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为何巨人中的一些角色很难看透?-浅谈jsc的一些特有创作习惯

2023-05-29 00:14 作者:罗非鱼-61  | 我要投稿

首先,创作本篇也是为了从jsc的创作角度分析为什么巨人有很多角色受到观众误读,以及为什么观众会对剧情有理解偏差。(顺便一提,实际上巨人的创作风格前后是比较统一的,并不是说第四季与前面有着很大的区别。反而是某些喊着“看海完结”的人,不但没看懂第四季,前三季估计也没完全看懂。)

插一句,本文中指出的五个创作习惯都是有利又有弊,某种意义上提高了作品的上限,降低了作品的下限。好在让剧情更有张力等,坏在一些读者不容易看懂。

本篇要从jsc创作角度解决的误读问题: 1.撒谎型角色的误读。典例:艾伦,艾尔文,威利戴巴。 2.对于阿尔敏阿尼感情线相关以及阿尼与救世小队其他成员的误读。 3.对于剧情及其中一些设定等的误读。 (白皇Q群的群友之前觉得阿尔敏误读也很严重,这个我感觉jsc背不到啥锅,阿尔敏的相关剧情已经很直白了,至于处理不当的地方可以看看厂长阿尔敏和让那期巨人视频,主要还是网络耶派丑化救世小队,由于我前几篇文章提到的的同化效应此消彼长,导致阿尔敏等人的形象被大幅度扭曲,真要讲的话以后讲救世小队和耶派与网耶的文章可能会提一嘴)

1.jsc对“谎言”的处理习惯:连角色带读者一起骗。

撒谎的角色很多作品都有,巨人中更是不在少数,但相较于其他作品,巨人中的“伪装者”有一个更大的优势:那就是jsc帮着他们一块骗观众。

比较典型的人物:艾伦,艾尔文,威利戴巴。

从时间顺序上,首先是团长的伪装。

团长在剧情中不止一次展现过“为了真相而不顾人类存亡”的心理,首次比较清晰的引出是团长与扎特雷的谈话,后面与兵长的谈话更是把话放明面上了

“比人类的胜利更重要”

而对于接下来的演讲,团长更是在兵长和读者面前指明“自己会像一流的欺诈师一样”

在冲锋后的剧情里,也借着各个角色的表现体现团长的演讲内容(勇敢的赴死)并不符合实际

就连团长自己也因在未看到地下室的情况下而死充满了遗憾。

团长详情可以看看擎森老师的视频或者jsc访谈等。但总之有一件事是毋庸置疑的:团长的演讲内容,以及所谓的“为人类献上心脏”并不是团长的真实想法,只是其欺骗利用他人(同伴和新兵)的说辞罢了

可以看到,在76话,jsc甚至直接用心理描写把团长的内心全写出来了,但即使这样,还有很多人看不透这个角色,这是为何?

实际原因就在于,在描绘一个欺骗他人的角色或其某个特定场景时(特别是一些如演讲等的大场面,比如团长演讲,戴巴演讲,地鸣宣言),jsc有时不会像不少其他漫画家一样,在此处用心理描写或者只给读者看的神态描写来提醒读者“这个人在撒谎”,相反,即使全文他已经挑明了这个角色在撒谎,在后文里他依然会用尽全力去向读者体现这个人表现出来的“虚假”的那一面,将团长演讲的桥段描绘的热血沸腾。连同剧情里的“听众”们将读者一起欺骗。 在这种处理方式下,团长演讲时,读者好像也成了在场的新兵,忘记了之前团长所说“接下来要像一流的欺诈师一样”,而被团长的话语带动,对其无比信任,最终也和新兵一起被团长骗了。

