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历史概念解析:西学东渐

2023-03-05 12:19 作者:马哥高考历史  | 我要投稿

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末年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虽然也可以泛指自上古以来一直到到当代的各种西方事物传入中国,但通常而言是指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传入。有学者认为其出现的标志是利玛窦来华,其名称出自晚清维新人物容闳的一本回忆录中,形成规模则在鸦片战争以后。西学东渐以来,西人,出洋华人,各种报刊、书籍,以及新式教育等作为媒介,以澳门、香港、其他通商口岸以及日本等作为重要窗口,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学与西学的冲突以鸦片战争为始点正式拉开帷幕。这段历史的进程:先是一部分开明官吏和士大夫(洋务派)抱着救亡图存、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目的,这时“西学东渐”的规模和影响主要限于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领域,其层次仅在文化的表层——物质层面。接着,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便先后登上近代中国历史的舞台,主张通过在中国实现西方国家的君主立宪制或民主共和制,达到变革社会的目的。此时,西学的引进已深入到文化的中层——制度层面。新文化运动时期,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受到大力宣传,这是文化的深层——思想层面,其规模扩大到更广泛的领域。中国人选择马列主义,是经过半个多世纪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艰苦实践决定的,也是中国近代“西学东渐”历史进程的必然结果。

“西学东渐”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西学东渐是一股主流趋势,因此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首先是技术方面的影响。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在“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理论下,初步开始引进西方的武器装备,也出版一些有关西方武器制造以及攻防战术的著作。1861年开始的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理论为指导,大张旗鼓地仿照西方国家的办法,制造新式枪炮和轮船,编练新式陆军与海军,举办近代军事工业以及民用企业,开矿山、筑铁路、设邮电、建学校,掀起了一股学西方办洋务的热潮;其次是制度方面的影响。就政治制度而言,在近代“西学东渐”进程中,大体有三种制度引入中国:第一种是维新运动中倡导的君主立宪制,第二种是辛亥革命后建立的民主共和制,第三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有新式教育制度、文化制度、经济制度和金融制度等陆续传入中国,构成了中国近代化历史中的制度文化。第三是思想教育方面的影响。在西学的影响下,中国近代至少有三次大的社会思想观念更新:第一次是洋务运动时期,掀起洋务思潮,从而冲击着陈腐的传统观念。第二次是维新运动与辛亥革命时期,西方民主主义制度和民权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第三次是新文化运动时期,文化教育界出现了以介绍西方政治学说为主要内容,如何改造中国、改造社会的热烈讨论。正因为有以民主和科学为主要内容的社会思想观念更新,才会有文化教育界的活跃局面,“西学东渐”与教育思潮构成社会变革的一条主线同时对每一阶段的社会变革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历史概念解析:西学东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