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花家事纲要·孟春纪】029晋惠公大诛群臣 管夷吾病榻论相『东周列国志』
00、山话嵓语
今天是正月初九,寒假即将过完,又快该上班了。趁着假期再水几篇大纲。这几天学习pr,已有成效,估计过完寒假就能学完。到时候,我再开始水视频。
今天继续更新冯梦龙先生的《东周列国志》,书接上回CV21350464,本篇是第29章回,主要讲的是晋惠公诛杀群臣的故事;另外,齐桓公霸业即将步入终焉,故本章结尾开始将视线重新移回齐国。本篇概要如下:
①晋惠公继位后大开杀戒,大夫里克及㔻郑父以及党羽先后被杀。
②周王子带因夺嫡失败,心怀不满,勾结戎夷偷袭王都洛邑,但被众人挫败。后王子带投奔齐国,齐桓公出手庇护。关于周襄王、王子带以及齐桓公之前的恩怨可参见第24回第8~10/16目(传送门CV15158804)。
③管仲病危,向齐桓公交托后事,尤其嘱咐齐桓公要远离易牙、竖刁、开方等三贵。易牙竖刁之事可参见第17回第5目(传送门CV13388296);开方之事参见第20回第2目(传送门CV14648647)。
01、逼杀里克
当㔻郑父出使秦国时,晋惠公也开始行动了。里克与㔻郑父是重耳的支持者,且一直阻挠晋惠公回国,直到晋惠公许赠百万之田,二人才勉强同意了晋惠公的继位。但晋惠公可没打算履约,因此一上台就想除去这二个债主。但二人在晋国的地位举足轻重,门生故吏遍布晋国上下,贸然动手可能会引起反扑。于是晋惠公就设计先分开二人,然后再一个一个解决。
周襄王二年(鲁僖公十年,晋惠公元年,元始前650年)夏四月,晋惠公趁着㔻郑父出使秦国,命郤芮赐死里克,言道“微子则不及此。虽然,子弑二君与一大夫,为子君者,不亦难乎?”里克苦笑道“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臣闻命矣。”遂伏剑而亡。
此时㔻郑父远在秦国,且晋惠公出其不意,猝然动手,二人及党羽根本来不及反应,就这样,晋惠公轻松除掉了大夫里克。
话说里克主意,原要奉迎公子重耳,因重耳辞不肯就,夷吾又以重赂求入,因此只得随众行事。谁知惠公即位之后,所许之田,分毫不给。又任用虢射、吕饴甥、郤芮一班私人,将先世旧臣,一概疏远,里克心中已自不服。及劝惠公畀地于秦,分明是公道话,郤芮反说他为己而设,好生不忿,忍了一肚子气,敢怒而不敢言。出了朝门,颜色之间,不免露些怨望之意。及㔻郑父使秦,郤芮等恐其与里克有谋,私下遣人窥瞰。㔻郑父亦虑郤芮等有人伺察,遂不别里克而行。里克使人邀㔻郑父说话,则㔻郑父已出城矣。克自往追之,不及而还。
早有人报知郤芮。芮求见惠公,奏曰:“里克谓君夺其权政,又不与汾阳之田,心怀怨望。今闻㔻郑父聘秦,自驾往追,其中必有异谋。臣素闻里克善于重耳,君之立非其本意,万一与重耳内应外合,何以防之?不若赐死,以绝其患。”惠公曰:“里克有功于寡人,今何辞以戮之?”郤芮曰:“克弑奚齐,又弑卓子,又杀顾命之臣荀息,其罪大矣!念其入国之功,私劳也。讨其弑逆之罪,公义也。明君不以私劳而废公议,臣请奉君命行讨!”惠公曰:“大夫往矣!”
郤芮遂诣里克之家,谓里克曰:“晋侯有命,使芮致之吾子。晋侯云:‘微子,寡人不得立,寡人不敢忘子之功。虽然,子弑二君,杀一大夫,为尔君者难矣!寡人奉先君之遗命,不敢以私劳而废大义,惟子自图之!’”里克曰:“不有所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臣闻命矣!”郤芮复迫之,克乃拔佩剑跃地大呼曰:“天乎冤哉!忠而获罪,死若有知,何面目见荀息乎?”遂自刎其喉而死。郤芮还报惠公,惠公大悦。髯仙有诗云:
才入夷吾身受兵,当初何不死申生?
