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榜》第一部,挺好的。
影评,我偶尔会写,但是不会专职于此,为了写而写,都是发现有需要拿出来说几句的,我会写。《封神榜》第一部,可以写几句。 定性上来说,我给予【支持】。评分来说,给予【优秀】(较高分)。 影视作品,首先是【艺术加工】,它不需要按照历史来【循规蹈矩】的描绘,连视角都需要照搬史料,电影的背景故事取材于《封神演义》,其实很多情节是脱离《封神演义》,而更趋近于《武王伐纣平话》。平话,这种文学载体,多见于历史题材的写作形式,多用于语言类艺术形式,也是很多地方戏曲选材写作剧本的蓝本之一,比如《封神演义》其实也是以《武王伐纣平话》为写作的依据蓝本,进行符合当时(明朝)的三观体系,进行艺术创作,所以很多细节,别说符合贴近历史,就是距离传统戏曲以及各种民间故事,都是改编很大,我们对于艺术类作品,首先不能拘泥于【历史】和【小说】的框架来进行严格规范,而应该尊重,电影工作者,在编剧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合理【演绎】,把这种传统文化历史题材的作品,进行【升华】。 电影的表现形式和描写故事的手法,很大程度区别于小说,戏曲,以及历史记载(正史或者野史),如何将故事演绎得让多数人产生共鸣,得到【现实意义的感染】,那就是一部优秀的作品,第一部《封神榜》整体上是做得很有水平的,某些微观的不合理和不能理解,也是审评的视角角度问题。 我们的电影产业,多做挖掘以【传统文化】元素为本源的方式,是值得我们大力支持和推广的,玄幻与神话,如果与传统,儒释道体系,还有三观体系产生共鸣,其能够创造的价值不仅仅是经济层面,而是【精神文明】建设层面,非常有必要让每一个国人,去重温我们的文化瑰宝。 电影的制作,很用心,据说是2018年就开始立项并且投入,经历过五年的时间,很多人都付出了很多,我们能够看到这么用心的作品,这么完美的故事演绎,这么精湛的艺术呈现,其实是为我们的电影产业,迈出这一步,感到高兴的。文化自信,首先我们就应该从文化工作者从事各个行业开始,把传统文化根植于每一个血脉传承人的内心,无论顺境逆境,不变的是心境。 【弑父】这种古代帝王,不敢描绘的话题,我们今天可以堂而皇之的进行文化刻画和描写,作为国家机器的政治核心人物,亲情似乎已经成为次要考虑对象,阅读历史越多,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三观体系建设,与历史中的行为模式,具有很多尖锐的矛盾,是否应该走出禁锢,而放飞自我? 【大周】建国以来,推崇礼教,也就是春秋时期孔子所说【礼崩乐坏】,尊崇礼法,三纲五常,这是严苛刻入我们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帝国的思维模式,没有这种秩序,国家的管理和国家的运营就会出现所谓的【天谴】。 商,武运亨通,治理也是严格有效,商人其实是非常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一个朝代,商朝时期,剩余价值大量产生,商人走出故土,与四面八方诸侯国甚至蛮夷戎狄进行通商,国力强大,在诸侯国称王的地位无可撼动,而【武王伐纣】的故事,讲的核心思想,就是【霸权与王权】之争。 作为纣王(谥号,活着的时候,不可能如此称呼),也就是电影中的殷寿,历史中,他是征战四方的强权帝王,经过十多年的争霸与征服,很多东夷蛮越还有土著,都被臣服,因为常年对外用兵,所以国家其实在内部管理上,就会出现虚弱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帝辛(商纣王殷寿)本身是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商朝也是崇法的治国方式,因为对外用兵导致内部治理虚弱,法家的思维模式,就是加强严苛的治理与制度的维系,因此,西岐(周),作为小邦他们励精图治是几十年的准备,也就是说,国家从弱小到强大,其实是经历非常潜移默化和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些都会让帝辛很忧虑,真实的历史,那就是法家跟儒家(礼教)思想的一场对撞,养精蓄锐,出其不意,利用商朝的外部用兵虚弱,夺得诸侯争霸的权柄,成立周朝,而商人其实也被安置,【宋国】就是商人后裔,并且还有可能失败的商人的通过外溢,走到包括朝鲜半岛,成为很多东夷人的混居状况,包括倭人甚至南北美土著人的遗民。 大周得到天下后,对于诸侯国的治理,从严苛厉法,转变成为【世人尊崇礼法】,等级制度,墨守成规的以嫡长为尊,以礼法为名正言顺的选择和三观体系,进行国家和家庭的秩序建设,【弑父背君】,就成为违背纲常伦理道德的底层思维模式,这种德育教化,有其合理的一面,也当然会有其不合理的一面,在利益面前,大家遵从一种固定不变的分配方式,对于受到这种分配方式损害的一方,一定是感觉不公平的,这种不公平,在什么分配制度中,都会产生,而因为礼教思维模式,就会让绝大多数人,必须尊重大环境的【三观体系】,尊重这种分配制度,这也就成为最背我们民族记忆深刻的【儒家思想】的起源。 秩序建立之后,一定会有受益方和被侵害利益一方,如果大家能够遵从这种分配制度,大环境可以维系这种制度,社会的运行就会得到秩序的维持,社会生产力因为秩序,而得到提高和发展,但是,如果,产生矛盾和分歧,【君主受命于天】,家里的嫡长不再别庶子尊重,越礼而成为家长,国家的君主这种事情,到了曹操曹丕父子这个时期,就产生了本质动摇。 所以,我们在看电影,看故事情节的时候,一方面要看,我们的电影工业的进步发展,另一方面,我们要思考,我们的秩序和文明,我们如果维护秩序,也就是维护我们的团结和稳定,即使这种分配制度和秩序,也会有利益受损的情况,那我们到底是应该维护,还是产生质疑呢? 所以,历史中,【武王伐纣】时期,那些维护【商朝】旧秩序的人,其实他们未必就是坏人,他们其实也只是要做当时符合【国家利益】的事情,而,当新秩序建立后,维护秩序还会是每一个国民的首要,国家的稳定,民族的团结,人民的安居乐业,高于一切。 电影的文戏部分,还是可圈可点的,每一个人都立场,都是很贴合剧情需要,苏妲己不再是【狐狸精】的描述内涵,而是选择了自己的立场,殷寿,所作所为,也都符合法家治国,维系帝国统治的内部需要,作为质子的【武王姬发】,从崇拜帝王的法家思维模式,到改变到,尊崇【礼教治国】思想,这个过程,贯穿整部电影的剧情。 期待第二部和第三部,将故事演绎到具有现实意义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