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理解、阐释”类选择题解题方法

2022-03-09 09:29 作者:袁史部落  | 我要投稿

一、题型特点:

理解、阐释类选择题应该注意是对历史现象或概念的理解、阐释,注意考查对历史现象观点的评判或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其在题干中提出一种历史现象或一个重要历史概念,其选项则多是对这一历史现象或概念的阐释或解释。选项多是立足于对历史现象或概念内在规律和本质的把握。

二、解题思路:

解答此类题目,主要从历史现象的规律、本质,或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方面进行把握,通过对历史现象或概念的定量、定性分析,正确地界定历史现象的性质、特点、演变规律,或从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角度分析。同时,注意将历史现象或历史概念放在特定历史背景下思考,运用时代特征分析判断、评价。

三、真题体验:

1.(2020·山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1)战国时期,孟子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韩非子认为义者,君臣上下之事。他们所说的实质是(  )

A.中央集权政治的准则                             B.衡量道德修养的标准

C.统治阶层的行为规范                             D.维护等级秩序的工具

答案 D

解析 无礼义,则上下乱来看,孟子认为如果没有礼义,社会就会混乱;从义者,君臣上下之事来看,韩非子认为是保障君臣有序的工具。从两人的论述可以看出,的实质是维护社会安定、君臣等级秩序的工具。故D项正确。

2.(2020·江苏单科,3)有学者认为,如果说安史之乱以前,唐诗以豪放、浪漫色彩引人注目,那么安史之乱以后,则已代之以沉郁悲壮的情调了。对这一评论理解正确的是(  )

A.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                         B.盛唐气象推动唐诗演变

C.唐诗全景再现社会真实                         D.安史之乱导致唐诗衰微

答案 A

解析 安史之乱以前唐王朝处于辉煌鼎盛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治世,所以此时的唐诗表现出豪放、浪漫的特点和宏大的气魄。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后的唐王朝逐渐陷入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的局面,社会动荡不安,所以这一时期的唐诗走向沉郁悲壮。由此可知社会变迁影响了唐诗的创作,故A项正确。

3.(2020·北京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2)清乐源自汉代乐府的俗乐,魏晋时期逐渐雅乐化,此后分散各地。河西地区的清乐与羌胡之声结合,南朝的清乐则与江南音乐结合,北朝曾改编清乐并由胡人演唱。隋代统一后重新整理了清乐,隋文帝称之为华夏正声。清乐的发展说明,魏晋以来(  )

A.中原的传统文化日渐消亡

B.各民族文化互动增多,不断交融

C.汉代的礼乐制度逐步复原

D.西域文化成为南北朝文化的主流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魏晋以来清乐不断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音乐相融合,隋统一后被称为华夏正声,体现了各民族文化互动增多,不断交融,故选B项。

4.(2020·江苏单科,11)全面抗战爆发后,晋南(根据地)一带在敌区用关羽的忠义来唤醒民众、乡士不做汉奸;歌唱岳飞的歌长江大水滚滚流飘荡在延安的上空。对这些现象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

A.华北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萌发

B.借助通俗文化增强抗战意识

C.运用革命理论武装根据地群众

D.广泛动员民众争当抗日英雄

答案 B

解析 在敌区用关羽的忠义来唤醒民众、乡士不做汉奸”“歌唱岳飞的歌……飘荡在延安的上空可知,敌后抗日根据地注重运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历史人物的忠义、爱国精神增强人民的抗日爱国意识,B项正确。华北人民的民族意识并非全面抗战爆发后开始萌发,A项错误。关羽的忠义”“歌唱岳飞的歌不属于革命理论C项错误。材料主旨并非动员民众争当抗日英雄,D项错误。


“理解、阐释”类选择题解题方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