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谦让者,人皆让之

2023-06-05 09:26 作者:虚空济国学  | 我要投稿

谦让是一种美德,也是内在有修养的体现。一个骄傲的人,往往会在骄傲里毁了自己。阳明先生说:“人生大病,在一傲字”。骄傲往往源于无知,一个博学多才的人往往更谦逊有礼,因为他们懂得满招损,谦受益。满必溢,骄必败

 

有一个关于谦让的小故事:清朝大学士张英收到家信,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纠纷,要他想办法打赢这场官司。张英看信后写了回,并附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信后,便让出三尺宅基地,邻居见况,也主动相让,结果成了六尺巷

 

谦让别人,就是处世之道。让名者名归之,让利者利归之。谦让是人处于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礼节。礼让是美德,但要适度,要有节制,事情合道、合乎仁义礼智信。要让,要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对不好的事情,不可一味忍让,一味忍让是懦弱。

 

什么情况下能做到谦让呢?通常有两种,一是自己没有太多欲望,坐公交车时,自己坐不坐都行,才愿让给他人;自己对物品不贪恋,才能让给他人;希望得到他人认同和赞美的欲望很强,就会想证明自己是对的,就会逞口舌之利,和他人起争执。反之,当没有这种欲望时,自然能从言语和行为上谦让他人。

二是当内在有仁德之心、恻隐之心时会谦让。坐公交时自己也想坐,但看到一个抱孩子的女士、看到年老的人、看到残疾人士,还是会谦让。因为此时对方比自己更需要这个座位。

 

当我们争抢时,他人能看到,也能感受到。有的人喜欢斤斤计较,为一点小利、是非对错,便和他人起口舌之争,争的时候其实败坏了自己的德行,损害了自己的人际关系,让他人敬而远之。想一想,其实得不偿失。

 

当我们谦让时,他人也能看到、能感受到,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亲近我们、帮助我们、礼让我们。谦让是一种美德,亦是处世之道,同时能让自己内心变得更平和,人际关系变得更好,机会变得更多。越懂得谦让,拥有的越多。何乐而不为呢?


谦让者,人皆让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