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情绪与中枢神经系统

2018-12-28 10:47 作者:暗界之炛  | 我要投稿

情绪与大脑的联系,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脑损伤研究、脑电图测量、功能性磁共振成象、神经化学技术。

脑损伤研究,即对因事故或手术(不得不切除或损毁的那种)出现脑损伤的个体进行研究。但该类研究有许多缺陷,如不能够保证受损的脑区只局限在某种功能上;如无法确定因果关系(是某脑区损伤后才导致的风险偏好行为,还是个体原本就是风险偏好的才导致了脑损伤)。为了弥补这类研究的缺陷,往往需要结合其他方法来提供证据。

通过事件相关电位检测,也可以探索情绪相关的生理机制。但由于使用这种方法需要被试在测试时间内保持不动(甚至是眼睛不动),否则会产生很多凌乱的电信号,所以往往需要几十甚至是上百个试次。该方法有更高的时间分辨率,但是空间分辨率较低。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通过检测脑中的血样含量变化来研究情绪的生理机制,同样,这种方法也要保证被试保持不动,只是通过简单的指按压或其他简单动作来完成任务,否则也会造成成像模糊。该方法有更高的空间分辨率,但时间分辨率较低。

神经化学技术,通过神经递质来研究情绪反应,如增加更多的神经递质到大脑、增加类似神经递质的化学药品、增加帮助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的化学药品、增加组织突触的神经递质重新返回到突触前神经元的化学药品、加速突触中化学物质的自然分解或再吸收、增加一种阻止神经递质进入受体的化学药品。

 

【杏仁核】

杏仁核位于颞叶,形状类似杏仁,接收表征视觉、听觉、其他感觉和痛觉输入。

杏仁核与恐惧相关。如恐惧条件反射范式,给老鼠呈现一个音调刺激,随后紧跟着电击,让老鼠在听到音调刺激后产生恐惧反应(如紧张打颤)。而给老鼠注射化学药物让其杏仁核暂时不能发挥作用,结果发现,老鼠听到该音调后仅有较弱的打颤反应以及较弱的血压上升。而在人类的研究中,学习一个能够预测电击的新刺激时,也检测到杏仁核有更强的激活;杏仁核受损的人不能够识别恐惧面孔。也有研究发现,观看愤怒的面孔同样能够导致杏仁核激活增加,这暗示着看到别人愤怒同样会激活我们的恐惧情绪。

此外,杏仁核对悲伤、厌恶面孔也有较强烈的反应,性格外向的人对于高兴面孔有较强的杏仁核反应(更喜欢见到陌生人),杏仁核受损的个体很难自动地通过关注眼睛来判断情绪,而正常个体在观察他人情绪时倾向于将注意转移到眼睛上(同时也检测出杏仁核高度激活)。

杏仁核还与情绪记忆有关。海马与记忆有很大的关联,而杏仁核可能是通过与强的情绪相联系促使海马中长时情境记忆增强的。

 

【下丘脑】

下丘脑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和激素维持内稳态,如通过指导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皮质醇。

【脑岛皮层】

脑岛皮层在个体体验厌恶时会激活。而脑岛也是味觉感觉接收的主要区域,因而厌恶也意味着“恶心”。此外,脑岛还与内脏感觉有关,如脑岛灰质更多人能够更好地探测评估自己心率的改变。

【前额叶皮层】

前额叶皮层更多的被视为高级心理过程加工的区域,不过前额叶损伤的个体,会表现出情绪淡漠和决策错误,表明前额叶受损个体会缺乏情绪反应,在面对可怕事件时依然非常冷静和放松。而在奖赏和惩罚转换的任务中,前额叶受损个体转换策略有困难,即对决策结果不敏感。腹内侧前额叶皮层受损的病人能够知道与行为相联系的结果是什么,但是却不能够选择最佳的行动方案执行,这或许是因为眶额叶损伤的个体不能够预期与行动结果相对应的感觉,如无法对行动所对应的最坏结果产生厌恶反应而选择这种行动。

 

【伏隔核、腹侧被盖区】

伏隔核和腹侧被盖区被视为脑的奖赏回路,当个体体验到愉悦感(如多巴胺水平提升)时,与之相关的行为就会被强化。奖赏回路可以让我们学习到哪些行为是被奖励的,但奖赏环路与预期有关却不和消费享受有关,当我们期待某种好的结果时,奖励系统被激活,而一旦我们获得并享受了这个结果,奖赏环路会恢复平静。

 

【与情绪有关的神经递质】

多巴胺。多巴胺由腹侧被盖区产生,能够促进目标导向活动。很多物质都与多巴胺有关,如安非他命推动多巴胺进入突触,酒精增强奖赏环路的多巴胺活动,咖啡因增强腹侧被盖区神经元多巴胺释放。这些物质会使得人的奖赏环路中多巴胺受体减少,可能是大脑为了平衡药物反复使用导致多巴胺过多带来的后果,其表现为后期需要更多的药物才能够得到相同的体验,这也正是成瘾的原因之一。

5-羟色胺,涉及大量的心理加工,如记忆、食欲、睡眠。5-羟色胺更多是与抗抑郁药物有关(但存在争议的是,5-羟色胺与抑郁的关系不甚明晰,而大量关于5-羟色胺的研究都是制药公司赞助的),还与攻击性行为有关(5-羟色胺降低和暴力行为增加是相关的)。

β-内啡肽,也叫内源性吗啡,是身体内部产生的自然止痛的神经递质。一些研究发现,当出现社会性损失和悲伤时,内啡肽释放降低,让人产生情绪疼痛以避免个体进一步受到伤害(这也是疼痛的意义之一)。

 

 

参考书目:《情绪心理学(第二版)》,Michelle N. Shiota, James W. Kalat著,周仁来译


情绪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