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识疑•汉字】脂撰

红楼成书,业已成锁,一字为钥,层出不穷。
汉字形声,亦形亦声,臻其壶奥,茅塞顿开。
致敬那个把汉字做成游戏、用到极致的人!
【捡到钥匙】

1,“可巧,难得”。在摘录、筛选批语过程中,需要对照脂评汇总WORD文档和甲戌、庚辰本影印PDF文件,发现凡例和正文用了很多“撰”字,评语中用了很多“批”字,一个撰,一个批,偏旁相同,字形有类似的地方。凡例和第一回用了6个“撰”,正文3个,批语3个;批语里用了2个“批”字。
2,钥匙——撰。由于书中有很多巧妙的游戏笔墨的地方,不由得联想到了字形组成似乎有相似之处。撰和批。去掉提手旁,一巽一比,巽在八卦中表示风的含义,比表示密亲近,巽字上边的两个巳,被写为开口的己,“己己”并排,比字“匕匕”并排,巽有一个“共”字,莫非同作共写?
通灵宝玉上的篆字,点犀䀉上垂珠篆字,心有灵犀的林黛玉,爱哭的林黛玉,湘妃竹,泪渍旧帕,宝黛共情。。。
巽,风,风花雪月,凤姐、花气袭人知昼暖、丰年好大雪、麝月篦头镜中相视,诗情画意,海棠社,菊花诗,情中情错里错,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赏中秋新词佳谶。。。
3,凡例和第一回用了10个“己”,批语中3个“自己”,正文中6个“自己”、1个“知己”,正文中用了6个“比”合12个“匕”。
4,“古怪着呢”。发现1个奇怪的类“匕”字,用的蹊跷!替代“宝玉做梦梦中有曲”中第2个梦字,以匕(笔)作梦,以梦作笔?旨、脂字的“匕”却写作“上”,上——有执笔写字之形象。
5,比较字形组成,犹如两个知“己”,“匕匕”而坐(作),一个“己”一个“匕”——一个己一个彼,一个自己——一个对方,一个“共”字,呆在一起不分彼此。
6,比较字义,一个撰,一个批,一个作,一个评,你撰我批,你批我撰,撰就是批,批就是撰,不分彼此互为因果。
《梦觉主人序》有“红楼富女,诗证香山;悟幻庄周,梦归蝴蝶。”考证、干证、既证、对证、作证、为证、证实、齐证、后证、分证、确证、较证、据证、证据、赃证、三媒六证、奸证、证见。
宝玉写:你证我证,心证意证,是无有证,斯可云证,无可云证,是立足境。黛玉续:“无立足境,是方干净。”
7,“一字师”。
书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用一“评”字。
第二十四回“醉金刚轻财尚义侠”用一“义”字。
第三十一回“撕扇子作千金一笑”用一“作”字。
第七十八回“痴公子杜撰芙蓉诔”用一“撰”字。
捉字做戏,凭义作传。
8,脂砚斋,脂-胭脂-女子,砚-砚台-男子,斋-书斋-文房、斋戒、斋献、素食。脂砚,月执匕曰(女子执笔作文?),石头旁见。脂,女文人?砚,石见,“石头”是脂的旁观者,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排版,“石头”两字依然是旁观者。
9,梦幻识通灵?斋字篆书字形,牌楼?书案?张灯结彩?壶?鼎?瓶?也许,篆字的形象也激发了灵感。

10,凡例和第一回,提到“作者”10次,正文4次,批语6次。
11,凡例和第一回,提到“旨”字8次,正文5次,批语3次。凡例和第一回,提到“义”字正文4次。除去开篇“旨义”二字,“旨”字出现7次,正文3次批语4次,“义”字正文出现3次。
12,旨义。旨字7处,义字3处。
旨——匕写作上,有点傲娇挑衅的林黛玉的味道。
正文4次:
(1)虽一时有涉于世态,然亦不得不叙者, 但非其本旨耳,阅者切记之。
什么不是本旨。
(2)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
什么是本旨。
(3)亦非伤时骂世之旨,甲侧:要紧句。
没有这个意思。
(4)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甲侧:要紧句。
谈情最大,最重。
批语3次:
(5)无材可去补苍天,甲侧:书之本旨。
不仕。仕隐了,官没了。
(6)有命无运,累及爹娘,甲眉:八个字屈死多少英雄?屈死多少忠臣孝子?屈死多少仁人志士?屈死多少词客骚人?今又被作者将此一把眼泪洒与闺阁之中,见得裙钗尚遭逢此数,况天下之男子乎?看他所写开卷之第一个女子便用此二语以定终身,则知托言寓意之旨,谁谓独寄兴于一“情”字耶! 武侯之三分,武穆之二帝,二贤之恨,及今不尽,况今之草芥乎? 家国君父事有大小之殊,其理其运其数则略无差异。知运知数者则必谅而后叹也。
扣梦幻二字。
(7)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甲眉:这首诗非本旨,不过欲出雨村,不得不有者。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用起诗社于秋日。所叹者三春也,却用三秋作关键。
否定影射帝王之意。
义——情义无价。
正文3次:
(1)故曰“贾雨村风尘怀闺秀”,乃是第一回题纲正义也。
义,表示含义,贾雨村思春。
(2)嫡妻封甲侧:风。因风俗来。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
义,合宜,礼义廉耻之义。
(3)士隐不待说完,便道:“兄何不早言。愚每有此心,但每遇兄时,兄并未谈及, 愚故未敢唐突。今既及此,愚虽不才,‘义利’二字却还识得。
义,情谊,讲义气之义。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登峰造极,诚不我欺。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几世几劫,别来无恙。
文学的登峰造极,汉字的出神入化,我似乎有点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