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冕同人 拜占庭帝国 背景介绍(试做版)
在人类历史上曾有着一个辉煌的古老帝国与民族,他们继承了雅典之民主,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共和,他们的人民推翻了暴政,他们的人民塑造了铜表法。他们是欧洲文明的先驱,是世界文化的瑰宝,是暴力与专制的代名词,也是建筑与法律的追寻者。
他的暴力是秩序与优越带给他们的审判权,他的建筑是智慧与优雅迸发而出的挥洒处,他的专制是他进步与权利无止尽的源头点,他的法律是他成就与辉煌传承下的基本盘
当人们俯视数个军团整齐划一的军容时,他们无不敬佩这个民族的强大
当人们站在万神殿面前仰望诸神的面容时,他们无不赞叹这个民族的包容。
这个民族就是罗马人,而这个民族险些不复存在……在蒙古侵袭欧洲的岁月里,天罚同样降临于这个辉煌的国家……日耳曼人千万尸体的血腥味从亚平宁半岛一直飘浮到伊比利亚半岛。同样,巴尔干的天空飘来了血雾,碧蓝的爱琴海变得猩红……一些软弱的人跪倒下来,拉丁文吟唱着祈祷词,希望这些野蛮人的灵魂能够得到安息,但这并不会换来诸神的庇佑与宽恕,天罚随着血红紧随而至……永恒之城瞬间在蓝色的光辉下化作齑粉,世界渴望之城也在苍天的光芒下变为废墟……
战无不胜的军团能够依靠盾墙与标枪阵抵挡住铁骑的洪流,但抵挡不住天神的毁灭光束。骄傲的公民在鹰旗方阵后面四散奔逃,但又无处可逃,骑兵的长枪轻松的将她们连同怀中的孩子一起挑死,巨大的神兵飞越天空,落在地面上,随着无数光芒闪烁,人民如同麦子般倒下……血雾在这片土地上更加浓厚……
如同日耳曼人渡海而逃,在英伦三岛与那座新大陆——被称为上帝的伊甸园——伊甸尼亚建立新家园一样,仅存的罗马人逃亡于非洲与亚洲大陆上,但这个曾经高高在上的民族只会被曾经呼来唤去的奴隶们伺机报复,随着埃及国土也被铁骑攻伐,世上存有的罗马人在数十年中锐减。多年以后,当日耳曼人驾舟漂洋过海,回到旧大陆故乡时,罗马人仅存的硕果也在初代“神眷者”君士但丁十世的带领下,穿越大漠荒原,跨越千难万险,回到了“世界渴望之城”,重新建立新的罗马帝国,后世称之为“拜占庭”。
关于初代神眷者君士坦丁十世和其长子——具有“圣战之子”之称的君士坦丁十一世传世奇闻有很多,相传十世渡海时曾因为阿拉伯人追杀无法造船,徒手一捏,数颗参天巨树自我连根拔起,化为木板拼成战舰。阿拉伯追兵见神迹皆不敢追击,跪倒在地,虔诚祈祷。十世建国后励精图治,休养生息,利用自己的神力,举手投足间搭建房屋和工具,但很快阿拉伯人的子嗣们不再相信传言,大军重新集结于“世界渴望之城”下,此时君士坦丁十一世亲自上阵,卫戍于国门前,据称这位圣战之子刀枪不入,水火不侵,指尖操纵重物如同天神降临,浮于半空中来去自如,万军从中斩敌将首级。在多年的征战与打击下,很快穆罕穆德二世招架不住损失,只能俯首称臣。随着著名的“帝皇诏书”的签署,宣告着阿拉伯人将会世世代代履行诺言,同时守护着帝国的安危,践行帝皇的意志。而拜占庭将会把阿拉伯人视作帝国一份子,带领整个帝国走向神圣旅程的终点。
然而,本该是教神皇三位一体的稳固政权,因为灵能力量的极其稀少和不可确定性因素,导致这个板块长期处于空洞时期,自君士但丁十一世逝世后,拜占庭皇室就一直未能迎来新的灵能者继承人,而这一事迹也就逐渐变成了印入拜占庭国民文化里的传说而已。罗马人的继承者一直都在经济、内政上保留着惊人的社会稳固性,千年帝国如若不遇外界因素影响,再续千年也不为言过。但是这种稳固即便依靠一套复杂的官僚体制分摊并掩盖着腐朽与老化,也难免会有崩溃的那一天。遗憾的是恐怕还没轮到那一天,挑战就接踵而至。