方知中立非完策,不及荀家有令名。
惠公杀了里克,群臣多有不服者。祁举、共华、贾华、骓遄辈,俱口出怨言。惠公欲诛之,郤芮曰:“郑在外,而多行诛戮,以启其疑叛之心,不可。君且忍之。”
02、申生平反
太子申生生前,其父献公曾为其向贾家讨了一门亲事。昔贾家嫁女于献公,是为贾姬。后献公私通小妈武姜,生申生。待献公继位后,遂封申生为太子。而献公为了安抚老丈人,就安排申生从贾家娶正妻。贾家虽然不甘,但奈何贾姬迟迟无子,总不能让晋国无后,于是只得答应,又从家族中挑选出了一位才貌双全的姑娘嫁给申生,此女被称为贾君。
后骊姬为夺嫡构陷申生谋反,申生自戕以证清白。晋献公有所触动,未再下令株连申生家小,再加上贾家势力也不小,因此贾君得以幸免,未受为难。
待献公薨逝,拨乱反正后,侯位空悬。于是晋惠公就在姐夫秦穆公的支持下归国继位,临出发前,姐姐秦穆姬叮嘱晋惠公将被骊姬设计驱逐的兄弟都迎回国团聚,另外弟弟申生虽然已死,但其妻小尚在,因此要善待贾君一家。
当时晋惠公是满口答应,但甫一登基,就开始变卦了。毕竟侯门无私情,此时国内没有兄弟掣肘,会少很多麻烦,并且骂名还不用自己背,自己又怎会自找麻烦,再迎众兄弟回来分权呢?尤其是重耳,本来国内支持他的人就很多,一旦迎回,不知要出多少变数。因此晋惠公上位后,根本不提此事。
而关于照顾申生妻小这个嘱托,晋惠公可就非常积极了!这倒不是此人与申生关系多好,而是因为申生的妻子贾君是一位大美人。于是晋惠公登基后不久就立刻打着秦穆姬的旗号,光明正大的将贾君召入宫中。然后又以秦穆姬的嘱托为幌子,直接让贾君住在后宫中。
待一切安排妥当,晋惠公就开始“无微不至”“全心全意”的“照顾”了!贾君虽不愿,但奈何已入彀中,根本无力反抗,只得就范。而贾君心念申生,于是以身提出交换条件,言其愿意给晋惠公为奴为妾,但晋惠公必须先为申生昭雪平反,否则其宁愿一死,也绝不会让惠公得逞。
惠公本不愿多事,但贾君态度坚决,急色的惠公担心直接用强,贾君会直接自戕,那就鸡飞蛋打了。于是就同意了,为表诚意,其立刻安排自己的宠臣郤乞负责为申生风光大葬。郤乞自然不敢怠慢,为申生选了一块儿风水宝地,然后大操大办的重新为申生举行了一场宏大的出殡仪式。之后,贾君履约。而成功抱得美人归的晋惠公就心情大好的命重臣狐突代君祭拜,正式谥其为“恭”,是为恭太子。
惠公曰:“秦夫人有言,托寡人善视贾君,而尽纳群公子。何如?”郤芮曰:“群公子谁无争心,不可纳也。善视贾君,以报秦夫人可矣。”惠公乃入见贾君。时贾君色尚未衰,惠公忽动淫心,谓贾君曰:“秦夫人属寡人与君为欢,君其无拒。”即往抱持贾君,宫人皆含笑避去。贾君畏惠公之威,勉强从命。事毕,贾君垂泪言曰:“妾不幸事先君不终,今又失身于君。妾身不足惜,但乞君为故太子申生白冤,妾得复于秦夫人,以赎失身之罪!”惠公曰:“二竖子见杀,先太子之冤已白矣。”贾君曰:“闻先太子尚藁葬新城,君必迁冢而为之立谥,庶冤魂获安,亦国人之所望于君者也。”惠公许之。乃命郤芮之从弟郤乞,往曲沃择地改葬。使太史议谥,以其孝敬,谥曰“共[5]世子”。再使狐突往彼设祭告墓。
先说郤乞至曲沃,别制衣衾棺椁,及冥器木偶之类,极其整齐。掘起申生之尸,面色如生,但臭不可当。役人俱掩鼻欲呕,不能用力。郤乞焚香再拜曰:“世子生而洁,死而不洁乎?若不洁,不在世子,愿无骇众!”言讫,臭气顿息,转为异香。遂重殓入棺,葬于高原。曲沃之人,空城来送,无不堕泪。葬之三日,狐突赍祭品来到,以惠公之命,设位拜奠,题其墓曰:“晋共太子之墓。”
03、申生化神
周襄王二年(鲁僖公十年,晋惠公元年,元始前650年)秋,晋大夫狐突奉命到曲沃新城祭祀恭太子申生。祭祀完毕,狐突正欲返回,忽闻一声“国舅请留步!”狐突忙向声源望去,竟然见到了早已死去的太子申生。狐突大惊,立刻上前跪拜。
申生言,此次平反,使昊天上帝察知申生之冤,后昊天感申生之仁孝,遂封其为乔山之神。狐突大喜,连忙道贺。但申生却话锋一转言道,本以为是夷吾念兄弟之情所为,但后得知乃是其为胁迫贾君而做。晋国入此不德人之手,实辱祖宗,于是就禀明昊天上帝,欲将晋国赠予姐夫秦君以酬其于河曲兵谏献公之事。
