式加入了那些场景。
人研:是技术上办不到,还是指向性不够,还是其他什么方面的问题?
庵野:是指向性的问题。动画毕竟是动画。
人研:也就是说导演想要打破动画的限制?
庵野:嗯……我想若是动画的话可能还是无法表现出某些东西。
人研:也就是说导演按照自己想要表现的东西一边制作动画一边制作实拍的部分?
庵野:就是这样。说到底也就是方法论。不管是制作动画还是实拍剧,制作过程中会考虑用哪些器材,有时候觉得录像机比较好,有时候觉得35mm胶卷比较好,还有媒体也是,是电视好呢,还是电影好呢,还是制作DVD呢,这就是我在制作的时候考虑的东西。但是不会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想这些问题。
人研:EVA剧场版的最后,画面中是一群好像在看动画电影的御宅族少年,好像有这么一个场景。
庵野:那是初春。
人研:导演刚才说了想把动画中没有的手法加入到动画中,那么为什么要拍那些在玩Cosplay的人呢?
庵野:正如你看到的那样(笑)。
人研:只是单纯觉得这些人没救了吗?
庵野:也不是没救吧,只是觉得那就像一面镜子。
人研:(爆笑)
庵野:我也想过直接把画面做成黑屏的。电视的话,画面变黑不就能照到自己的脸吗?
人研:原来如此。
庵野:所以我考虑过要不要这么做。
人研:真是很有意思啊。
庵野:不过,大概很难看懂吧。它很难表达出我的意图。
人研:我还以为它只是在嘲弄观众,原来还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当时有很多人依存于EVA,而那个场景就是在告诉他们必须要放下EVA。
庵野:也有这个意思。
人研:看了这种具有挑衅意味的场景,大家有何反应?
庵野:我没怎么在意过他们的反应。
人研:在实际去看的那些人中我感觉是毁誉参半,详细地说的话就是有些人觉得很尴尬,有些人觉得这是多管闲事(笑),即使让我们照镜子,但是我们已经来看了,被你这么一照我们也不知如何是好。
庵野:不过这样子不也挺好?
人研:(笑)庵野导演对御宅少年们持肯定态度吗?
庵野:只是没有那么地否定他们而已。
人研:我之前在杂志上看到庵野导演并没有很高兴地看待粉丝们对您的批评。您说他们只看到了表象。
庵野:他们想得太肤浅了,应该更加深入地思考。
人研:比如社会学者宫台先生*,他在用您的动画进行一些评论,对此您是怎么想的?
宫台真司(1959年3月3日-),日本社会学者,东京大学社会学博士(1987年),首都大学东京教授,宫城县仙台市出身。
庵野:实际上,影像这种东西一旦发表出去就脱离我自己了。这和在饭店里吃饭比较像。一盘菜端出去,吃不吃是客人的自由。说它好吃还是不好吃也是客人的自由,感觉上的、感情方面的东西会根据你当时的身体状况而发生变化。有时感觉甜,有时感觉辣,但实际上厨师烧的都是同一种味道。不可能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感觉来处理,那是吃的人自己的东西,是一种宣传。所以说有这么一种观点,端出去的菜如果不是真正想给客人品尝的菜的话,那么无论客人怎么评价,你都无法了解到你真正想了解的东西。这样的话就无法传达自己的想法,因为这从一开始就注定了最后会失败。
人研:电视上经常有人拿出EVA的讲解书之类的东西。庵野导演自己是不是很奇怪那些书是怎么来的呢?
庵野:这个嘛……他们真有空。
人研:(爆笑)
庵野:我只是对他们如此费尽心机地寻求答案,找不到答案的话会如此不安而感到意外而已。其实随你怎么解释都没关系(笑),因为动画内容本身就没有一致性,制作的时候就刻意没让内容保持一致。谜题方面的是不可能保持一致的。一部分是精心地设置了一些暗示,一部分则是做完才发现搞砸了。然后一直这样下去,最后就觉得虽然搞砸了,不过就这样吧。观众高兴就行。把原本不合理的东西硬给它编出一个解释来,这么做的人高兴就行。然后我就想能不能以此为卖点呢?除了这个好像就没其他卖点了(笑)。
(转载者注:对痞子自己都不那么在意的东西,进行过度解读好像真的没什么必要(笑))
人研:您说一些人只看到了表面的东西,那么关于在最后出场的渚薰这个角色,他在女宅群体中非常受欢迎,但我作为一个一般人就觉得很不可思议,为什么最后还会出现这么一个角色呢?是考虑到了粉丝中的腐女们吗?
