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本治愈系插图丨是我们回不去的童年

(有感而发,写了篇散文。)
插画·世界
新发的语文课本,我从来是当闲书一般看的。
我钦佩那些名家大腕,仅凭一支笔、一张纸,便能勾勒出一副神往之境的轮廓;我也时常庆幸自己认得几个字,有了参观新世界的资格,而不至于只是在门口徘徊。
但倘若只有文字,这本语文书是不完整的。而插画,使我们对书中的世界得以管中窥豹……
手持一本书,在潮水般的人群中,斜倚在书架旁的女孩,是窃读的林海音;头顶着金黄的圆月,高举钢叉,站在西瓜地里的少年,是刺猹的闰土;被妈妈抱起,两眼直勾勾盯着铁锅的男孩,是馋涎腊八粥的八儿……
所有的这些插画,都让人想到一个词:宁静。仿佛时间都刻意放慢脚步,担心自己的鲁莽纷扰了这个世界。
我想到语文课本里看看:“驿路梨花”是不是“处处开”;桃花源是不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海燕在暴风雨中又是不是“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
渐渐地,水墨代替了彩绘,写意代替了工笔,但插画所折射出的那个世界,正是乌托邦的虚影,也是无数人心中的神往之境。
大可以把每一幅插图都印进两只瞳孔。可我愈是想看得真切,那虚影却是愈发朦胧缥缈。咫尺之距,我伸手想拨开些云雾,那云雾反倒是越积越厚了——不过也正因如此,才更能引发些浪漫的遐想……
那一定,是个纯粹到不含一丝污浊的世界。
那一定,是个安宁到没有一点喧嚣的世界。
那一定,是摒除了杂念和纷扰,连快乐也是最原始的一个世界……
所以我也释然了:书中的那个象牙塔,还是留给书里的人吧。我们既然生在这个世界,就总要面对烦恼和琐碎。好的故事,不一定非要与我有关——也可以是旁观。
一阵风吹过,合拢了神往之境的大门。又一次撞进我眼睛的,是一张张试题,一道道钩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