狐突大惊,连呼不可,言道“太子虽恶晋君,其民何罪?且晋之先君又何罪?太子舍同姓而求食于异姓,恐乖仁孝之德也。”申生认为有理,于是约定,其将上天重禀昊天,只罚夷吾即可。并让狐突七天之后到新城城西找一巫师,由他告知结果。
七日后,狐突依约前往,果有一巫师等候,一见狐突到来,就没头没尾的说到“今已覆奏上帝,但辱其身,斩其胤,以示罚罪而已,无害于晋。”之后飘然而去。狐突左右侍者不解其意,但狐突却是知晓前因后果,于是松了一口气,命人启程返都。
事毕,狐突方欲还国。忽见旌旗对对,戈甲层层,簇拥一队车马,狐突不知是谁,仓忙欲避。只见副车一人,须发斑白,袍笏整齐,从容下车,至于狐突之前,揖曰:“太子有话奉迎,请国舅那步。”突视之,太傅杜原款也。恍惚中忘其已死,问曰:“太子何在?”原款指后面大车曰:“此即太子之车矣。”突乃随至车前。见太子申生冠缨剑佩,宛如生前,使御者下引狐突升车,谓曰:“国舅亦念申生否?”突垂泪对曰:“太子之冤,行道之人,无不悲涕。突何人,能勿念乎?”申生曰:“上帝怜我仁孝,已命我为乔山之主矣。夷吾行无礼于贾君,吾恶其不洁,欲却其葬,恐违众意而止。今秦君甚贤,吾欲以晋畀秦,使秦人奉吾之祀,舅以为何如?”突对曰:“太子虽恶晋君,其民何罪?且晋之先君又何罪?太子舍同姓而求食于异姓,恐乖仁孝之德也。”申生曰:“舅言亦是。然吾已具奏于上帝矣。今当再奏,舅为姑留七日。新城之西偏有巫者,吾将托之以复舅也。”杜原款在车下唤曰:“国舅可别矣!”牵狐突下车,失足跌仆于地,车马一时不见。突身乃卧于新城外馆[8]。心中大惊,问左右:“吾何得在此?”左右曰:“国舅祭奠方毕,焚祝辞神,忽然仆于席上,呼唤不醒。吾等扶至车中,载归此处安息。今幸无恙。”
狐突心知是梦,暗暗称异。不与人言,只推抱恙,留车外馆。至第七日未、申之交,门上报:“有城西巫者求见。”突命召入,预屏左右以待之。巫者入见,自言:“素与鬼神通语。今有乔山主者,乃晋国故太子申生,托传语致意国舅:‘今已覆奏上帝,但辱其身,斩其胤,以示罚罪而已,无害于晋。’”狐突佯为不知,问曰:“所罚者,何人之罪?”巫曰:“太子但命传语如此,我亦不知所指何事也?”突命左右以金帛酬巫者,戒勿妄言。巫者叩谢而去。狐突归国,私与郑父之子豹言之。豹曰:“君举动乖张,必不克终。有晋国者,其重耳乎?”正叙谈间,阍人来报:“大夫使秦已归,见在朝中复命。”二人遂各别而归。
04、功亏一篑
㔻郑父带着秦使按照计划好的方案返回晋国。快到绛都时,忽闻里克噩耗。大惊,以为是在秦国的谋划暴露了,就想要转身逃亡秦国。但又舍不得家中妻小,正在左右为难时,正遇大夫共华前来相迎,共华乃是里、㔻一党,因此㔻郑父就向其询问情况,共华言道,晋侯只诛里克一人,并未牵连其他,并且己方阵营势力不小,晋侯不可能再动手。㔻郑父闻言放下心来,于是就安排秦使按照原计划进行。
晋侯会见秦使,得知,秦伯不仅不索要土地,还热情邀约晋国进行国事访问。晋惠公十分高兴,立刻就打算安排近臣吕饴甥、郤芮前去秦国访问。但郤芮却立刻婉拒,毕竟自己刚刚才用“出使秦国”的方法除掉了里克,此时自然对“出使秦国”这件事极为警惕,因此说什么也坚决不去。
虽然㔻郑父一党极力劝说,但晋侯做贼心虚,一听郤芮的暗示感觉有理,就推说此时晋国事务繁忙,待之后再正式派大夫前去进行国事访问。秦使无奈只得悻悻而归!
却说㔻郑父同秦大夫泠至,赍着礼币数车,如晋报聘。行及绛郊,忽闻诛里克之信,㔻郑父心中疑虑,意欲转回秦国,再作商量。又念其子豹在绛城:“我一走,必累及豹。”因此去住两难,踌躇不决。恰遇大夫共华在于郊外,遂邀与相见。㔻郑父叩问里克缘由,共华一一叙述了。㔻郑父曰:“吾今犹可入否?”共华曰:“里克同事之人尚多,如华亦在其内,今止诛克一人,其馀并不波及。况子出使在秦,若为不知可也。如惧而不入,是自供其罪矣。”㔻郑父从其言,乃催车入城。郑父先复命讫,引进泠至朝见,呈上国书礼物。惠公启书看之,略曰:
晋、秦甥舅之国,地之在晋,犹在秦也。诸大夫亦各忠其国,寡人何敢曰必得地,以伤诸大夫之义。但寡人有疆埸之事,欲与吕、郤二大夫面议。幸旦暮一来,以慰寡人之望!
