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移能力,寻找时间/空间/角色/关系/目的的相似~
烧脑警告。。。这复盘+第五课居然3小时。。。我已经准备好战斗了QAQ。。。
上次的是影响迭代的偏好进行总结,这次复盘影响迭代的能力——迁移能力

如果能够举一反三的迁移,则只需要迭代一遍迁移,否则就是N个路径迭代N遍,效率差N倍
迁移能力的核心,是区分名称和内涵,如果不能识别本质的一致,就觉得需要两种方法来做,如果能够识别内里的元素组合的统一性
不要成为推石头的西西弗斯,遇到事情,思考本质,思考哪些策略可以迁移使用

互动1:归类同类岗位,个人思考是岗位本质,业务链条中的位置和职责,比如运营本质是驱动用户行为的机制,而营销策划本质也是驱动用户行为,市场推广是获取流量,政府关系是一种流量,而业务链条是流量——驱动,具体职责肯定很不同,不知道这个归类的层级有多大

见天地的维度是节奏感和业务引擎,时空,见众生是角色关系维度
段位表是把历史上的大神共性的思维摘取出来,核心维度是7个,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发现事物的共性内涵:空间
那空间用来关联迁移,比如齐长栢的工作中,书签和海报的联系——海报在电梯里是广告,在书签上印海报是书签,开屏广告也是海报
工业设计,就是把用户接口印在家电上,微波炉控制面,遥控器控制面,电饭煲控制等等,本质就是人机互动操作界面,相同的事物,放在不同的空间
运营是通过机制来驱动用户行为,用产品驱动用户购买也是一种运营=产品
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运营、产品、设计、销售都有共通之处,来迁移能力
销售是和人打交道,其他是和物打交道,但是人也是传达信息,物也是传达信息

互动2:游戏运营和品类运营哪些只是换了场景——空间维度
思考:运营是驱动机制,是要拆解目标,分类完成,品类的市场空间、客单价、转化率,每类规划机制、效果预测
在不同的时空找到可以盈利的商品——选品的能力
用户运营数据:活跃,转化,留存,付费,复购等核心数据,提炼用户画像,确定不同阶段的运营方法,做精细化运营
这基础上找到符合用户画像的流量池——精准投放

发现事物的共性内涵:时间维度,上面是空间维度
AI算法识别,青一的第一课就讲过,特征库搜集很多,提炼特征,然后识别的时候比对,但识别率其实不高
人类的迁移识别其实也类似,人眼识别其实ok,但对于本质规律的识别迁移会跟AI一样
电影是每秒24帧,好的质感的电影是基本每一帧都像海报一样
微信社群运营,一系列运营动作可以用海报驱动,按一定的节奏顺序发出来
公众号编辑,标题和纯文字如何像海报那样吸睛突出
是换了时间维度
长视频的预告片就是短视频,短视频是无缝衔接占用大脑,长视频是选择内容获取干货,目标用户不同

发现事物的共性内涵:角色
父亲和领导的角色,共性是带孩子和下属去到他去不了的地方,关心内容能力提升、发展
母亲和服务的角色,共性是关心孩子和顾客的幸福感,关心内容不是自己做的服务,而是客户的幸福感——这下真是无痛当妈了。。。多辛苦啊。。。
丈夫和老板的角色,共性是家庭和企业的支柱,要带着大家越来越好——还是要吐槽叶教的儒家家庭设置。。。。
爷爷奶奶和董事会的角色,可以都是丰富智慧但不对儿孙和管理指手画脚——那我就目标直接升级当奶奶好了QAQ。。。

综合练习,用时间/空间/角色/关系发掘异同
理解是规律,马斯克讲的第一性原理也就是理解,到举一反三,是不同的决策?顺势而为是顺着规律行动,有了收获

岗位上,销售和广告人和运营,都是驱动用户行动的机制,只是在空间上是直接/间接接触,在时间维度上不太相同
销售驱动用户购买要素:信任、价值、情感冲动、利弊衡量,不不不,C端买梦想,B端买预算需求,筛选画像第一步,信任第二步,针对痛点需求第三步,第四步是造梦报价或预算报价
销售转广告,信任请代言或名师,价值则是产品设计的痛点和需求,痛点比如中年危机卡点不知道该怎么办,需求是升职加薪,然后画大饼可以算投资回报或把价格拆解
差异,无法直接接触客户就要建立数据反馈渠道,就要更多人性综合弱点驱动

