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读后感

2023-02-28 15:10 作者:抓住四点的夕阳  | 我要投稿


最近,陆续读完了村上村树(以下简称 村上)的这本书。其实读这本书的初衷是在于我想了解一下别的跑者在跑步的时候,心里在想些什么,结果读完才发现全文谈的是他自己跑步的一些经历、内心以及自己的所思所想,属实有点背离我的阅读初衷,不过透过这些只言片语也是了解了一下他的内心,也挺有意思。读完这本书,我本着调查研究的文献参考的原则去查了一下村上的的履历。他是49年生人(新中国成立),村上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第一文学部戏剧专业,早年开一个酒吧,后来从33岁开始练习跑步,陆续参加了纽约、东京等著名的马拉松,甚至超马和铁三。我本以为他受益于日本的长跑文化,应当从小有一些练习的基础,但似乎不是这样。书中他自己提到,自己跑步的初衷是因为自开始写作以来长期伏案,为了锻炼身体,才开始的跑步练习。这点和我倒也是有点相像,我本意的初衷在于通过于此方式提升一下我的体能以便能在羽毛球的比赛中拥有更好的表现,但跑了一年,似乎有点改变 了以前的初衷了。好了,下面谈几点书中的一些笔记和体会吧!

村上在文中写到对跑步是否会厌烦的问题,他采访日本的奥运会长跑选手时,问了一个问题,濑谷君这样的高水平长跑选手,会不会也有今天不想跑啦、觉得烦啦、想待在家里睡觉这类的情形?”濑谷君可谓怒目圆睁,然后用类似“这人怎么问出这样傻的问题”的预期回答“那还用问,这种事经常发生”。读到这里也是想到搞笑,许是他搞笑的语气,许是我自己偷偷偶尔也是这么想。不过也慢慢释怀了,不是所有人都是专业选手,不是所有人的体质都能不受到伤病侵袭,只是在身体能承受的前提下,保持高质量和尽量高频率的练习就好,累了就休息一两天,不必对自己过分苛责!村上在文中写到,如果我不想跑的时候,我就会问自己,你作为一个小说家生活,可以一个人呆在家里工作,不必早出晚归挤在满员的电车里受罪, 也不必出席无聊的会议,也是幸运的事,与之相比,跑步有什么大不了的?于是想到电车和会议,我便能鼓舞士气重新去跑,“是呀,连这么一丁点事也不肯做,可是要遭天谴呀”。哈哈!

村上写到自己去希腊一个人去跑马拉松时候,到最后十分想喝上一杯冰啤酒。但到最后跑完的时候,坐在咖啡馆里,享用冰镇的阿姆斯特尔啤酒时,却说道“啤酒诚然好喝,却远不像我在奔跑时候热切向往的那般美妙。失去理智的人怀的美好幻想,在现实世界中根本是子虚乌有”。仔细想来确实是这样,当你痛苦难过的时候,万分期望某些东西,也许希冀在于缓解一下内心和肉体的难过,但当你越过痛苦且拥有当时所想的时候,反而觉得不那么重要 了,这到底是因为自己越过了苦难思想变了还是越过了痛苦的阶段这东西没那么重要了呢?这也不得而知。

关于面对比赛时候态度,作者提到“不管怎么样,能够出场参赛、跑完全程,比什么都重要。坚持跑到终点,中间不停下来步行,再就是享受比赛。依照顺序达成这三项,便是我的目标。”确实如此,对于我们业余的普通跑者,能够参与比赛、健康完赛、享受比赛,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不放弃是我们开始练习跑步时候的最初的信念,但不受伤也是我们所追求这一切的根基和初衷,所以享受比赛,参加并且开心的冲过终点线,这就是每个人最应该践行的跑步准则。

关于参加比赛时候的心态问题。作者在参加一次铁三的时候,因为过度紧张导致游泳的时候无法顺畅的呼吸而退赛。后来赛后自己反思找到了原因:是因为出发前呼吸地过深过快,恐怕是因为比赛的紧张,急剧地摄取了过量的氧气。在开始游泳后,便呼哧呼哧上气不接下气,呼吸的节奏出现了混乱。其实,每个人都会紧张,在面对重大的比赛和考试的时候,即使提前告诉了自己一万遍不要紧张,成绩不重要。但当你置身那个情景之中,当你人群的眼神在你的身上汇聚,难免还是觉得灼热和紧张,不过慢慢地锻炼总是会好的。毕竟,人是在逐渐成长,面对痛苦和紧张。

其中有一段谈到训练的持续性和人的惰性,他如是说“肌肉也同有血有肉的动物一般无二,它也愿意过更舒服的日子,不继续给它负荷,它便会心安理得地将记忆除去。想再度输入的话,必须得从头开始,将同样的模式重复一遍。”诚然如此,今年新年,新冠后康复再加过年期间在东北实在没有训练条件,只陆续的跑步机跑了几次。开学回来已有半月,个人的身体基本心肺能力和肌肉力量都下降了许多。恢复的过程也是挺痛苦且缓慢,所以如果希望保持优异的竞技状态和身体状态,至少不要间隔超过两个星期,不然恢复起来实在是太难了。后面有一段话说的很好,送与所有跑者共勉。“忙就中断跑步的话,我一辈子都无法跑步了。坚持跑步的理由不过一丝半点,中断跑步的理由却足够装满一辆大型载重卡车。我们只能将那‘一丝半点的理由’一个个慎之又慎的不断打磨,见缝插针,得空就孜孜不倦地打磨他们。”对于跑步和文学,我想村上至少是热爱的,不然也不会在诺奖陪跑了这么些年,仍然笔耕不辍(扎心)。共勉!

还有一段谈到关于“痛苦”,“但“痛苦”对这一运动来说,乃是前提条件般的东西。不伴随着痛苦,还有谁来挑战铁人三项赛和全马这种费时耗力的运动呢?正因为痛苦,正因为刻意经历着痛苦,我们才能从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活着的感觉,至少是发现一部分,才能最终认识到:生存的质量并非成绩、数字和名次之类固定的东西,而是包含于行为中流动的东西。”对这段话,我的理解是其实痛苦之于我来说,是两个部分:其一是,只有经历痛苦才能让我们对本身波澜不惊的平淡生活更加珍惜,否则长时间的处于枯燥而单调的生活中就如同温水煮青蛙一般,丧失了反抗的意识和能力。其二是,经历过痛苦并逐渐回到正常,能让人不断适应在痛苦下的生存的能力,当再次面对痛苦的时候,我们面对痛苦的心态和处理方式也许会更加的坚定和淡然。如同疫苗的免疫反应,一次次的在痛苦中挣扎才换来一次次的成长。至少乐天派的我是这么认为。

最后,查了一下村上的全马成绩:全马PB 的成绩是3小时30分;完成过6次波士顿马拉松(世界最古老)、3次纽约马拉松(世界第一马)、100公里的超级马拉松;坚持跑步打卡40年。那就先定个小目标激励自我,完成全马并追赶上村上吧!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读后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