书尾又一行云:“原地券纳还。”惠公是见小之人,看见礼币隆厚,又且缴还地券,心中甚喜,便欲遣吕饴甥、郤芮报秦。
郤芮私谓饴甥曰:“秦使此来,不是好意。其币重而言甘,殆诱我也。吾等若往,必劫我以取地矣。”饴甥曰:“吾亦料秦之欢晋,不至若是。此必㔻郑父闻里克之诛,自惧不免,与秦共为此谋,欲使秦人杀吾等而后作乱耳。”郤芮曰:“㔻郑父与克,同功一体之人,克诛,㔻郑父安得不惧?子金之料是也。今群臣半是里之党,若郑父有谋,必更有同谋之人。且先归秦使而徐察之。”饴甥曰:“善。”乃言于惠公,先遣泠至回秦,言:“晋国未定,稍待二臣之暇,即当趋命。”泠至只得回秦。
05、大开杀戒
郤芮所言虽是猜测,但却让做贼心虚的晋惠公寝食难安。毕竟杀了里克,即使承诺不再追究余党之罪,但其余党未必会相信。此时晋惠公有点后悔,认为不该擅杀里克,应该用更婉转的方式分化拉拢瓦解其党,但如今就是想拉拢分化也难以奏效了。
晋惠公思虑再三,咬了咬牙,决定一不做二不休,直接除掉包括㔻郑父在内的所有里党骨干。于是串联几位近臣,在早朝时,突然发难,一举将上朝的㔻郑父等大夫一网打尽,即刻行刑。临刑前,大夫贾华问道,君可还记得当年屈地之事吗?
原来,当年晋献公为骊姬蛊惑,逐杀重耳夷吾,其中追杀夷吾一路的正是贾华,贾华在屈地围攻夷吾,但不忍夷吾被杀,就偷偷放了一条生路。但可惜恩大成仇,晋惠公此时听到此言,不仅毫无触动,反而勃然道:“汝事先君而私放于吾,实乃反覆小人,速宜就戮。”就这样里、㔻一党的大部分骨干成员都被处死。
【山话嵓语】原著中是屠岸夷用计拿到证据,但此处我没有这样复述。一则屠岸夷在历史上只是一个跑腿的小人物,并没有什么特别;二则晋惠公是肯定要除掉里、㔻一党的,根本不需要用所谓的谋反证据才能让晋惠公下手,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根本犯不着再费尽心力罗织罪名。
吕、郤二人使心腹每夜伏于郑父之门,伺察动静。㔻郑父见吕、郤全无行色,乃密请祁举、共华、贾华、骓遄等,夜至其家议事,五鼓方回。心腹回报所见,如此如此。郤芮曰:“诸人有何难决之事?必逆谋也。”乃与饴甥商议,使人请屠岸夷至,谓曰:“子祸至矣,奈何?”屠岸夷大惊曰:“祸从何来?”郤芮曰:“子前助里克弑幼君,今克已伏法,君将有讨于子。吾等以子有迎立之功,不忍见子之受诛,是以告也。”屠岸夷泣曰:“夷乃一勇之夫,听人驱遣,不知罪之所在。惟大夫救之!”郤芮曰:“君怒不可解也。独有一计,可以脱祸。”夷遂跪而问计。郤芮慌忙扶起,密告曰:“今㔻郑父党于里克,有迎立之心,与七舆大夫阴谋作乱,欲逐君而纳公子重耳。子诚伪为惧诛者,而见㔻郑父,与之同谋。若尽得其情,先事出首,吾即以所许郑父负蔡之田,割三十万以酬子功。子且重用,又何罪之足患乎?”夷喜曰:“夷死而得生,大夫之赐也。敢不效力!但我不善为辞,奈何?”吕饴甥曰:“吾当教子。”乃拟为问答之语,使夷熟记。
是夜,夷遂叩郑父之门,言有密事。郑父辞以醉寝,不与相见。夷守门内,更深犹不去。乃延之入。夷一见郑父,便下跪曰:“大夫救我一命!”郑父惊问其故。夷曰:“君以我助里克弑卓子,将加戮于我,奈何?”郑父曰:“吕、郤二人为政,何不求之?”夷曰:“此皆吕、郤之谋也。吾恨不得食二人之肉,求之何益?”郑父犹未深信,又问曰:“汝意欲何如?”夷曰:“公子重耳仁孝,能得士心,国人皆愿戴之为君。而秦人恶夷吾之背约,亦欲改立重耳。诚得大夫手书,夷星夜往致重耳,使合秦、翟之众,大夫亦纠故太子之党,从中而起。先斩吕、郤之首,然后逐君而纳重耳,无不济矣。”郑父曰:“子意得无变否?”夷即啮一指出血,誓曰:“夷若有贰心,当使合族受诛!”郑父方才信之。约次日三更,再会定议。至期,屠岸夷复往。则祁举、共华、贾华、骓遄皆先在,又有叔坚、累虎、特宫、山祈四人,皆故太子申生门下,与郑父、屠岸夷共是十人,重复对天歃血,共扶公子重耳为君。后人有诗云:
只疑屠岸来求救,谁料奸谋吕郤为?
