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鹏飞痛批《罗刹海市》是文字垃圾,是愚蠢和无知,而且不得人心
现在的风向渐渐转向了“批评”刀郎,不仅有人说他抄袭了自己的歌词,还有人开始批评刀郎的歌曲是真的没有文化,立场完全站在那英一方。
知名教授兼作家,吴鹏飞在他个人的抖音上发视频,点评了《罗刹海市》的歌词,没想到他的批评如此严厉,丝毫不给面子。
“这本书堪称当代文化的一大悲哀,没有某些人炒作的那样高妙深奥,丧失了文学的内核和艺术的追求。”
“这种垃圾文字正如文化瘟疫一般,正在侵蚀我们的精神世界,难道世上就没有敢于说真话的人了吗?”
身为作家和教授出身,也不知道是不是吴教授喜欢“高雅”?
这首歌的歌词被批评得一文不值,确实出乎大家的意料,因为全球的点播量都高达200亿次,火到了国外媒体平台。
这就说明,这首歌确确实实存在优秀的地方,但吴教授认为,当代文化作品很多都是粗制滥造,因为他呼吁:
“回归到艺术的高雅和追求上来,必须创造有品位的,有思考能力的高雅作品。”
网友一听觉得似曾相识,这不是那英曾经说的“农民”听的歌曲吗?
这不是口水歌和没有品位的歌曲吗?如此风头之上,吴教授还敢这么批评刀郎和他的歌,欲意何为?
然而网友们用了一句话回应:公公从来都是扮高雅,马户又怎么知道他是一头驴呢?网友们生气的是某些人批评这首歌不好听吗?本质上不是的。
贬低这首歌,贬低刀郎,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贬低大众”的“品位”,因为很多人喜欢刀郎的歌,他们选择了刀郎,这是自己的权利。
但我的自由选择凭什么被你说是垃圾?我的选择怎么就没有品位了?
所以,这不是刀郎和点评人的矛盾,而是社会大众“选择的权利”被侮辱了,你可以不喜欢,你也可以不听,但你侮辱我的审美是什么意思?你不喜欢不代表就是低俗啊!
刘德华谈到刀郎,面对采访时他表示,自己知道刀郎,还想去问他写歌要多少钱。而媒体说,刀郎也曾经回应了此事,表示人品好的人分文不收。
就连大导演张艺谋也表示喜欢刀郎的歌,曾经的《英雄》电影宣传会也请了刀郎来助阵的,而就在《罗刹海市》红了之后,也对刀郎的新歌《罗刹海市》赞不绝口。
他实话实说20年前大家喜欢刀郎,如今依然如此。甚至还问刀郎以后电影的主题曲能不能代劳写一下?他们两人其实在2004年就认识了,谭咏麟,李宗盛等人都很欣赏罗刹海市的歌曲。
可是到了吴教授,到了那英等人这里,这些歌词就是变成了没有营养的了,这是一种极大的反差。
国内已超100亿次的播放量,足以说明这首歌得到了至少很多大众的喜好,哪怕不理解歌词,我唱几句哼调高兴高兴也不行吗?其实《罗剎海市》骂的就是吴鹏飞这样的,所以才对号入座了。
吴鹏飞评说刀郎这么极端,一定会有深层次目的,照理说一个公众人物(亦或算名人)发表点评,应该是既有中肯,又有批评。
因为娱乐圈中的歌手,多多少少免不了“包装”,即便是刀郎也免不了个人标签,低调,底层出身,不问恩怨就是他的个性,一首歌也不知道得罪谁了,都来批评唱反调。
允许批评的声音,但不允许毫无事实论据的谩骂,只能凸显自己的无知、无能!因为当你全盘否定一个人,一个作品的时候,你也是在批评和侮辱大众的选择。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你不能侮辱大众的个人选择,如果反过来,你不选择刀郎的歌,大众是不是也可以侮辱你?
但大众没有这么做,为什么所谓的教授就容不下一首歌?
可能只是想蹭流量?或者博关注?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各人审美观、世界观、人生观不同,对刀郎的《罗刹海市》的评价不可能一致。
彼此尊重是现代文明人的风范和选择。
尊重别人就尊重自己,不然自己真的成为了马户而不自知,这也是很可悲的,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应该允许更多的不同而存在。
你们认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