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谈·仁王中的敷次郎
无论是石见银山不见天日的矿洞深处,还是稻叶山城阴森可怖的灵石地牢,都有一群衣衫褴褛,瘦削枯干,恍如游魂的妖怪们徘徊于此,他们手持粗糙简易的十字镐,彷徨恍惚地重复着一件事——挖。
敷次郎,仁王一代和二代的老朋友,游戏中最常见的小怪之一。其为常年在深山中采掘灵石的掘矿工为灵石与瘴气所感,妖化而成的怪物。有大有小,在遭遇玩家时,会以单手拖十字镐或是四肢着地的形式发动凶暴的进攻,一旦将玩家扑倒,便会从口中吐出毒雾,或是使用石头进行拍击。他们不会说话,不会思考,如果玩家不碰到他们,敷次郎们就只能一直挖掘下去,无论挖出来的是白银还是灵石还是别的什么——他们都已经不会再知道了。
这类妖怪,在日本传说中的源头来自矿工中口口相传的怪物。传说敷次郎常窝在矿坑内向人讨食物。如果没有讨到的话就会用嘴咬人,不让他们好好工作,而被敷次郎咬过的伤口用一般的医药都无效,只有拿佛前盛放贡品的白纸,或者袈裟的一片烧成灰,用油调和,贴在伤口上才会痊愈。
无独有偶,在中国同样有着敷次郎的本家兄弟,清人袁枚《子不语》中,同样记载着一类名为“干麂子”的怪物,他们多出于云南金矿中,为遭遇塌方的人虽埋未死,借得土金之气所化的怪物。他们与敷次郎一样在矿洞深处游荡,如果遇见活人,便会向其讨烟抽,因为干麂子能知金脉,人们会以烟为诱饵让祂们寻金,往往有获。但干麂子会缠人,如果寻得金脉不带祂们出洞,往往会被干麂子怨气所缠死于地下,所以人们借口先上去将他们拉上来,在提篮时剪去绳索,将其摔死。皆因干麂子是常世之物,入阳世则见风化毒,主有大疫。从这点来看,中外都认为死于地下的矿工化僵带毒,在游戏里做成怪物给他们赋予毒属性不是没有道理的。
在阴森可怖的传说背后,其实是古代底层劳役们的一部血泪史。正如游戏中石见银山的介绍所说的那样,这座日本最大的银山让毛利氏富甲天下,称霸西国,但为了争夺这座山,死伤的冤魂有多少?那些被强征发配,不见天日地在地下采银掘矿,因为坍塌而死的人有多少?那些为土金滋养,活不了也死不了的彷徨行僵又有多少?贵族们把酒高歌,接着奏乐接着舞的时候,可曾听见丝竹之下,那含糊不清的哀厉之声?
“接着挖,接着挖…直到挖出更多亮晶晶的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