强中更有强中手,一人行诈九人危。
㔻郑父款待众人,尽醉而别。屠岸夷私下回报郤芮。芮曰:“汝言无据,必得郑父手书,方可正罪。”夷次夜再至㔻郑父之家,索其手书,往迎重耳。㔻郑父已写就了,简后署名,共是十位,其九人俱先有花押,第十屠岸夷也。夷亦请笔书押。㔻郑父缄封停当,交付夷手,嘱他:“小心在意,不可漏泄。”屠岸夷得书,如获至宝,一径投郤芮家,呈上芮看。芮乃匿夷于家,将书怀于袖中,同吕饴甥往见国舅虢射,备言如此如此,“若不早除,变生不测。”虢射夜叩宫门,见了惠公,细述㔻郑父之谋:“明日早朝,便可面正其罪,以手书为证。”
次日,惠公早朝,吕、郤等预伏武士于壁衣之内。百官行礼已毕,惠公召㔻郑父问曰:“知汝欲逐寡人而迎重耳,寡人敢请其罪!”㔻郑父方欲致辩。郤芮仗剑大喝曰:“汝遣屠岸夷将手书迎重耳,赖吾君洪福,屠岸夷已被吾等伺候于城外拿下,搜出其书。同事共是十人,今屠岸夷已招出,汝等不必辩矣。”惠公将原书掷于案下。吕饴甥拾起,按简呼名,命武士擒下。只有共华告假在家未到,另行捕拿。见在八人,面面相觑,真个是有口难开,无地可入。惠公喝教:“押出朝门斩首!”内中贾华大呼曰:“臣先年奉命伐屈,曾有私放吾君之功,求免一死,可乎?”吕饴甥曰:“汝事先君而私放吾主,今事吾主,复私通重耳,此反覆小人,速宜就戮。”贾华语塞。八人束手受刑。
06、共华赴死
大夫共华本为里、㔻一党,但恰好当天生病,未上朝议政,躲过一劫。其弟共赐得知消息后,立刻通知共华逃命,但是共华不仅不逃,反而整理衣冠,慨然赴朝。共赐不解,问其原因,共华言道:“夫子之入,吾谋也,将待也。”㔻郑父之所以入都,是我劝说的,而我又正好没有去上朝,我若不去,必被认为是害友的元凶。共赐阻止道,劝说时,只有你们两人知道此事,㔻一死,就无人知道了。
共华正色道:“不可。知而背之不信,谋而困人不智,困而不死无勇。任大恶三,行将安入?子其行矣,我姑待死。”后共华入朝请死,晋惠公杀之!
却说共华在家,闻㔻郑父等事泄被诛,即忙拜辞家庙,欲赴朝中领罪。其弟共赐谓曰:“往则就死,盍逃乎?”共华曰:“大夫之入,吾实劝之。陷人于死,而己独生,非丈夫也!吾非不爱生,不敢负大夫耳!”遂不待捕至,疾趋入朝,请死。惠公亦斩之。豹闻父遭诛,飞奔秦国逃难。惠公欲尽诛里、㔻诸大夫之族。郤芮曰:“罪人不孥,古之制也。乱人行诛,足以儆众矣。何必多杀,以惧众心?”惠公乃赦各族不诛。进屠岸夷为中大夫,赏以负蔡之田三十万。
07、㔻豹奔秦
㔻郑父有子名为㔻豹,听闻其父被杀,立刻出奔到秦国,请求秦国出兵为其父报仇,但是秦穆公认为此时已无内应,贸然出兵,胜算不大,于是就拒绝了㔻豹的请求,但仍然庇护㔻豹,封其为大夫,暂住秦国。让其等待时机,再行报仇之事。
却说㔻豹至秦,见了穆公,伏地大哭。穆公问其故,㔻豹将其父始谋,及被害缘由,细述一遍,乃献策曰:“晋侯背秦之大恩,而修国之小怨,百官耸惧,百姓不服。若以偏师往伐,其众必内溃,废置惟君所欲耳。”穆公问于群臣,蹇叔对曰:“以㔻豹之言而伐晋,是助臣伐君,于义不可。”百里奚曰:“若百姓不服,必有内变,君且俟其变而图之。”穆公曰:“寡人亦疑此言。彼一朝而杀九大夫,岂众心不附,而能如此?况兵无内应,可必有功乎?”㔻豹遂留仕秦为大夫。时晋惠公之二年,周襄王之三年也。
08、子带初乱
周襄王三年(鲁僖公十一年,晋惠公二年,元始前649年),周王子带勾结戎夷偷袭周都洛邑,企图依靠外力夺得王位。襄王一时不察,险些不敌,幸亏周国军民一心,守住了都城。周边诸侯闻讯大怒,纷纷起兵勤王,戎夷不敌,只得退兵,临走前却焚掠东门以泄其愤。
王子带一看大势已去,为求活命,赶紧去投奔齐国。毕竟此罪太大了,普天之下能保下他的也只有春秋首霸齐桓公了。
周襄王四年(鲁僖公十二年,齐桓公三十八年,元始前648年)秋,走投无路的王子带投奔齐国,而齐桓公果然收留了王子带。原因很简单,当年如果不是齐桓公出手,王位本来就应该是王子带的。不过当时为了立威天下,才插手周王之政,而其与王子带之间并无什么个人恩怨。此时,跑来求助,自然是能帮就帮了。
