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外国哲学史部分》1.2 米利都学派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2、米利都学派
古希腊最早的唯物主义学派,因出现于伊奥尼亚的米利都而得名。米利都位于小亚细亚沿岸,是希腊的殖民地,在当时伊奥尼亚地区中属于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城邦。这一派的主要人物有泰勒斯[1]、阿那克西曼德[2]和阿那克西米尼[3],他们都是奴隶主民主派的代表。
米利都学派出现于公元前六世纪。公元前五九四年,梭伦被选为雅典第一执政官。他实行的政治改革虽然是很不彻底的,但对当时的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起了一些推动作用。米利都学派就是在这一情况下出现的。他们根据对自然界的直观和猜测,得出世界的本原是某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物体。如泰勒斯认为水、阿那克西曼德认为无限、阿那克西米尼认为空气是世界的本原。现在看来,这些观点虽然是幼稚的,但它实际上以原始的形态提出了物质是第一性的观点,在人类认识史上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为后来的唯物主义发展奠定了基础。恩格斯称赞它说:“在这里已经完全是一种原始的、自发的唯物主义了,它在自己的萌芽时期就十分自然地把自然现象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看作不言而喻的”。[4]
米利都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既是哲学家,也是自然科学家。泰勒斯是几何学家,并被认为是第一个研究星象学、预言过日蚀和冬至夏至、规定一年的季节和天数的人。阿那克西曼德最早提出地球是圆形并且处于世界的中心的看法。他认为月亮本身不发光而是反射太阳的光,雨是由阳光蒸发的水蒸气造成的。他被认为是第一个绘制地图、制造地球仪的人。他对人的产生也作过臆测,说人最初很像鱼,人是由鱼变成的,是从水中到陆地上来的。阿那克西米尼认为,大地浮在空气上,它的形状是扁平的,天是离地最远的漩涡,运动是永恒的,各个天体由于空气的推动,在各自的轨道上循环;他还朴素地分析过产生云、雨、虹、冰雹、雪等的自然原因。在他们的自然观中虽然也有某些朴素的辩证因素,但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都未能说明运动的起源。
注:
[1] 约公元前624—547年。
[2] 约公元前610—546年。
[3] 约公元前585—525年。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卷5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