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料】汪文言传
汪文言传
文/【明】黄尊素[1]
汪文言,字士克,徽州人也。初名守泰。为人任智数,能测人于容、动、色、理、气、意之间[2]。少尝推择为吏,非其好也。同邑黄黄石[3]以为赀郎[4],建言有重名,识文言于阘茸[5]之中。又因黄石以交金沙于中甫[6]。中甫主持东林坛坫[7],为[8]邪人所侧目。文言由此知朝廷之上某某者为正人,某某者为邪人。寻中甫遣之入京,与一僧俱文言。文言以僧不足其事,谢斋粮不受,乃单身以去。
时万历癸丑甲寅间,正人渐被排击,日以销烁。文言游诸贤豪间,恂恂[9]若无所为者,蹑足孱语,时见端绪,察奄寺中有东宫伴读王安乃心储,且端谨知书,谓其可以济国事,遂倾心纳交焉,相与谈世事之得失,辩人才之邪正。安听之亹亹[10]不怠。至丙辰丁巳,正人一扫尽矣,而局中诸大有力者亦渐相攜贰[11]。文言策之曰:“浙人者,主兵也,齐楚者,客兵也。成功之后,主欲逐客矣。然柄素在客,未易逐,此可构也。”遂多方设奇用间,离之、合之、喜之、怒之、沉之、潦之。逮后,齐浙果大构,卒以两败,而楚遂归正。葢安之谋居多,其奔走先后,以卒成者,文言也。
庚申岁,显皇帝崩,两朝宫府之难维持调护,外则撤稅奄、发内帑、启用诸贤,一切善政,安与南昌[12]同心共济,文言居中通彼[13]我之怀。时正人颂其功,不啻口嫉之者日以益众。
客、魏[14]既杀王安,邵辅忠[15]承风旨参革文言监生。出京,寻有旨逮之下法司,得末减。文言益游公卿间,门外之辙愈众。福清题授内阁中书,一时正人蒲州、高邑、应山、桐城、嘉善[16]俱延之入幕。
甲子四月,阮大铖[17]与桐城、嘉善有隙,而给事中傅櫆[18]以兄弟称于傅应星、傅继教间。应星,则魏忠贤之养子也。大铖主谋,櫆出疏言桐城、嘉善引文言为心腹坏朝政。遂下文言镇抚司狱。忠贤必欲杀之。余与金吾[19]颇善,嘉善书片纸示余:“事急矣,勿杀义士。”余因谓金吾曰:“文言不足惜,使缙绅之祸由文言不可。”葢余未尝与文言交也。谳词卒无所坐,中旨廷杖之而已。
亡何,局大变,劾文言者疏数十,又復逮,幽囚拷掠,五毒参至,卒不诬正人一言。文言苦痛中张,眼視主者,大声曰:“汝勿得妄书招辞,吾后当与诸人面质!”斯言出,而文言遂不起矣。
为说者曰:本朝人主见士大夫日少,太阿之柄尽归奄宦。故外廷之大声疾呼,不足当奥窔[20]之颦笑,君子避交结近侍之名,则奄宦为邪人之所窟穴,由来然矣。然杨邃庵以之除刘瑾[21],王文成以之定濠难[22],亦视用之何如耳。梁汝元因蓝道行而去严嵩[23],邵樗朽因陈洪而起新郑[24],及文言皆以布衣操纵天下。贾子曰:“列士狥名,夸者死权。”[25]其斯之谓与[26]。

注释:
[1] 黄尊素(1584年-1626年),字真长,号白安,明末官员,浙江余姚县(今余姚市)人。黄尊素官至御史,属东林党人,天启年间因反对魏忠贤而死于诏狱,是“东林后七君子”之一。又与汪文言并称“黄汪”,又称“东林党二智囊”。有子黄宗羲。
[2] 容,容颜;动,动作;色,气色;理,心理;气,气质;意,内心活动。
[3] 即东林黄正宾,歙(今安徽歙县)人。用钱买官为舍人,直武英殿。耻由赀入官。思树奇节,至是遂被推公允。后李三才、顾宪成都与他交游,益有名声于士大夫之间,熹宗立,升为尚宝少卿。坐赃,遣戍大同。
[4] 捐资为官之人。
[5] 指地位卑微或品格卑鄙的人。此处指前者。
[6] 即于玉立,字中甫。直隶镇江府金坛县人。万历十一年进士。官授刑部主事,后调任员外郎,以敢言著称。万历二十年(1592年),于玉立上疏说皇帝“宠幸贵妃,宴逸无度”,被革职,日后闲居金坛。居乡期间与东林党人有往来,不复出仕。天启初,卒,赠尚宝司卿。
[7] 指讲坛或舆论界。文中指东林讲会。
[8] 原文此处为空,乃以上下文推敲之。
[9] 严肃恭谨的样子。
[10] 毫不疲倦的样子。
[11] 有二心。指离心、不相亲附。
[12] 即时内阁首辅大学士刘一燝,字季晦,江西南昌县人。属东林党。
[13] 此处原文留空,以上下文推敲之。
[14] 即熹宗乳母客氏和宦官魏忠贤。
[15] 时顺天府丞,浙人,与东林忤。附魏忠贤,入逆案。
[16] 福清,时内阁首辅大学士叶向高,字进卿,福建福清人。蒲州,时内阁大学士韩爌,字虞臣,山西蒲州人。高邑,时左都御史赵南星,字梦白,北直高邑人,后改吏部尚书。应山,时左佥都御史杨涟,字文孺,湖广应山人,后改左副都御史。桐城,时中书舍人左光斗,字遗直,南直桐城人,后改左佥都御史。嘉善,时吏科都给事中魏大中,字孔时,浙江嘉善人。
[17] 原为东林,后因与魏大中争吏垣事与左光斗、魏大中有隙,附魏忠贤,为鹰犬,入逆案。
[18] 原为东林,后因邹维琏考功郎事与赵南星有隙,附魏忠贤,入逆案。
[19] 指时锦衣卫指挥刘侨。
[20] 室隅深处,亦泛指堂室之内。此处指内廷。
[21] 指正德时杨一清借助宦官张永诛杀宦官刘瑾事。一清,字应宁,号邃庵。
[22] 指正德时王守仁借助宦官张永平定宁王之乱事。守仁,卒谥文成。
[23] 指嘉靖时何心隐借助上所幸道士蓝道行斗倒奸臣严嵩事。心隐原名梁汝元。
[24] 指隆庆时邵芳借助宦官陈洪起复高拱事。芳号樗朽,别名邵大侠。拱字肃卿,河南新郑人。
[25] 语出《史记·伯夷列传》:“贾子曰:‘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夸者死权,众庶冯生。’”此贾谊语,意为贪得无厌的人为追求钱财而不惜一死,胸怀大志的人为追求名节而不惜一死,作威作福的人为追求权势而不惜一死,芸芸众生只顾惜自己的生命。
[26]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