09、秦晋救周
王子带初乱之时,秦晋两国闻讯大怒,两国国主亲自带兵伐戎勤王。戎夷不敌,大败而归。待双方朝见周天子后,㔻豹私下劝告秦穆公趁晋惠公在外,夜袭晋军,擒拿晋侯。秦穆公拒绝道:“同为勤王而来此,虽有私怨,未可动也。”
之后秦穆公约见晋惠公,代其姐秦穆姬斥责晋惠公无礼于贾君、又不纳群公子。晋惠公理亏,面有惭色。秦穆公见其态度尚可,也就没有继续为难,就将勤王后续工作全权交给晋惠公了。然后秦穆公拜别周天子,班师还朝。
周襄王三年(鲁僖公十一年,晋惠公二年,元始前649年)秋,晋惠公率兵伐戎,威逼戎人与周天子讲和,戎人抹不开面,就与晋军对峙,拒绝向周天子服软。
是年周王子带,以赂结好伊、雒之戎,使戎伐京师,而己从中应之。戎遂入寇,围王城。周公孔与召伯廖悉力固守。带不敢出会戎师。襄王遣使告急于诸侯。秦穆公、晋惠公皆欲结好周王,各率师伐戎以救周。戎知诸侯兵至,焚掠东门而去。惠公与穆公相见,面有惭色。惠公又接得穆姬密书,书中数晋侯无礼于贾君、又不纳群公子许多不是。教他速改前非,不失旧好。惠公遂有疑秦之心,急急班师。豹果劝穆公夜袭晋师,穆公曰:“同为勤王而来此,虽有私怨,未可动也。”乃各归其国。
10、霸主出手
周襄王四年(鲁僖公十二年,齐桓公三十八年,元始前648年)冬,齐桓公见晋惠公与戎人已对峙一年,却迟迟无法压服戎人,于是便派齐相管仲与大夫隰朋前去责戎。戎主见霸主派人诘责,不敢再强硬,于是先后与周、晋讲和,至此风波方止。周襄王大悦,欲以上卿之礼犒赏管仲,管仲坚辞,只受下卿之礼而还。
时齐桓公亦遣管仲将兵救周,闻戎兵已解,乃遣人诘责戎主。戎主惧齐兵威,使人谢曰:“我诸戎何敢犯京师?尔甘叔招我来耳!”襄王于是逐王子带。子带出奔齐国。戎主使人诣京师,请罪求和,襄王许之。襄王追念管仲定位之功,今又有和戎之劳,乃大飨管仲,待以上卿之礼。管仲逊曰:“有国、高二子在,臣不敢当。”再三谦让,受下卿之礼而还。
11、贤相终焉
周襄王七年(齐桓公四十一年,元始前645年),管仲忽然病倒。齐桓公前去看望,管仲自知时日无多,于是开始向齐桓公交代后事。齐侯问说能接替管仲为相,管仲思考许久只能摇头道:“无人能接替!”
齐侯大惊,问道:“鲍叔牙,何如?”管仲叹道:“鲍叔牙,君子也。虽然,不可以为政。其人善恶过于分明。夫好善可也,恶恶已甚,人谁堪之?鲍叔牙见人之一恶,终身不忘,是其短也。”
齐侯再问:“隰朋何如?”管仲惋惜道:“可以,但我去之后,其亦命不久矣!”
齐侯又问,易牙、竖刁、开方三人如何?管仲愤然道:“此三子皆乱国之人也,我在时,尚能制约一二;但我一去,其必生乱!我走后,万望君能远此三人,以免齐乱!”
齐侯闻言,嘿然无语!
是冬,管仲病,桓公亲往问之。见其瘠甚,乃执其手曰:“仲父之疾甚矣。不幸而不起,寡人将委政于何人?”时宁戚、宾须无先后俱卒,管仲叹曰:“惜哉乎,宁戚也!”
桓公曰:“宁戚之外,岂无人乎?吾欲任鲍叔牙,何如?”仲对曰:“鲍叔牙,君子也。虽然,不可以为政。其人善恶过于分明。夫好善可也,恶恶已甚,人谁堪之?鲍叔牙见人之一恶,终身不忘,是其短也。”
桓公曰:“隰朋何如?”仲对曰:“庶乎可矣。隰朋不耻下问,居其家不忘公门。”言毕,喟然叹曰:“天生隰朋,以为夷吾舌也。身死,舌安得独存?恐君之用隰朋不能久耳!”
桓公曰:“然则易牙何如?”仲对曰:“君即不问,臣亦将言之。彼易牙、竖刁、开方三人,必不可近也!”
桓公曰:“易牙烹其子,以适寡人之口,是爱寡人胜于爱子,尚可疑耶?”仲对曰:“人情莫爱于子。其子且忍之,何有于君?”
桓公曰:“竖刁自宫以事寡人,是爱寡人胜于爱身,尚可疑耶?”仲对曰:“人情莫重于身。其身且忍之,何有于君?”
桓公曰:“卫公子开方,去其千乘之太子,而臣于寡人,以寡人之爱幸之也。父母死不奔丧,是爱寡人胜于父母,无可疑矣。”仲对曰:“人情莫亲于父母。其父母且忍之,又何有于君?且千乘之封,人之大欲也。弃千乘而就君,其所望有过于千乘者矣。君必去之勿近,近必乱国!”