庵野:虽然不是没有考虑过,但也没有考虑很多。
人研:我觉得渚薰是像圣斗士星矢一样的为了商品化而创作出的角色,是不是这样呢?
庵野:其实本来是打算早点让他出场的。商品化的意图倒是没有,只是觉得果然没有美少年角色的话就不行啊。
人研:(爆笑)
庵野:没有美型点的角色不行啊。不过最后他变成了这么一个奇怪的角色果然是因为当时神经有点问题(笑),现在重新来看他的话,的确觉得他是个很奇怪的家伙。
人研:不过这反而令人印象深刻啊。
庵野:真嗣理想中的男孩子的性格,必须和真嗣的消极之处完全相反,他必须作为一个颠倒的真嗣出场。理想的真嗣。按人物关系来说的话,无意识的真嗣就是绫波丽,在剧中出场的真嗣就是碇真嗣,理想的真嗣就是渚薰,本来是做了这样的设定的。但是本应是理想男孩的渚薰,最后做出来才发现只是个怪家伙而已(笑),这也有我能力不足的关系吧。
庵野: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都被逼得走投无路,已经不是一般的状态了。
人研:无论是时间上还是其他方面都走投无路了。
庵野:本来还不是这样。应该是制作人员们突然都燃起斗志了吧,不单单是导演一个人突然有了干劲,而是大家都使出了全身的精力。这个情况很难用语言说明,但是正因如此才有意思啊。
人研:25和26话中说到最后时间不够了,但是大家不都燃起斗志了吗?当然不是辩解,最后两话的情况和这无关吗?
庵野:和这无关。我想即使电视台不播出最后两话也没关系。
人研:(爆笑)
庵野:因为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这么想。当然也不是全体制作人员都都这么想,而是主要的那些人都这么想。不过最后还是没有走到到那个地步。
人研: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东西是指?
庵野:嗯……就像是**一样的感觉吧。
人研:(爆笑)那么全部结束的时候就已经……
庵野:胸口的大石终于落下了。
人研:那个时候没想过要做剧场版吗?
庵野:只是想先活下去再说吧。
人研:如此强烈地想活下去?
庵野:结束之后是四月份了,那时候就在北方闲逛。
人研:结束之后不觉得很充实吗?
庵野:完全没有充实感。
人研:只觉得空虚?
庵野:只有空虚感。
人研:也就是说在您在EVA中想表达的东西并不是一定都获得了成功?
庵野:不是这个意思,应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反弹吧……但是自己曾不知在哪里以此为乐。然后姑且去精神科看了趟医生。当时我对心理咨询这种东西比较感兴趣,搞得我挺激动的(笑)。那时我一直在看一本心理方面的书,不过不是很仔细地看,就浏览下重点部分,因此也学到了些知识,虽然只有这些书本上的知识,不过我已经想把它在实践中进行运用了。日本的主流疗法是抗精神病药,也就是科学疗法。心理咨询就不像是日本的风格了。
人研:所谓科学疗法,具体而言是不是电击疗法之类的?
庵野:具体而言就是药物治疗。跟医生说明情况后,他就给你开相应的药,在病历本上写好之后就让你去取药的地方取药。
人研:竟然是这样啊!
庵野:究竟是什么玩意我也不知道。可能还是****。不过我也挺期待的(笑)。这种东西,本来应该像是在海上有大浪过来的时候把你稳定住的稳定器一样的东西。但是那个却让我觉得有一种被死死压住的感觉,很不舒服。所以我想还是用自然一点的方法来解决自己的精神问题吧,两三天之后就不吃药了。
人研:导演又重新回到工作室,开始制作EVA剧场版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为了钱还是……
庵野:不是钱的原因。而是因为之前就跟制作组说了要再做一次,但是我却撇下他们不管了。
人研:剧场版制作完成后有什么感觉?
庵野:剧场版制作完了之后还在做《狂恋高校生》,两部片子是同时制作的。做剧场版的时候还是相当冷静的。
人研:剧场版做的好像就是和25、26话一样的内容,为什么要如此重复制作呢?
