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前世界史:分国史--日本篇
WARNING
观前声明:本文案基于游戏少女前线和逆向坍塌:面包房行动极其相关衍生作品的世界观,通过设定集内附的格里芬内部档案1/2与相关废案资料制成,文案中描述的所有事件完全为游戏设定,与现实世界毫无关联,禁止无端联想,敏感片段本人已进行删改。

4月3日,距离里北兰岛较远的日本列岛仅有关西遭到了坍塌液的直接沐浴,绝大多数关东地区只需要担心海岸线上的污染,得益于日本暖流和远东风向的变化,北海道的坍塌放射值甚至可以允许人类在不做任何防护的情况下在户外活动。遗迹署在东京征用了数十个完好的建筑群,完善它们对于坍塌辐射的屏蔽后,用于安置幸存者。此外,东京遗迹署的工作人员要执行分析生态变化的任务。
到四月中旬,东京安全区已经收容了超过1200万日本列岛的幸存者,然而一切的秩序井然都伴随着美军的介入而破灭。美国为了维持在亚洲地区的军事存在和军事威慑,要求日本政府允许美军进驻北海道,这注定要挤压幸存者的生存空间。转移至北海道的日本政府很难做出最终决断。其内阁曾经爆发激烈的争执。遗迹署干事罗克萨特先生认为收容幸存者是这个国家和民族不陷入分裂的唯一途径,越是这样艰难的时刻才越需要团结和理解去度过困难的时光。虽然日方官员表示理解,但对于日本政府是否会向北海道输送幸存者干事先生根本没有把握。5月10日,日本政府组织铁路部门,通过径轻海峡隧道向北海道转移东京保护区的幸存者。然而5月15日,札幌爆发了反对收容幸存者的游行。正如部分遗迹署的日本同僚担心的那样,虽然在明面上日本社会对于北兰岛事件的幸存者并未有任何表态,但是在私下和看不见的地方,欺凌和排挤几乎没有放过任何一个从灾区进入北海道的幸存者。5月23日下午3时10分,暂缓向北海道收容幸存者的消息送达日本遗迹署。事实是,美国察觉到联合国大会对于日本幸存者可能做出的决定极有可能不利于驻日美军重新部署于北海道,决定插手干预日本国内局势,对日本内阁成员的官邸发动进攻,支持收容的内阁成员遭至逮捕,新组建的日本政府选择将留在红区内的1亿2千万国民抛弃。而当时遗迹署东京区的最高负责人佐藤真由香遭到枪伤。
纽约的联合国遗迹署总部接受日本政府的通告,东京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在美军的看押下有序地登上卡车奔赴成田机场,但消极抵抗和保持沉默的许多未能被美军搜出的工作人员则留在了东京。5月25日早晨7点,伴随最后一架载有联合国工作人员的运输机起飞,东京上空则便成了由美国海军航空队控制的禁飞区。
保护区顿时陷入了惊恐和不安中,人们开始争夺武器,剩余的食品和燃料。以大阪幸存者为主的关西团体夺取了所有关西幸存者团体的控制权,并向关东幸存者集中的千代田区和江东区进军,惨烈的战斗在东京站爆发,3天内,约有近一万人在这里丧命。但是混乱当中,依然有一个连的自卫队员乐于服从遗迹署的指挥。在他们的带领下,遗迹署暂时撤离到陆上自卫队在世田谷区的三宿驻地。在军事基地中,遗迹署联系到正在关西搜寻幸存者的侦察队。他们在名古屋发现一个名为和纱的女孩,她是一名对于ELID处于免疫状态的个体,是那种没有防护暴露在污染区的坍塌辐射下也并不会有基因突变的类型。这绝对是振奋人心的消息,有了免疫活体,ELID病症就能在医学上找到突破点。但是保护和纱的侦察队遭到了幸存者的进攻。只有一个行动小组突破了暴动者的包围圈,向东京的方向赶来,侦查基地中的其他人则不幸罹难。然而,当遗迹署成员发现行动小组时,组内成员全部感染了ELID,别无他法,只能全部射杀。而免疫个体才畏畏缩缩地现身。
这是罗克萨特第一次见到ELID的免疫个体——川崎和纱,后世命名为“德尔塔Ⅲ号”,她是一名大府市的16岁高中生,北兰岛事件爆发的当天她就被坍塌辐射照射,陷入了昏迷。苏醒后依然保持着正常的心智,没有变成那些狂暴的ELID病患。那之后,和纱先是靠收集当地超市和便利店的食品和库存为生。在一次寻找食材的途中她遇到了遗迹署的侦察小组,便被带回了名古屋的侦查基地。而现在,遗迹署的使命就是将她带出日本——彻底将ELID消灭。遗迹署的工作人员找到了一台名为“负重者”的双足机械,它可以穿梭于污染区而不受到任何照射。他们又提供了一辆消洗作业车,规划好离开日本的路线。但是免疫个体存在的消息被扩散到了三宿驻地外,正在抢夺物资的关东关西派军队迅速将夺取重点转移到和纱身上。自卫队员决定为罗克萨特与和纱杀出一条通道,直接从西侧的世田谷公园冲出包围圈。2030年6月19日21:30分,日本的遗迹署成员开始了逃离行动。在逃亡的途中和纱被流弹击伤,不治身亡。俄罗斯的亚历山大三世号核潜艇最终在日本海上找到了载着遗迹署工作人员的渔船,和一具日本女性的尸体。而东京幸存者在保护区崩溃之后究竟如何,直到今天依然无人知晓。通过对“德尔塔Ⅲ号”进行解剖和生物组织分析,科学家发现极少数的人类将会突变为适应坍塌辐射污染区环境的生物,并且不会成为ELID感染者,但无法适应适宜人类生存的环境,这无法成为人类对抗ELID和坍塌辐射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