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如何让孩子学会在生活中泛化?

2023-03-27 15:05 作者:粤儿天使  | 我要投稿

A:为什么我的孩子认识了红色的苹果,换成了绿色的苹果就不认识呢?

B:为什么我家宝宝在课堂上跟老师学得好好的,回家妈妈给他做训练就不听了呢?

C:为什么孩子能说出卡片上的物品名称,平时提问他就说不出呢?

 

 

有不少家长在家庭训练中都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在课堂上学会的东西,在生活中用不出来;或者自己的孩子在课堂上跟着老师完成任务,回到家却不愿意配合家长做训练。这些情况都有可能是家长对孩子的泛化不足有关系。

由于孩子在课堂训练中所处的环境、面对的人以及使用的教具物品都是有限的,而孩子在生活中能面对各种各样的环境和物品,所以家庭训练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将孩子学到的知识和习得的能力进行生活化的应用和泛化,这就是孩子学以致用的过程。

 

 

一.泛 化 的 概 念

泛化是ABA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学会的技能,在其他环境中也能运用出来;泛化同样也是ABA训练时一个重要的方法,指的是在变化了的环境中再进行训练,以保证一项能力的建立。孤独症儿童一般都有“泛化”的障碍,表现为:在特定的情境下学会的技能只能在特定的情境中使用。

例如:当孩子在课堂上通过仿真教具认识了苹果,那在日常中也要能够知道超市里会有不同颜色的苹果,还有切开的苹果以及卡通形象的苹果。能力好的孩子还需要知道苹果从哪里长出来,苹果的类别等等。这样才能够完成学习苹果这种物品之后的泛化。

 

二.如 何 泛 化

1.环境的泛化

从固定的教学环境逐渐过渡到自然情境,孩子如果只在特定的教学环境学习而没有将学过的内容泛化到其他生活环境中,那么环境变化之后就会出现差别。因此,孩子需要将习得的内容在家庭和幼儿园等两个以上的环境进行泛化训练。

 

 

2.人物的泛化

有的家长说在课堂上能够听老师的话,回到家就不愿意听家长的话,或者孩子只能配合某个老师上课,换了别的老师就接受不了,这就是需要进行不同人物的泛化,由不同的人给予指令,所以孩子训练时需要身边不同的成年人参与进去。例如在泛化动作指令时,可以由不同的家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发不同的指令,同时可进行指令生活化。

 

 

3.指令泛化

指令泛化最常见的就是同一个问题进行不同的问法,例如牙刷的卡片,就可以提问卡片上的是什么?牙刷是什么颜色?可以用来干什么?去哪里买牙刷?这是不是牙刷?孩子需要根据不同问句做出正确的回答。

 

 

4.反应的泛化

指的是通过训练一个行为引起更多的行为变化,在生活中我们很难将所有的反应都教会孩子,但是孩子需要学习某一种行为反应后泛化出不同的反应。例如当老师教会孩子向他人提要求后,如“我要吃饼干”,孩子可以泛化出不同提要求的句子:我想玩玩具;我要上厕所;给我积木可以吗?并且这些句子可以在不同的情境下能够独立使用出来。

 

三.泛 化 的 注 意 事 项

1. 训练过程中给予的辅助和强化物需要根据孩子的情况逐步消退和递减。

2. 泛化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完成的过程,家长要保持系统性和持续性给孩子做泛化训练。

3. 注意不要过度泛化,泛化的目标行为要符合孩子的年龄和当下的能力。


 

 

注明:文章以科普为目的,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健康一个孩子,幸福一个家庭!

如何让孩子学会在生活中泛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