在拜占庭持续调遣资源,恢复罗马人与阿拉伯人的人口协调性问题时,旧大陆已经在混战中形成了各个主体国家,强大而又统一的法兰克王国继承者转变为了法兰西鸢尾,并与不列颠尼亚竞争起了大航海时代。撒丁岛上,自相屠戮的各类族人不但抵御住了拜占庭的威胁,还逐步融合了民族意识,最终在追求统一与繁荣的加富尔帮助下形成撒丁共和国,与法兰西鸢尾进军中非与南非地带和开辟其他殖民地。而持续抵抗东南西北各国入侵的神圣罗马帝国继任者们,则接下了祖先的衣钵,以先祖对土地的遗志为信,以大盾和长剑为念,致力于守卫德意志的每一寸土地和传承。旧世界仿佛焕然一新,万物竞发。在工业时代的黑烟象征着勃勃生机之时,拜占庭并没有错过这个时机,但劳动力的分配和制度的陈腐还是为其留下了诸多隐患。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各种先进科学设备与技术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商品经济在殖民体系下快速收割财富,瞬间就拉开了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俄罗斯对旧大陆的威胁,加上神帝联盟对海洋霸权的渴望,则让同盟国成员国之间走的更加紧密起来。莱茵协约与大洋联盟的先后成立,令这些国家迸发出巨大的潜能与力量。依靠先进技术,高效经济模式,以及合理分工和加速整合统筹资源。法德撒三大军事国吞噬着其他成员国和殖民地的经济效益,合并成了一个强大的整体。很快在遗留多年的北非问题冲突就爆发了局部战事,莱茵协约成立以来的首战就将这个腐朽的拜占庭帝国打的体无完肤,曾经辉煌无比,不可一世的强大帝国就这样屈辱战败,不但被逼迫退出了整个非洲版图,甚至古老的埃及从属与苏伊士运河两岸都让给了莱茵协约。即便国内激进派自诩为高傲的罗马继承人,以辉煌身份自居,绝不承认自己的失败与落魄,继续与莱茵协约进行着冲突对峙,同时利用俄罗斯持续威胁莱茵防线的机会,对莱茵协约施加巨大压力。 但他们不知道也绝不会承认的是——拜占庭官僚体制的故步自封才是失败的根源。
国家的能量来自于更加高效的各项资源,也是人口资源的利用效率。时代已经风云变幻,利用率最大提高项已经变为新的载体,从前的版本答案已经过时。莱茵协约即便抽不出军事资源,也依旧依靠能够占领全球自由市场的超级商品经济低价打入拜占庭市场,并且渗透进其内政中。以至于就算政府关闭了交易场所,莱茵的商品也在黑市上畅通无阻,无法控制,官方倒卖已经是人尽皆知,屡禁不绝。低价的奔驰宝马等高产品力商品让拜占庭的国家与民族企业瞬间崩溃,经济与工业上的降维打击直接让拜占庭在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一败涂地。
在科技发展与国家力量衰退下,一切虚无都逐渐褪色,在后世的分析中,正是因为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在时代变革下发生了松动,才让整个拜占庭帝国离心离德,民众对帝皇的权威与神话产生了质疑,越来越多的知识普及和科学进步让许多阿拉伯人不再认同皇室为天选之人,阶级矛盾与经济发展疲软和市场萎缩逐步动摇了国家凝聚力,阿拉伯人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并且追求国家利益的领导权,在经历了一战后和莱茵军事行动上的失败后,这一思想达到高潮,随即拜占庭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组织正式成立,也就是大名鼎鼎的“GLA”——全球解放阵线。其规模由于石油贸易与长期的慈善互助经营,谍报与渗透系统已经遍布各大洲。基本上全球各个基层包括神州在内都有GLA的幕后遥控。尤其在亚非拉东南亚等地区这些受到新后殖民或新殖民亦或是朝贡体系的受害者国家中,GLA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与控制力,法兰西鸢尾在非洲一半的军事行动都在与其代理人进行激烈的对抗。
GLA的势力逐渐壮大后,将注意力放回中东地区发起武装革命,成为了拜占庭帝国的心腹大患,高峰时刻几乎拜占庭的每个总督行省都遭到武装攻击,尼西亚市甚至直接落入了GLA手中,皇帝的政令甚至无法走出君士坦丁市的城外……