庵野:因为我觉得最后两话本来就应该是剧场版的那个样子。然后就重制了最后两话。但实际上想重制的是第25话。本来第26话就计划做成TV版那个样子。前面25话都做得好好的,最后的第26话突然来个颠倒,这样就漂亮了。但是第25话的时候却断气了,结果就只能那么做下去。剧场版本来想是以第25话为主的。第26话的话,就想把它修改地漂亮一点。巨大化的绫波丽本来是没打算做的,但是既然要做的话,怎么说也得搞个地球规模的大小吧。弄成四五十米这么大的话应该就没人抱怨了吧。
(转载者注:丽党震怒!)
人研:TV版第25话我觉得还是挺不错的,那么现在的庵野导演看了之后又有什么感想呢?
庵野:第25话制成胶卷的时候我也没看怎么看。那可是原本的最终回啊。
人研:导演这样被人询问关于EVA的问题,果然感到很不舒服吗?
庵野:也没有不愉快吧。因为被提问了所以就回答呗(笑)。我自己是没什么要说的。要考虑的就是能说到什么程度。如果这是杂志采访的话我是啥都不会讲的。我觉得不应该让他们对答案,而是让每个人都能有个不同的印象比较好。TV版完结的时候,说实话,我才发现原来世界上有这么多傻瓜!
人研:(爆笑)
庵野:我觉得自己已经很傻了,但没想到还有人比我更傻。真是震惊了(笑)。这个傻不是偏差值或是学习方面的傻,而是理解事物的能力之类的傻。然后我也发现了动画迷的世界如此狭隘,也包括我自己,有一段时间我不把它说出来的话就不舒服。特别是当时的电脑通信和现在的BBS,内容如此恶劣,简直就是……虽然知道即使说了也没用,但还是忍不住要说,憋不住那股性子,一点也不像个成熟的大人。既然没人说的话那就先让我来说吧。必须得有人跟他们讲“你们是一群傻瓜”。到了一定级别的人对此是不会有反应的,他们只会在心里想“我可不是傻瓜”。不过还真有很多人急着上钩(笑),说什么“还有人更傻呢!”在电脑通信和BBS上的这种自由发言的权利,当时我就觉得它会发展到一种十分可怕的地步。
人研:2ch之类的都很糟糕?
庵野:也不是。到了一定级别的人是不会把2ch放在心上的。EVA结束之后,他们就能区别出人与人的不同。而低级别的人,不懂就算了,但是请别沾我的边。这两种人在EVA结束之后我就清楚地分辨出来了。
人研:在EVA之后出现了很多同类的动画作品。结果有些人就沉迷在了所有这种类型的动画中。
庵野:这种事我早已不在意了。一开始的几个月我就觉得会变成这样,然后就渐渐地不去关心了。现在的话别人怎么评价我也不在意。虽然我也不清楚是因为习惯了还是故意憋着不讲出来,但是细小的事情是不会让我动摇的,别人骂我还是夸我我都不会有什么反应。可能只是因为变迟钝了吧。反正是自己想做才做的,所以就这样吧。
人研:EVA最火的时候,有一些评论家或学者都对其发表了一些评论。您有没有觉得其中有谁是傻瓜?
庵野:没有,我没看过那些评论。不怎么想看吧。不过也有人送过来一些。
人研:那有没有觉得某些地方即使让自己来解说……
庵野:完全没兴趣。我是世界上第一个退了EVA烧的人(笑)。别人都是EVA结束之后才沉迷于它的,所以我也感到了一种时间差。不过这也没办法。
人研:庵野导演自身有没有受到过和您同一代的一些导演的影响呢?比如岩井俊二导演、石井聪亘导演等等?
庵野:我不看日本电影。我只看新闻节目和wide show。电视剧也不看。外国电影也不怎么看。我没有看电影的习惯,基本上没看过几部。看也不是因为喜欢看而看,而是因为可以给自己一个参考。别人向我推荐的话我就把它当作参考来看。
人研:现在导演您对御宅族的看法是不是和对动画不感兴趣的老爷爷老奶奶一样呢?
庵野:有一种不想接近他们的感觉,就觉得活在那种世界里的人真是……当然要是分类的话我觉得他们是御宅族。我想我只是能稍微发现,现在的御宅族究竟变得怎么样了。人是不会变得这么快的,御宅族就是御宅族。如果别人问我:“你不也是御宅族?”,我就回答他“没错,我也是。”(笑)
人研:觉得不想接近他们了是因为自己成了制作方中心的原因吗?
