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第一章常规X线检查技术

2023-03-27 23:21 作者:近景啊  | 我要投稿

章常规X线检查技术

第一节 常见X线摄影体位及其标准影像所见

考点1 头部X线摄影 

头部X线摄影

考点2 鼻骨及鼻窦摄影

鼻骨及鼻窦摄影

考点3 胸部X摄影

胸部X摄影

考点4 腹部X线摄影 

腹部X线摄影

考点5 脊柱与骨盆X线摄影

脊柱与骨盆X线摄影

考点6 上肢X线摄影

上肢X线摄影
备注:对于长骨摄影,若病变局限于一端,可只包括邻近端关节

肩胛线:让被检者上臂自然下垂贴于胸侧壁,检查者握其肘,稍作内收外展动作,另一手触摸肩胛下角,在上臂自然下垂时确定肩胛下角位置,通过此角的垂线为肩胛线。

考点7 下肢指X线摄影 

下肢指X线摄影 

第二节 X线造影技术

考点1 静脉肾盂造影概念 

静脉肾盂造影又叫静脉尿路造影,是将对比剂注入静脉后经肾脏排泄至尿路而显影;造影简单易行,痛苦小,危险性小,可观察整个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分泌功能以及各种尿路病变;是临床上最常用的泌尿系X线检查方法。 

考点2 静脉肾盂造影适应证及禁忌证

静脉肾盂造影适应证及禁忌证

考点3 静脉肾盂造影注意事项和患者术前准备 

1. 详细给患者讲清造影前的准备事项、造影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及造影加压的反应,让患者有充分思想准备,做好配合工作。 

2. 造影前2~3天不吃易产气和多渣的食物,并禁服碘剂以及含钙的药物。 

3. 检查前一天下午服缓泻剂如番泻叶6~9g,用开水冲泡后服2~3次;或服蓖麻油20~30ml,便于肠内容物的排出。对老年长期卧床、习惯性便秘者,可提前2~3天每晚服轻泻剂。(肠道准备) 

4. 检查前12小时内禁食、水(夏季炎热时可禁水6小时)。 

5. 造影前:排尿使膀胱空虚,行腹部透视,如腹内有较多气体,可注射垂体加压素0.5ml。待腹腔清洁后可行造影检查。 

6. 造影前常规摄全腹部平片。 

7. 严格观察碘过敏试验情况。为“阴性”者方可进行造影。 

考点4 静脉肾盂造影使用的对比剂 

目前经肾脏排泄的有机碘溶液常用的有:60%~76%泛影葡胺离子型以及300和350非离子型对比剂。成人一般用量20~40ml,儿童因不能压迫输尿管,且肾浓缩功能不如成人,用量可按每千克体重1~1.5ml计算。 

考点5 静脉肾盂造影方法 

  

1. 加压:患者仰卧平躺于检查床上,将两个椭圆形压迫器呈倒“八”字形置于肚脐下两侧,相当于输尿管经过两侧骶髂关节处,充气后可压迫两侧输尿管,防治对比剂流入膀胱。儿童或因腹部病变不宜加压时,可采取头低位,即骨盆抬高约15o。 

2. 注药:由肘静脉注入对比剂20~40ml,即行气袋充气,加压至患者能耐受程度为止,一般为80~lOOmmHg,以能压迫输尿管使对比剂停留于肾盂、肾盏内。 

3. 摄影时间:一般于注射对比剂后7分钟摄第一片,15分钟摄取第二片,30分钟摄取第三片;如一侧肾盂、肾盏显影不佳,应延长摄片时间。在肾盂积水,按常规时间摄片不显影者,可在数小时后再摄片。 

4. 双侧肾盂、肾盏显影后,除去腹压带,使输尿管和膀胱充盈,并摄全尿路片。如疑有肾下垂或游走肾,应加摄立位片。 

考点6 静脉肾盂造影摄影体位选择 

1. 摄影体位:双侧肾区及全腹部正位,常规标准位。 

2. 双侧肾区体位:患者取仰卧位,剑突到肚脐连线中点对胶片中心,中心线经剑突到肚脐连线中点垂直射入胶片中心。患者平静呼吸屏气曝光。 

3. 全尿路体位:解除腹部压迫带后,摄取全腹部正位;患者保持原体位,胶片上缘平剑突,下缘齐耻骨联合下方,中心线经剑突至耻骨联合连线中点垂直射入胶片中心。患者平静呼吸屏气曝光。 

考点7 逆行肾盂造影概念 

逆行肾盂造影系在膀胱镜的观察下,将特制的导管经尿道和膀胱插入输尿管并注入对比剂,使肾盂、肾盏、输尿管和膀胱显影的检查方法。常用以观察全尿路情况。此方法不受肾脏分泌功能的影响,显影清晰。 