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全球都认为这个古老帝国摇摇欲坠之时,君士坦丁十七世接任,成为新任拜占庭皇帝,但现世的拜占庭人一般尊称其为帝皇。在其登基前,皇室就已经秘密发现了这位子嗣居然拥有五百多年未曾现身的皇室灵能,并将其列为最高机密以防止其幼时就被针对攻击而夭折。十七世天生聪慧过人,5岁便能一目十行,7岁能与大臣辩论而胜。在未满十岁时不但军涛武略已至大成,甚至身心投入至了一线科研事业,并且在灵能研究和机械、仿生学等等技术上均取得傲人成绩。凭借着其自研的各型先进武器和高超的指挥艺术,GLA的革命军势头很快就得到遏制和扑灭。但暴力与专制并非其成为传奇之路的唯一因素,十七世继任后几乎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国家管理与政务上,大幅度大刀阔斧的改革和集中建设,推进国家发展和治理体系。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改革是困难重重且阻力十足的。明白救国之路的统治者有很多,但能打破既得利益集团阻挡的政法少之又少。但对于拜占庭帝国来说,神皇的旨意是必须要执行的,极少有人胆敢挑战中央的权威,千年的传承让他们腐朽,但也让他们足够虔诚,而任何人在反抗帝皇的威严前,都应该三思自己能否活着笑到最后。在苏联与莱茵着重于双方的高强度对抗,伊甸尼亚与神州互相角力之时,拜占庭在大国的注视但却无力干涉中默默崛起。
GLA在神皇登基时,其核心组成的的阿拉伯人就受到了极大的动摇,很多部队和参与者都临阵倒戈,希望得到神皇的宽恕与谅解。毕竟千百年来的神话重新浮现于世,而其逐渐展现出的惊人能力挽大厦于将倾间,皆证实了传说中引领国家从黑暗中走向繁荣的天选之人确实存在。没过多久GLA就陷入了极大的动摇与恍惚之中,最后战况的每日不利,催生了十七世与GLA方面和谈的局面,最终十七世认为GLA在技术、理念和执行力和布局上都具有不错的能量,对拜占庭的战略体系颇有助益,与GLA达成了互助性质的条约。GLA将会全心全意的为拜占庭服务,同时继续为基层民众们谋取福祉和独立,拜占庭则帮助他们完成自己的民众独立与解放事业。(当然和苏联的全球解放有些区别)
GLA除了很好的帮助拜占庭稳住国内局势,同时也承担了拜占庭的谍报和对内反间谍任务,同时具备自己完善的武器装备体系,拥有独立的军队和装备开发能力,时长出现在拜占庭的对外冲突中,极大的助力军团的军事行动,可以说是对外作战的顶梁柱。拜占庭自身有着如微波科技、冷射线粒子束和微型喷气引擎技术,而GLA提供了渗透性毒素、特殊陶瓷化干扰箔条弹药、橡胶材料腐蚀剂、材料脆化剂等各种辅助性或者直接性武器技术,后续和苏联合作取得了线圈炮技术,并极少数的运用以对抗神州与莱茵的磁轨炮技术,拜占庭也获得了核裂变的一些基础技术,而GLA则将核废料加以利用,制成更多的危险武器。再加上中东地区用之不竭的石油能源,拜占庭开发了油浓缩技术,新一代引擎将会更加省油且动力更加强劲。
莱茵协约等国之所以选择“忽视”拜占庭的问题,一方面是无法空出多余的精力,一方面是GLA的存在使得拜占庭的情报极难获取,他们几乎能对每个社区群体都有一定的感知能力。核心原因是莱茵协约很清楚,拜占庭的蒸蒸日上,不过是如同苏联一样的回光返照而已,空头的经济支票与对内部的承诺换来了产业的蓬勃发展,但他们没有产品倾销的地点和自由的市场经济,而莱茵、大洋和神州的市场,是不允许外部商品流入的,要想进入他们的附属市场,就必须用武力来争夺。所以莱茵只需要等待与坚持,直到对方难以为继,产能无处消耗而自我崩溃的时刻。
不管是苏联的全球革命还是拜占庭的帝国复兴,对莱茵协约现有版图与领土的索求是必然结果,下一场世界大战对于三方来说都可能在所难免——而拜占庭人也为此做出了一些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