威利戴巴的相关桥段也是一样,明明之前已经用吉克的话挑明“戴巴家族是故事的讲述者”,可经过宣战布告(漫画)的演绎,将其对阿尔迪亚血统的痛恨和对生的渴望刻画的如此生动,让一些像我一样不懂政治的傻白甜真以为他在演讲时从“艾伦持有地鸣,有发动地鸣风险”到“艾伦会发动地鸣,所以我们应消灭帕拉迪岛”的逻辑跳步来自于其类似145王的民族自裁精神,而忽略了前文挑明的“转移矛盾”的目标。(团长撒谎我在二刷时就基本彻底意识到了,戴巴宣战反倒是没咋看懂,还是看了白皇的视频才看明白的)

最终季艾伦相关话题下个专栏单说。 然后在一些特定桥段,jsc还有一些特地欺骗读者的地方。 比如说勇者中,

在两人商讨完计划后,艾伦突然失足掉下去,在通常情况下,此时读者依然会抱有“会不会这是作战计划的一部分”的猜测,但jsc在这里让艾伦说了一句“可恶”,而在读者视角里,一定会意识到这句话肯定不是骗贝尔托特的,毕竟艾伦本体小声说话,贝尔托特也听不到。

那么这种情况下,读者就得到了“艾伦确实失足了,“可恶”一词指的是“失误掉下墙壁”这件事,证明了这不是他的计划范围”的暗示。而阿尔敏惊鄂的表情也促进了这种思维暗示。使得读者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不对艾伦抱有希望,忽视了这个人物。

这样,下文中艾伦的偷袭剧情的精彩程度就被大大放大,让读者产生惊喜感。

然后在最后再对前文加以解释,实际上“可恶”指的是“佯攻计划中阿尔敏的死亡”。 就这样,一个小小的词汇,让读者的思维和视角彻底和贝尔托特同步,与其一起受骗。

2.严格的信息差和情报差。

这一点在科尼身上有多次体现: 第一次,叛变之战开战时,科尼不知道现状,于是请求妮法“救救莱纳和贝尔托特”,殊不知两者就是眼前的巨人。

第二处,在这一战结束后,jsc又给了科尼单独的反应。

在最终季这一处更为细节,由于动画对应的第二季剧情的前一半实际上与第一季最后一段是同一天,所以科尼是打完第二季的副本,知道了莱纳,贝尔托特是叛徒,才知道阿尼也是间谍的。因此这里先说莱纳和贝尔托特,再说阿尼。

这里也很有意思,韩吉通过从马莱视角得到的情报推测这种情况下马莱暂时不会进攻,这种剧情安排在其他动漫实为少见。

第二季也是一样,阿尔敏利用角色之间的信息差来欺骗小贝,使其露出破绽。

可以说,在角色之间设置信息差是一件很非作者脑子的事,大多数作者都不会过多的做类似的事,比如火影四战中就通过感知部队来统一忍者联军的情报,这样十分省作者的力气。但jsc并不这么做,反而是用信息差去创造很多十分巧妙的情节,比如最终季的贾碧线中的“心中的恶魔”线,实际上就是由于不同人之间的信息差导致的,第四季整体的岛内外关系更是一个大型的信息差现场,闹剧的源头就是“不愿理解”“我们还没有还好谈谈”。

3.叙事干净利落,十分珍惜篇幅

比如说在《伪装者》中,提到伊蕾娜私访艾伦一事。

直到5话后的《支撑》(连载时间差五个月),才彻底点明伊蕾娜到底干了啥,而点明这件事的就只有一句台词“就如伊蕾娜跟你说的那样”,脑袋稍微慢一点的话,很容易意识不到“这里是在对应五话前”这件事。

同样,130中的伊蕾娜戏份也是对应《伪装者》那一不了了之的桥段,但读者很容易跟不上作者的思维。

这一处也是一样(这里既可以归到这一点,又可以归到下一点倒叙里),仅仅是一句“这城市的居民也不必被我们解析来的计划所牵连而牺牲”,就引出了两个信息: 1.这里指的是雷贝利欧突袭战 2.所以雷贝利欧突袭战其实是吉克策划,伊蕾娜告诉艾伦的 这台词平均信息量这么大,一般读者怎么可能脑袋拐过来弯啊。