庵野:没这回事。是EVA之后才这么想的。在EVA之前,我只呆在御宅族所呆的场所中,因为一旦走到外面就不是御宅族了。
人研:现在在回顾自己以前的生活的时候有什么感想吗?
庵野:EVA之前我只知道动画和与动画有关的东西。EVA结束之后,我对现实世界也多少有了点了解。
人研:是在制作EVA的过程中想要去了解现实世界的吗?
庵野:是在结束之后。制作的时候没多少空闲。也没考虑过自己的视野,光是制作就竭尽全力了。
人研:除了电影之外还有其他什么爱好吗?比如看比赛什么的?
庵野:比赛我不看的。我只想看吵架。
人研:有喜欢的队伍吗?
庵野:也没有喜欢的队伍。以前玩过潜水,不过现在已经三年多没去潜过了。30岁之后练过滑雪,不过现在也不滑了。即使让我培养兴趣我也培养不出来。
人研:日常生活是怎么过的?
庵野:睡觉呗(笑),不是睡觉就是工作。
人研:现在在收集什么东西吗?
庵野:现在在收集的就是玩具。超合金的玩具什么的。也没有一时兴起想要收集什么东西过。出门的话就买。
人研:凡是收集的东西都要集齐吗?
庵野:高中的时候收集过田宫的模型赛车之类的比较正经的玩意儿。还有就是万代的钢普拉。我自己没组装过钢普拉,是看了朋友玩过之后才被吸引的。不过现在已经不再去享受组装过程了,如果有完成品的话就会买。
人研:让我们换个话题,庵野导演曾就读于大阪艺术大学影像科(译注:中途退学)。而那儿给我的印象非常怪异。凡是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人都是阪大出身的,已经碰到过好几次这种情况了。比如中岛先生*,还有写了《****》这部小说的永泽光雄先生*。是不是有一种类母校校风似的东西在影响着他们呢?
*1:中岛らも(1952年4月3日-2004年7月26日),兵库县尼崎市出身,小说家、戏曲家、随笔作家、演员、文案、广告设计者、音乐家。大学时就读于大阪艺术大学艺术学部放送学科。
*2:永泽光雄(1959年7月14日- 2006年11月1日),宫城县仙台市出身,非小说文学作家、报告文学家(reportage)。大阪艺术大学艺术学部文艺学科中途退学。
庵野:没那种东西。因为在西部像样点的艺术大学只有那一所啊,所以大家没办法都只能去艺大。其实大阪艺大出来的人都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是艺大毕业的(笑)。只有当知道别人也是艺大毕业的时候,才会告诉别人自己也是艺大毕业的(笑)爱校心什么的更是没有。
人研:在校的时候有没有加入电影社团?
庵野:没有,被高中的朋友邀请去了。
A面结束。
人研:那个时候有没有想过靠电影制作来过日子?
庵野:完全没有啊。我进艺大最大的理由就是艺大的课没有考试(笑)。
庵野:御宅族的特征就是对自己兴趣范围以外的东西毫不关心(笑)。我喜欢的是权利争夺,喜欢这种人性的有趣之处。不过最近都没什么让我觉得有意思,真是无聊啊。我们特别注重这方面的东西。帅气是我们追求的一部分。
人研:动画中的人类补完计划着实令人费解,那到底是什么东西?
庵野:懂的人自然会懂……
人研:(笑)EVA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记号。庵野导演自己是否找到了一些答案来解释它们呢?
