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西欧中世纪经济发展的思考
对西欧中世纪经济发展的思考
在西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即公元5世纪末期开始,欧洲大陆从奴隶制社会成功转变为封建社会,并由此正式进入中世纪时期,在我看来,这是一个癫狂的时代,教权空前膨胀犹如一团乌云笼罩在欧洲大陆之上,教会以宗教为主导的精神统治权威胁着世俗权利的统治,在此背景下,西欧各国以宗教的名义发动多次大规模的侵掠战争,但其背后我认为是一种原始的野蛮的资本积累,以十字军东征为例,其名义上借上帝名号扫除异端,但其根本动力却是对“东方遍地黄金”的向往,在教皇的诱导下进行了八次之多的掠夺行动。然而在野蛮的背后却往往孕育着文明的花朵,由掠夺来的大量资本迅速积累加速了以农奴制为主导的封建社会体制的瓦解,加速了资本主义的产生。
资本的加持下,使西欧的商业体系迅速发展,加剧了手工业,金融业,银行业的进步与出现,商人开始在重要商道聚集,并由此形成城市,一个以商人为主导的市民阶级迅速登上历史舞台。在我看来,中世纪西欧的城市更类似于一个由众多商人所组建的联盟,与明清时期的商帮可能有些类似。商人凭借所掌握的大量生产资料以行会的形式操控政治。由于其在技术方面的垄断地位,其在生产上掌握话语权,同时为保证技术的延续,招收大量失地农民成为帮工与学徒,但在传授技艺的同时对帮工与学徒进行残酷压榨,其矛盾正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对立的前身。由于其垄断权的掌握导致了商人可以选择无限制压榨帮工与学徒,正凭借这种压榨,西欧商人迅速膨胀,并有此出现家族式的商业集团,早期商业集团往往由封建领主所掌握,但随着民间资本的发展以及封建经济的腐败性,民间商业家族迅速崛起,由于其掌握巨量资本迅速对以农奴制为主导的的封建统治构成威胁。同时黑死病的席卷欧洲,封建农奴经济遭受重创,各大商业家族为获取生产原料,从封建领主处大量购买土地极大的动摇了封建经济的基础,大量农奴获得人身解放,富裕农民可从领主处购买土地进行生产,而贫穷的农民不得不进入城市成为帮工或学徒,成为商人所压榨的对象。由此商人既获得了生产基础又拥有了劳动力,从而飞速发展。同时领主为满足自身需求,开始向商人出售自身权力,在生产基础与政治话语权的加持下,极大的扩充了自身实力,蜕变为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构成了中世纪后期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对抗。
总的来说,西欧社会的进步是严重带有侵略性与进攻性的,但不可否认 其的确是一种资本快速积累的方式,然而在这种模式下难以形成统一级稳定的社会基础,其导致的结果,欧洲各王朝在中世纪更迭不断,短命而亡。但在我看来导致西欧走向这种发展模式的重要原因是其地理条件所限制的。零碎的地形不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但大量的优良港湾却促进了商业的发展,然而缺少生产基础的缘故,为满足商业发展不得不发展掠夺性的商业模式,通过掠夺殖民地的原材料进行商业生产,并通过殖民地进行倾销,从而达到资本积累的目的。或对落后的邻国进行压榨,使其成为附属国,从而进行掠夺。在满足起发展的同时为被侵略国家带来沉重的灾难,对于被侵略文明也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种发展模式没有消失,仍在某些资本主义国家运行着,这也成了部分国家战火的根源,这种以满足自身利益而忽视其他国家的发展需求是我们应反对的。有些美丽的花,他的种子却裹挟着军国主义的外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