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指答案】2023年江苏B卷
(一)“给定资料 1-3”中,列举了执法工作的一些好做法所产生的积极效应,请用一段话对此加以归纳概括。(20 分)
要求: 紧扣给定资料,准确全面,条理清晰。篇幅不超过 250 字。
【指点】1、对小帽子要求不高,可不写。如果写的话小帽子用做法+效果方式去写。2、这类问法尽量一个例子写一点,材料3的两个例子的做法都是出台制度改变以罚代管,效果都是有温度地指导服务企业、营造营商环境,建议合并成一点。
【中指答案】
1.实行流动摊贩精细管理,定制专属便民市场,让摊主参与固定经营场所的考察选址,改善经营环境。2.试行“摊有序”数字化应用场景,规范摆摊条件、监督经营行为,根据使用情况和群众评价进行积分考核,推出微心愿、贷款、保险等暖心功能,为特殊群体设置暖心摊位、优质商贩提供资金帮扶,加强管理同时拉近干群关系。3.邀请专家、代表参与直播执法行动,开展执法检查、讲解垃圾分类常识、进行抽奖互动,达到规范店家行为、提升群众自觉效果。4.出台不予处罚清单、出台信用修复实施意见,柔性监管轻微违法,多元指导服务企业,彰显执法精度温度,打造营商法治软环境。
(二)根据“给定资料 4”,请你就漾湖生态监管的成功实践,谈谈对做好行政执法工作的启示。(15 分)
要求:观点正确,分析透彻,针对性强。篇幅 250 字左右。
【指点】材料信息比较清晰,分类没难度。启示类题目要注意小帽子的拔高。
【中指答案】
1.完善体制机制(加强顶层设计)。提级提档成立领导小组,党政一把任组长,涉及执法、保障等各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统筹全市力量多手联弹开展监管工作。2.监管标本兼治。实行信息线索通报机制,结合实际前移执法关口,现场、销售、消费等各环节问题线索都及时交付职能部门查处,开展专项联合执法行动,遏制违法高发态势。3.坚持执法为民(做好兜底保障)。根据群众个人情况,通过政策宣讲、专场招聘、技能培训等针对性举措帮助转产就业,长远保障群众生计。4.完善监管体系。投入应用新技术装备,建立智能化,通过考试选拔,引入熟悉本地情况群众加入执法队伍,构建人防+技防的完整巡护管理体系。
(三)假如你是“给定资料5”中的小曹,请就如何在Z市K 区借力外卖小哥助力食品安全监管提出建议,供领导决策参考。(25 分)
要求: 紧扣给定资料,切合实际,可行性强,条理清楚。篇幅 350 字左右。
【指点】1、2022年江苏事业单位面试题考察过:为了提升监管力度,织密监管网,选取外卖骑手作为餐饮安全监督员,利用外卖骑手密切联系商家和顾客的优势,加强监管,领导安排你去做好招募和管理工作你认为工作重点有哪些?。2、对策比较清晰,按材料顺序归纳即可,其中党组织建设和能力培训在同一段落,这部分可分两点,也可作为一点。(更建议分两点,党建相关要点值得专门突出)。3、形式上没有非常严格要求,但可以照顾一下“供领导决策参考”,在形式上写一下标题、开头铺垫以及归纳出较为精准的小帽子,以体现机关文风。抬头和落款不需要!(你不知道领导是谁,你也不知道你是以科室还是部门的名义上报)
【中指答案】
关于借力外卖小哥助力食品安全监管的建议
为解决我区一直面临的安全监管点多、线长、面广的难题,在学习考察N市外卖小哥承担食品安全监督员的基础上,就组织借力外卖队伍织密食品安全网,提出如下建议:1.吸纳监管志愿者。开展调研摸清外卖队伍、餐饮单位底数,发布召集令,明确承担食品安全的责任义务,筛选吸纳符合要求人员。2.建立问题处置平台。开发问题上传处置小程序,由志愿者上传问题线索,后台研判调度后按片区、类型及时匹配执法力量进行处置,并定期统计分析数据。3.强化志愿队伍管理。成立配送行业党委和流动党员党支部,引导党员志愿者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提升凝聚力。4.提升监管专业能力。举办业务培训班,开展业务技能培训和情景模拟,提高监管基础知识、商家沟通能力、应急处置能力。5.激励工作积极性。制定积分奖励制度,对工作优秀者提供生活消费等方面的福利,建立爱心驿站提供工作生活上的暖心服务,组织特色业余活动,增强归属感。