4.擅用倒叙

试想一下,如果巨人在开篇就讲艾伦阿尔敏小时候的事,而不是“那一天”,如果马莱篇开篇就引出艾伦要地鸣,而不是让他当谜语人,在灭世宣言里突然将这一信息爆出,你会少多少把这部作品看下去的动力。

实际上恰当的倒叙不仅可以增强剧情张力,更是能让回忆和现实的连接性更强,比如上面《生死抉择》(动画《白夜》)的这一段,以及下面马可的这一段(这段被wit删了…有点无语),通过倒叙将回忆与现实穿插,会在很大幅度上增强读者对剧情的理解和作品对读者的情感带动。

包括艾伦在森林里回忆“咬手事件”,这样的倒叙设计都增强了情节的连贯性,更加集中的传达出作者的思想。

至于坏处嘛,有的人看不懂了呗,比如有些人骂第四季倒叙,殊不知第一季的倒叙都被wit改的差不多了。(关于第一季训练兵时期剧情的倒叙改成正序我是比较支持的,因为这样的话能更好的塑造一些配角,jsc之所以把这段放在堵门后倒叙也是防止作品开篇被腰斩,毕竟训练什么的剧情肯定没有“主角开篇没几话中二不成被达尔文巨吃掉”对读者有吸引力,但你wit改成正序后又删改了6段训练兵剧情我就不支持了) 艾伦相关倒叙也是放在艾伦专栏集中说。

5.“像人”的人物塑造

巨人中的小人物很有意思,并不会像很多作品一样,用一两个明显的特征来塑造,比如“懒惰”“聪明”什么的(当然jsc在开篇也是用的这种方法),但他在后文逐渐使用“以事件来塑造小人物”的手法,如用“马可之死”塑造让,用“我回来了”塑造萨沙,用另一个“我回来了”塑造科尼。毕竟现实中哪有那么多“个性鲜明”的人,如同现实一样,巨人中的大多数人都“形象立体而不“鲜明””,而又在很多细微之处有差异。除了这些地位比较重要的“配角”以外,还有一些货真价实的“小人物”,比如很多路人训练兵,他们总是很早就出现,不怎么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但jsc又总是在后文赋予他们名字,比如妮法和纳拿巴,在“获名”之前很早就已经出现了。这就给人一种“他们是真实存在的人,也有我们不知晓但与众不同的人生”的感觉。地位介于两者之间的小人物,比如莫布利特,则更有意思。关注到他的人可能在他救韩吉而死的时候无比伤心,不关注他的人连他是谁都不知道。 在地鸣开始时,104期在场的四人也采取了不同态度,这里再拿火影做一下对照,你感觉12小强个性都很鲜明,但实际上除了鸣佐樱始终有一些特殊的东西,其他九个人在整部作品都在干一样的事,完全没有分歧,也很少用特殊事件去单独集中塑造某个角色。而104期四人看似差不多,却在地鸣开始时采取了四种不同的态度,这些态度的不同又能从前文几人在细微之处的表现差异来看出其合理性。 通过不同的具体事件和对于同一事件的不同反应去塑造人物,这就导致巨人里的小人物们并不像“漫画人物”,更像现实中的人,有时如果你把他们当做配角来看反而会感觉有点出戏,而当你把他们当做主角时,代入其视角,又会感觉其行为的合情合理,感叹jsc在人物塑造上的同一人物的前后统一性,不同人物的横向差异性。 或许这部作品本就人人都是主角吧。 本篇文章到此为止,主要是指出jsc一些“独特”的创作手法,我觉得既有好处,又有坏处,之所以老拿火影举例做对比是我看的番少,没有太多拿的出手的例子,没有别的意思。 感谢观看。

为何巨人中的一些角色很难看透?-浅谈jsc的一些特有创作习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