考点8 逆行肾盂造影适应证及禁忌证

逆行肾盂造影适应证及禁忌证

考点9 逆行肾盂造影对比剂 

常用12.5%碘化钠溶液或10%~15%有机碘溶液,通常每侧肾一次性注射量为8~15ml,或以患者有胀感为标准。 

考点10 逆行肾盂造影方法 

1. 在膀胱镜窥视下,将导管插入输尿管,导管头一般在肾盂下方一个椎体为宜 

2. 将对比剂注入体内,速度不宜过快,压力不能过高,一般用15秒注完8~15ml 

3. 患者仰卧于摄影床上,待肾盂、肾盏充盈满意立即摄片;如需观察肾盂、肾盏的排空,可在注入对比剂后2分钟再摄片,必要时可加摄侧位和斜位片。 

4. 若观察肾盂、输尿管交界处,须先把导管抽至输尿管上1/2处,然后注入对比剂并摄片。 

5. 对于肾盂积水的患者,造影的目的在于了解梗阻病变的位置和性质,切忌在扩大的肾盂内再注入大量对比剂,否则会因突然增加肾脏内的压力,导致输尿管完全梗阻。 

6. 肾盂、肾盏充盈满意后抽出导管,终止检查。 

考点11 子宫输卵管造影概念 

子宫输卵管造影是利用专用器械从子宫颈口注入对比剂,以显示子宫腔及两侧输卵管的位置、形态、大小及通畅与否的方法。 

考点12 子宫输卵管造影适应证及禁忌证

子宫输卵管造影适应证及禁忌证

考点13 子宫输卵管造影方法 

1. 造影前做碘过敏试验,给予适量的镇静剂。 

2. 取仰卧位,对会阴部消毒后,将导管插入子宫颈管内。 

3. 抽取对比剂5~7ml,常用40%碘化油或60%复方泛影葡胺,注入子宫腔内。注射前先将气泡排除以免形成假充盈缺损,误诊为息肉或肌瘤。 

4. 在透视观察下注射对比剂,患者有胀感时停止,即刻摄第一张照片,为子宫腔充盈像;等输卵管充盈后摄第二张照片。用碘化油24小时或用泛影葡胺30分钟后摄第三张照片,了解对比剂是否进入腹腔。 

3.检查后如下腹及腰部疼痛,应休息1小时后才离开;术后须休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考点14 子宫输卵管造影摄影技术 

在透视下观察对比剂将子官腔和输卵管的充盈情况,显示满意后摄片。摄影位置是盆腔平片位置,上缘包髂前上棘,下缘包耻骨联合,中心线对准暗盒中心射入,屏气时曝光。

第三节 乳腺摄影与口腔X线摄影检查(了解)

考点1 乳腺摄影体位 

1. 乳腺摄影体位包括内外斜位、头尾位、定点压迫位、放大位。 

2. 内外斜位是显示单侧乳腺组织的最佳体位。 

3. 头尾位应确保在内外斜位中可能漏掉的内侧组织显示出来,同时应尽可能多的包含外侧组织。 

4. 定点或锥形压迫是一个应用较多而且简单的技术,特别有助于密集组织区域的模糊或不明确的发现物。与整体乳腺压迫相比,定点压迫能使感兴趣区厚度有更大幅度减小,提高乳腺组织的分离。对感兴趣区域内组织结构正常与异常的校准可产生更高的对比和对发现物更精确的评估。定点压迫位通常结合小焦点放大摄影来提高乳腺细节的分辨力。 

5. 放大位对钙化点的数目、分布和形态具有更好的显示,有利于对良恶性病变进行区分。但由于采用空气间隙和微焦点技术,会导致对受检者的曝光时间相对延长而增加辐射剂量。 

考点2 乳腺导管造影技术 

1. 适应证:除分泌性溢乳外,所有病理性乳头溢液,包括血性、水样、油样、牙膏样等。 

2. 禁忌证:乳腺炎、哺乳期及对造影剂过敏者。 

3. 乳腺导管造影是间接影像,有重叠或假象,不易发现微小的病变,阴性结果不能除外肿瘤的存在,而且操作不当时不易成功。 

考点3 口腔X线摄影 

1. 局部摄影包括:根尖片、咬翼片、咬合片 

2. 全景曲面体层摄影:通过专门设计的口腔曲面全景摄影X线机,将上颌骨、下颌骨、颞颌关节、上颌窦、鼻腔及全口牙齿的影像同时显示在1张体层照片上的摄影技术。 

3. 全景曲面体层摄影能为牙科病,牙齿矫形以及牙槽骨,颞颌关节的骨折骨病等多种疾病提供重要的信息。

第四节 数字摄影操作技术

考点1 CR操作技术 

1. CR操作技术可以分为体位设计、曝光准备、影像处理参数设计、IP影像读取、X线影像显示与存储5个步骤。 

2. 体位设计:应将被照体的感兴趣解剖部位放在IP中心,尽量缩小照射野以减少无组织遮盖区投射到IP的原发X线,并且使照射野边缘尽量与暗盒的同向边缘平行。 

3. CR摄影时仍应严格设置曝光条件,包括调整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开启或关闭自动曝光控制方式,以及选择性地使用滤线栅。

4. CR是数字化X线摄影系统,与常规X线摄影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X线曝光后至图像显示之前的工作流程,即IP影像读取。 

考点2 DR操作技术 

1. DR摄影室应清洁防尘,温度应保持在18~22℃,湿度不超过70%~80%。每次开机后,应按要求预热。 

2. DR设备具有自动跟踪功能,X线中心能够自动追踪、对准平板探测器中心,其技术核心为高精度电子跟踪仪。有些DR设备,当X线倾斜一定角度时无法使用自动跟踪功能。 

3. DR操作较传统增感屏/胶片摄影简便、快捷,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输入患者信息,或从网络上直接调取,也可以通过扫描条形码将患者信息输入到DR设备中。曝光条件根据不同的X线摄影部位和体位都有内置菜单,用户可以按照实际工作需要修稿、增减。


第一章常规X线检查技术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