(四)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了法治建设的重要性,请你结合对“给定资料 6”中画线句子的理解,围绕“行政执法谋善治,良性互动开新局”这一主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40 分)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2) 参考给定资料,不拘于给定资料:(3) 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流畅:(4) 篇幅 1000 字左右。
【指点】这篇文章没有审题难度,明白互动是执法和被执法者之间关系就不会跑题。大家思考一下分论点是如何从材料中选取的、段落逻辑是如何构建的即可,备考江苏执法岗位的同学额外记一下范文中涉及法治的金句。
【中指答案】
执法互动暖人心,法治建设开新局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法治是固本安邦的基石,执法是良法善治抓手。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行政执法是法治从书面落实到行动的重要表现,也是服务群众生活、保障社会和谐稳定的有力举措。在行政执法中,始终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精心精细,实现执法者与人民群众的双向奔赴,才能开创良法善治的新局面,保障全面依法治国行稳致远。
立足“人”,在温情关怀中相互靠近。善治须达情,达情始近人。执法工作必须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T县管理摊贩时更进一步帮助了特殊群体,L县禁捕执法时充分考虑渔民转产就业,看似管了不该管的事,却收获了更为显著的执法效果,干群关系好了、执法后遗症少了、群众生活更加幸福了。执法工作守住一颗为民初心,从倾听群众实际需求开始换位思考,在解决问题中提升治理温度才能画出最大同心圆。这就要求在执法工作中,要积极主动宣传普法,将执法回归到教育的本质,让被执法者知道错在哪、怎么改,同时也要积极服务群众,下沉一线、直插现场,多为服务对象纾困解忧,建立全方位、各环节、多元化的执法服务流程,打造温情关怀的执法软环境,让被执法者在温情与关怀中主动向执法者靠近。
紧扣“新”,在创新共治中凝聚人心。时代发展深刻改变的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也为执法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提供了创新发展的机遇。从家长式铁腕执法到全民观看直播的互动执法,从摊贩与城管的猫鼠游戏到数字化应用场景让摊贩实现自我管理,执法在互联网时代下逐步融入到群众生活,群众也在互动参与中开始主动学法用法。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执法工作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形式,通过数字化运用,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方式,实现提质增效;也应解放思想,广泛发动群众力量、整合各类资源,让更多有意愿、有能力的群体加入到执法工作中,最终实现人防技防一体化执法,形成社会共治的执法新局面。
聚焦“精”,在柔性精细中并肩前行。执法工作如果一味求严,很可能会造成“一刀切”,最终让群众畏惧抵触,让执法者与被执法者背道而驰。良性互动离不开柔性精细的执法,多一些绣花功夫,让执法既有精度又温度,更有助于实现执法的约束和规制作用,降低行政资源成本,提高群众的遵循度和配合度。定制便民市场、首违可不罚、信用修复...执法在柔性中拉近了距离,在精细中促进了互动,在群众满意和执法到位之前找到了平衡。因此,行政执法工作中要多一些巧心、精心和细心,坚持张弛有度、宽严相济,让情理法相统一。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是一场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参与的伟大探索。执法者换位思考,被执法者主动理解,两者间双向奔赴、良心互动,就能让良法善治成为现实,为法治建设打开新局,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上不断取得新成效、创造新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