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趴着开的坦克,二战英国螳螂坦克,拥有可升降战斗部
螳螂坦克是英国在二战期间开发的特殊坦克,它的设想可以追溯到二战前的1937年,设计师希望建造一种拥有可升降战斗部的坦克,它能利用灌木、小土丘、建筑物等有效的隐蔽自己,同时升起战斗部发起突然的攻击,或者悄悄地观察敌情。

二战爆发后不久,英国E. J. Tapp公司制造了第一辆“螳螂”特殊坦克的样车,它的底盘虽然和布伦机枪车很像,但却是新设计制造的,小巧的车体有一副窄窄的履带,4只小直径负重轮。
这辆原型车主要是用来进行技术探索,摸索升降式结构、武器如何布置,成员应该如何有效的操作坦克,坦克的越野性能如何。

1943年,第二辆原型车问世,这款装备各项细节更加成熟,底盘在第一辆的基础上稍加改动,行走结构改为3只尺寸更大的负重轮,前2对负重轮组成一组,第三只负重轮独立存在,主动轮放低位置在后,前导引轮位置较高便于越野。
坦克动力为一台福特V8汽油机,能够输出85马力动力,能够让螳螂达到40千米的时速,车体装甲6~9毫米。

与常规坦克不同,螳螂有一个从车体靠后位置连接的长金属箱,也就是坦克的控制室,车长和炮手就并排趴在这个箱子里操作坦克,日常里箱子放低埋入坦克车体,同时它也可以在液压结构的作用下将前方向上抬起约55°。箱子顶端是一个活动件,开有观察窗,可供驾驶员和炮手观察外部情况,顶部有一个小型的旋转炮塔,升起后它能借助活动部件完成俯仰动作,最高能升离地面约3.48米。

小型炮塔可360°旋转,内置2挺布伦轻机枪,如果强化车体,也具备安装小口径火炮的可能。
螳螂坦克这种升降式武器站的理念还是很先进的,毕竟保存自我才能更加有效的杀伤敌人,只不过以当时的技术水平而言它还有许多的问题没能解决。

坦克的测试中反映出坦克行驶稳定性差,两名成员趴在箱子里很难操作坦克,视野受到极大限制,很容易疲劳;当战斗部完全升起来的时候,坦克的重心增高,坦克的驾驶变得更加危险,很容易倾覆。
同时坦克自身很脆弱,即便是有升降战斗部的特殊技能,以它的小身板加上微不足道的装甲,在二战激烈的战斗中很难存活下来。

虽然英国战争办公室还算认真地查看了螳螂坦克,但是并不认可这种武器,1944年螳螂坦克停止了研发工作,目前二号原型车仍然保留在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