桓公曰:“此三人者,事寡人久矣。仲父平日何不闻一言乎?”仲对曰:“臣之不言,将以适君之意也。譬之于水,臣为之堤防焉,勿令泛滥。今堤防去矣,将有横流之患,君必远之!”桓公默然而退。毕竟管仲性命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01、里克之死
(1)左传节选
根据左传的记载,惠公是依靠齐周两国的支持才能逼杀里克,并且齐周两国对于里克连弑两主的行为也是十分反感,所以惠公顺水推舟,成功扫除了最大障碍。
左传·僖公十年·传10.2
夏四月,周公忌父、王子党会齐隰朋立晋侯。晋侯杀里克以说。将杀里克,公使谓之曰:“微子则不及此。虽然,子弑二君与一大夫,为子君者,不亦难乎?”对曰:“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臣闻命矣。”伏剑而死。于是丕郑聘于秦,且谢缓赂,故不及。
(2)国语节选
国语中关于里克之死的记载是与㔻郑等人之死放一块儿了,未免重复,此处不引用,参见下面的【国语卷九·晋语三·惠公杀丕郑】,此处只引用晋惠公后悔杀里克的文献记载。
国语卷九·晋语三·惠公悔杀里克
惠公既杀里克而悔之,曰:“芮也,使寡人过杀我社稷之镇。”郭偃闻之,曰:“不谋而谏者,冀芮也。不图而杀者,君也。不谋而谏,不忠。不图而杀,不祥。不忠,受君之罚。不祥,罹天之祸。受君之罚,死戮。罹天之祸,无后。志道者勿忘,将及矣!”及文公入,秦人杀冀芮而施之。
(3)史记节选
史记·晋世家(节选)
惠公夷吾元年,使邳郑谢秦曰:“始夷吾以河西地许君,今幸得入立。大臣曰:‘地者先君之地,君亡在外,何以得擅许秦者?’寡人争之弗能得,故谢秦。”亦不与里克汾阳邑,而夺之权。四月,周襄王使周公忌父会齐、秦大夫共礼晋惠公。惠公以重耳在外,畏里克为变,赐里克死。谓曰:“微里子寡人不得立。虽然,子亦杀二君一大夫,为子君者不亦难乎?”里克对曰:“不有所废,君何以兴?欲诛之,其无辞乎?乃言为此!臣闻命矣。”遂伏剑而死。于是邳郑使谢秦未还,故不及难。
02、申生平反
(1)国语节选
国语记载了申生改葬时的议论,从议论中可以看出,当时晋人对于晋惠公的执政并不满意,心中依然支持重耳继位,这就为后来的惠公大败以及重耳复位埋下了暗线。
另外文中的郭偃是晋国的太卜,故又称卜偃,极善占卜,有点邪乎,比如其就曾预言魏国分晋之事【(晋献公)还,为太子城曲沃,赐赵夙耿,赐毕万魏,以为大夫。……卜偃曰:“毕万之后必大。万,盈数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赏,天开之矣。天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今命之大,以从盈数,其必有众。”——《史记·晋世家》】
国语卷九·晋语三·惠公改葬共世子
惠公即位,出共世子而改葬之,臭达于外。
国人诵之曰:“贞之无报也。孰是人斯,而有是臭也?贞为不听,信为不诚。国斯无刑,偷居幸生。不更厥贞,大命其倾。威兮怀兮,各聚尔有,以待所归兮。猗兮违兮,心之哀兮。岁之二七,其靡有征兮。若狄公子,吾是之依兮。镇抚国家,为王妃兮。”
郭偃曰:“甚哉,善之难也!君改葬共君以为荣也,而恶滋章。夫人美于中,必播于外,而越于民,民实戴之。恶亦如之。故行不可不慎也。必或知之,十四年,君之冢嗣其替乎?其数告于民矣。公子重耳其入乎?其魄兆于民矣。若入,必伯诸侯以见天子,其光耿于民矣。数,言之纪也。魄,意之术也。光,明之曜也。纪言以叙之,述意以导之,明曜以昭之。不至何待?欲先导者行乎,将至矣!”
(2)左传节选
这一段就更邪乎了,东周列国志关于申生化神这一段还真不是冯梦龙先生自行杜撰的,而是出自左传。当然这一段史实性不强,应该是当时的传言被鲁国记录在案,然后传于孔门。当然极有可能是在龙门大战后补录的,甚至有可能是重耳夺位后为了强调自己的正统性而人为散布的,之后被史官采风补入的。因为其中预言到了晋惠公的失败,并且唯一的见证人还是被晋惠公杀死的狐突,这完全是死无对证。
左传·僖公十年·传10.3(节选)
晋侯改葬共大子。秋,狐突适下国,遇大子。大子使登,仆,而告之曰:“夷吾无礼,余得请于帝矣。将以晋畀秦,秦将祀余。”对曰:“臣闻之:‘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君祀无乃殄乎?且民何罪?失刑乏祀,君其图之。”君曰:“诺。吾将复请。七日,新城西偏,将有巫者而见我焉。”许之,遂不见。及期而往,告之曰:“帝许我罚有罪矣,敝于韩。”
(3)史记节选
史记·晋世家(节选)
晋君改葬恭太子申生。秋,狐突之下国,遇申生,申生与载而告之曰:“夷吾无礼,余得请于帝,将以晋与秦,秦将祀余。”狐突对曰:“臣闻神不食非其宗,君其祀毋乃绝乎?君其图之。”申生曰:“诺,吾将复请帝。后十日,新城西偏将有巫者见我焉。”许之,遂不见。及期而往,复见,申生告之曰:“帝许罚有罪矣,弊于韩。”儿乃谣曰:“恭太子更葬矣,后十四年,晋亦不昌,昌乃在兄。”
03、大夫之死
(1)国语节选
国语卷九·晋语三·惠公杀丕郑
惠公既即位,乃背秦赂。使丕郑聘于秦,且谢之。而杀里克,曰:“子杀二君与一大夫,为子君者,不亦难乎?”