庵野:我当然有我自己的答案,但是我想还是大家自由地去解释问题比较好。因为如果全让我一个人说出来的话就只是单纯的对答案了。一百个人若能得到一百个答案,那么每个答案便都是EVA的新的一面。一百个人中不会有五十个人都得到相同的答案,这正是EVA的有趣之处,EVA的构造也正是如此。不过我也没想到有这么多人对EVA痴迷到如此地步,可遗憾的是他们仅仅指出了物理上的错误。
人研:让我们回到之前的话题,导演刚才说了您对于BBS等上面的关于EVA的恶劣发言很是愤慨,而现在的网络比当时更加普及了。现在的网络其实就是一个没什么限制的空间。
庵野:劣质的发言都没被去除。这就是问题。在杂志上刊登出来的发言都是经过挑选的,如果全是比较靠谱的评论,就没其他人敢写了,所以杂志就把靠谱的评论和糟糕的评论交织在一起并取得了一个平衡。
人研:如果是匿名的话就想说啥就说啥,毫无顾忌地讲到底。
庵野:的确是这样。一点责任感都没有。网上的信息是真是假难以分辨。如果看见作者用的是网名,就不禁会怀疑其真实性。如果所有人都把信息仅当作信息来接受的话还好,但把产经新闻或东京体育报上的东西用同样的方式来接受的话就有点难受了,如果不懂得区分信息的话。
现在社会上的人越来越多,而与此同时还有越来越多的未经筛选的信息流入社会,一个人要在这种社会中生存真的是很辛苦。仔细想想的话,在这样的网站上聚集起来的人果然都是同一级别的,聪明的人是不会看这种网站的(笑)。
网站有网站的特征,即使向全世界发送出去会去看的人也是有限的,所以我着实感受到这是一种封闭的东西,这方面我不想再多说什么。说了也没用,或者说已经没有说的必要了。一旦有一个网站出现,就会有人攻击它,很多人一起对它进行攻击,然后就有人说“大家和平相处吧”,这就是厕所的涂鸦啊。如果在NEWTYPE上讲这种东西恐怕会引起众怒(笑)。厕所的涂鸦不就是这种东西?(笑)
人研:那么您曾看过这种帖子吗?
庵野:基本上没看过。比起自己看,让别人看了之后把感想告诉我更容易理解。我会听取我所信任的人的一些感想。另外,网上的整体状况比一个人一个人的单独发言更为重要。必须从整体把握情况。我觉得问卷调查至上主义是不合理的。杂志的问卷调查至上主义逐渐崩溃就是因为他们太依赖于问卷调查。他们没发现会去填问卷调查的总是同一种人。如果问卷回收率是10%,那么是不是仅仅凭这10%就能观测到整体情况呢?
有关特摄和游戏
人研:那么现在您不看特摄了吗?
庵野:不看了。
人研:也不作为参考来看?
庵野:技术上如果有什么值得参考的东西,即使自己不看也会有人告诉我。
庵野:结果最后只能模仿,如果不向前发展就没希望了。
人研:奥特曼没必要继续发展?
庵野:不是,以前的奥特曼对制作者们来说并不是奥特曼,而是某种隐喻,他们用奥特们这种形态去蒙骗周围的某种东西。他们把自己的思想转变成奥特曼这种形态,也就是说过去的奥特曼是某种社会性的隐喻。而被称为平成奥特曼的迪迦,则是奥特曼自身的隐喻。其内涵就只有奥特曼,这种奥特曼没有未来。迪迦只是一群奥特曼粉丝为了支持奥特曼而做出来的东西而已。这就好像是他们那一世代的宿命一样的东西,所以也没办法。
人研:也就是说已经用尽了招数?
庵野:招数已经一点都不剩了。游戏界也已经到头了。我想接下来会越来越短命。虽然游戏的进化速度很快,但它在一瞬间就进化到了终点。
人研:怎样才算是终点呢?
庵野:从之前的最终幻想开始吧。
人研:游戏不再是游戏,或是软件的发展赶不上硬件?
庵野:不是的,不是这个意思,今后的游戏会继承“倍倍游戏”*的模式而不断巨大化,开发成本不断增加,但是卖出去的数量会达到一个界限。游戏一开始的时候卖得都是很便宜的。FF之类的卖一万円左右也没问题。但是那样的游戏却不得不卖5800円。卖了300万部之后就卖不出去了。FF的制作成本有七十亿啊。日本的游戏和电影不同,烧钱程度和好莱坞的电影一样,因为回收资金能够预测。今后再怎么投入开发费用也不会卖出更多了吧。
*倍々ゲーム,似乎是指能使公司每一期的销售额和利润都能倍增的游戏。
人研:也就是说今后的关键就是怎样用更少的开发成本卖出更多的游戏?
庵野:硬件也在不断发展。现在PS2平台上有哪款游戏需要用到这么高的硬件规格?所以说没必要制造这么高规格的游戏机。
人研:RPG游戏中我最喜欢的是勇者斗恶龙初代和二代。
庵野:没错。二代的游戏平衡度是最好的。不过我只玩到第五代。像SFC这样的游戏机不就正好吗?
人研:非常抱歉,正谈到劲头上的时候我们的时间到了。虽然不知道我们的发言有没有让庵野导演感到一丝兴奋,但是我们很高兴能和庵野导演进行这么密切的交流。最后再次感谢庵野导演接受我们的采访。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