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贸信托提醒丨拒绝非法代理维权行为,依法理性维护自身权益
近年来,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打着为消费者维权的旗号,推出“修复征信”所谓“代理服务”诱骗消费者,名为代理维权,实则牟取非法利益,严重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金融市场正常秩序。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外贸信托”)福小宝提醒广大消费者,警惕非法“代理维权”“修复征信”陷阱,防范相应风险。

四大陷阱
陷阱第一步:非法“代理维权”组织或个人利用网络论坛、微信朋友圈、网购平台、短视频等渠道,冒充法律工作者或业内专业人士骗取消费者信任,打出“修复征信”“逃废债务”“全额免息”等幌子,发布帮他人代理成功修复征信、逃废债务等“成功”案例,诱骗消费者委托其代理维权。
陷阱第二步:向消费者收取高额的“代理维权”咨询费、手续费,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银行卡、联系方式等涉及个人隐私的重要身份信息和敏感金融信息。
陷阱第三步:唆使消费者无视合同约定,怂恿或替代消费者编造事实、伪造证据、提供虚假信息,并使用固定的投诉举报模板、话术,以消费者代理人身份向监管部门投诉举报。
陷阱第四步:阻止消费者和金融机构、监管部门正常联系,怂恿或替代消费者采取缠访闹访等过激行为对金融机构施压。一些非法组织或个人甚至采取诱骗、恐吓等手段阻止消费者与金融机构正常沟通,严重影响消费者的正常生活。
不当维权面临“四大风险”
风险一:纠纷解决遭阻碍。“代理维权”的组织或个人对法律及合同条款解释往往从自身利益出发,其解释引用经常有明显错误甚至突破法律底线,不仅侵占消费者正当的维权渠道和资源,阻碍消费纠纷正常解决,还扰乱了金融市场正常秩序,甚至涉嫌违法犯罪。
风险二:信息泄露隐患多。“代理维权”的组织或个人一般会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信息、通讯信息、家庭住址、金融账户等敏感信息,给消费者造成个人信息被泄露及被非法利用的风险。有些甚至擅自、恶意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办理小额贷款等。如果消费者想终止代理协议,还可能遭到频繁骚扰、恐吓。
风险三:费用增多负担重。“代理维权”的组织或个人除收取高额的咨询费、手续费外,还可能通过掌握消费者的银行卡账户,截留侵占资金。同时,“代理维权”组织在代理退费失败、征信修复失败后,可能不予退款或直接跑路失联,消费者前期支付的高额咨询费、手续费也无法退还。
风险四:征信污点影响大。当前,贷款使用记录等均已纳入征信范围。如果消费者轻信“代理维权”组织或个人教唆,采取暂停或拒绝还款等行为,很可能因逾期产生不良信用记录,导致个人信用受损,对后续申请贷款、买房、买车甚至就业等产生不利影响。
外贸信托福小宝提示您:警惕非法“代理维权”“修复征信”陷阱,依法理性维护自身权益,一是选择适当的金融产品或服务;二是拒绝非法代理维权行为;三是依法理性维护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