运营和产品,本质都是驱动用户购买
运营是清晰的行为目标,一系列驱动行为的组合,具体驱动实现的内容比如文案
到产品上,那任何一个产品功能,是否有清晰的行为目标,怎样能驱动用户实现行为
差异,驱动项不能像运营那样自由设计文案了,而是有产品页本身的限制,文字幅度受限,页面布局和图标等更重要

人脉圈群中链接贵人的方式,和职场团队里面链接领导的方式,空间从群到团队,选择什么样的方式直接可能不会,切换思考一下,就能选择正确的方式了
发红包,冒泡,给群主发言点赞,类比送礼等,这就都不合适了,那只有和群主主题一致的早安贴内容合适了
迁移一下就能做决策了——所以,解决生活中的困扰是不是也能这样?秒杀做决策!!

影响迭代的底蕴:多学科
理工的定量分析,文科的定性分析——艾玛,我这两个都还行^_^
后面有一课,如果暴力培养专业能力,缺少认知只有规律来拆解业内最佳实践来学习
举一反三的迁移能力,是业务迭代的加速器,在哪一方面感悟比较深,就把这一方面扩大使用范围,比如从家庭到职场空间
通过寻找“时间/空间/角色/关系/目的”上的同类,找到迁移点,比如把下属换成自己类比的关系
迁移的好处的,答案是已知的,业务迭代的胜算++

复盘课结束了,正课是用户导向,那么这篇的后半部分,想来延展下迁移
个人之前的迁移应该有两种,工作能力迁移,学科认知结构迁移解决其他种类问题
工作能力是工作的思路,比如,开启新工作第一件事是建咨询夹,然后梳理工作流程并文本化,如有需要会建立表格管理,梳理公司业务思路等等
具体在销售岗位上,是把对销售的底层理解,运用到具体公司业务上去实践,然后迭代,搜集行业内专业知识信息,建立新公司销售的业务逻辑
这叫迁移吗?还是叫方法的通用性?

第二个迁移,是我感兴趣的一些学科学习的经验和所获得的核心,可以迁移到其他生活工作场景——空间上?
比如瑜伽导师中核心是瑜伽动作设计原则、呼吸和控制,在舞蹈课上搜集了一些热身动作,包括自己学习八段锦等,最后融汇成了一套适合自己的瑜伽动作,用最短的时间拉开全身的韧带关节,肌肉控制力度,呼吸计算节奏,n年都不需要换的,这好像也不叫迁移,这叫拿来理论方法改造为适合自己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种
比如真气运行的核心是静心,应用在自我睡眠引导上,呼气导引,上丹田驱杂念,中下丹田养气养身,这个也是改造了适合自己的——真让坐着练功,除非半夜失眠。。。

自己好像没有跨领域迁移能力?好像都是在搜集底层逻辑、真知然后试图广泛应用?
比如理解关系的本质,然后迁移理解亲密关系的本质和差异,和执行难度理解
还有自己主要是在真知的层次上深挖,比如见众生的能力bug,就从表面和谐,到放低自己,到理解人的行动本质驱动力是追求快乐逃避痛苦、都是在其认知基础上做每个当下的最利自己的选择,不需要自证,也不需要争对错好坏,就真正的能去听和理解,很轻松的相处
这种方法应用到方方面面,和同事、亲友、客户沟通上
所以自己基本都是认知的融合和应用范围的延展——应该也是没有选择什么很大的挑战,所以只要消除了自身的焦虑和羞愧等负面情绪,生活其实就比较轻松
但自己也是在备战以后迎接挑战的时刻,所以在学习建立认知结构、搜集方法模型
当然还有就是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让自己生活能够规律有序有控制,能够身心健康,情绪平稳,关系和谐——现在是感觉真的来广州半年,改变非常大,过往学的东西集中在这期间不断应用快速刷新自己,还是比较满意的
这节课学习到的时间/空间/角色/关系/目标维度的迁移,先记下吧,以后有机会再延展了~
o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