丕郑如秦谢缓赂,乃谓穆公曰:“君厚问以召吕甥、耸称、冀芮而止之,以师奉公子重耳,臣之属内作,晋君必出。”穆公使泠至报问,且召三大夫。郑也与客将行事,冀芮曰:“郑之使薄而报厚,其言我于秦也,必使诱我。弗杀,必作难。”是故杀丕郑及七舆大夫:共华、贾华、叔坚、骓歂、累虎、特宫、山祁,皆里、丕之党也。丕豹出奔秦。
丕郑之自秦反也,闻里克死,见共华曰:“可以入乎?”共华曰:“二三子皆在而不及,子使于秦,可哉!”丕郑入,君杀之。共赐谓共华曰:“子行乎?其及也!”共华曰:“夫子之入,吾谋也,将待也。”赐曰:“孰知之?”共华曰:“不可。知而背之不信,谋而困人不智,困而不死无勇。任大恶三,行将安入?子其行矣,我姑待死。”
丕郑之子曰豹,出奔秦,谓穆公曰:“晋君大失其众,背君赂,杀里克,而忌处者,众固不说。今又杀臣之父及七舆大夫,此其党半国矣。君若伐之,其君必出。”穆公曰:“失众安能杀人?且夫祸唯无毙,足者不处,处者不足,胜败若化。以祸为违,孰能出君?尔俟我!”
(2)左传节选
左传·僖公十年·传10.3(节选)
丕郑之如秦也,言于秦伯曰:“吕甥、郤称、冀芮实为不从,若重问以召之,臣出晋君,君纳重耳,蔑不济矣。”
冬,秦伯使泠至报问,且召三子。郤芮曰:“币重而言甘,诱我也。”遂杀丕郑、祁举及七舆大夫:左行共华、右行贾华、叔坚、骓歂、累虎、特宫、山祁,皆里、丕之党也。丕豹奔秦,言于秦伯曰:“晋侯背大主而忌小怨,民弗与也。伐之必出。”公曰:“失众,焉能杀?违祸,谁能出君?”
(3)史记节选
史记·晋世家(节选)
邳郑使秦,闻里克诛,乃说秦缪公曰:“吕省、郄称、冀芮实为不从。若重赂与谋,出晋君,入重耳,事必就。”秦缪公许之,使人与归报晋,厚赂三子。三子曰:“币厚言甘,此必邳郑卖我于秦。”遂杀邳郑及里克、邳郑之党七舆大夫。邳郑子豹奔秦,言伐晋,缪公弗听。
04、子带初乱
(1)左传节选
左传·僖公(节选)
传11.3 夏,扬、拒、泉、皋、伊、雒之戎同伐京师,入王城,焚东门,王子带召之也。秦、晋伐戎以救周。秋,晋侯平戎于王。
传12.3 王以戎难故,讨王子带。秋,王子带奔齐。
传12.4 冬,齐侯使管夷吾平戎于王,使隰朋平戎于晋。王以上卿之礼飨管仲,管仲辞曰:“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若节春秋来承王命,何以礼焉?陪臣敢辞。”王曰:“舅氏!余嘉乃勋,应乃懿德,谓督不忘。往践乃职,无逆朕命。”管仲受下卿之礼而还。君子曰:“管氏之世祀也宜哉!让不忘其上。《诗》曰:‘恺悌君子,神所劳矣。’
传13.1 十三年春,齐侯使仲孙湫聘于周,且言王子带。事毕,不与王言。归,复命曰:“未可。王怒未怠,其十年乎?不十年,王弗召也。”
(2)史记节选
史记·周本纪(节选)
二十五年,惠王崩,子襄王郑立。襄王母蚤死,后母曰惠后。惠后生叔带,有宠于惠王,襄王畏之。三年,叔带与戎、翟谋伐襄王,襄王欲诛叔带,叔带奔齐。齐桓公使管仲平戎于周,使隰朋平戎于晋。王以上卿礼管仲。管仲辞曰:“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若节春秋来承王命,何以礼焉?陪臣敢辞。”王曰:“舅氏,余嘉乃勋,毋逆朕命。”管仲卒受下卿之礼而还。九年,齐桓公卒。十二年,叔带复归于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