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三万里》终极预告,与尔同销万古愁!


说实话有点失望,首先李白的开头动作做的比较跳脱,人物显得非常中二。
故事较为平淡,电影里出现了很多历史知名人物的彩蛋,却只是描绘了他们在一起喝酒 ,醉生梦死,没有表现出一点厚度。
电影的开元盛世,几场舞蹈和场景描写也没有突出古典风韵。中间只看见了奸臣当道,名仕报国无门,扬州繁华,酒池肉林。
李白人物塑造的不好,每每得志让高适过来,高适千里迢迢过来,李白却忘了?真的 ,尤其是翰林学士那段 ,看得我真想上去给李白两拳,然后李白一失意就去找高适......实际上他们相识还是40岁的时候。
高适塑造的也不好,人生每次失意就要回梁园,而且最后的功劳 明明就是严武的,非要把高适弄的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当然程公公虽然是个坏痞,但是电影里没怎么讲他,就不说了......
最后李白的是不是叛军,我倾向于不是,安(安禄山)史(史思明)之乱爆发,李隆基逃亡四川,他后期是很昏聩,但是还是有头脑的,当时估计就想到了将士兵变杀杨国忠(杨玉环的哥哥)和杨玉环估计背后是人在暗中谋划。
李亨和李隆基在马嵬坡分别以后,不久就称帝,把李隆基奉为太上皇。
李隆基不想失去权利为了平衡李亨封了李璘为节度使,李璘请李白来做官,李白以为是正义之师的情况下,认为自己是在匡扶大唐正统。
李亨也怕李璘做大做强,把自己弄下去,于是以皇帝的身份昭告天下,把李璘打围为叛党分子,那李白自然也是叛党分子啦。
当李亨死后,儿子李豫接班,封了李白为左拾遗。(左拾遗是个小官,职责是对国家大事发表意见,为皇帝举荐人才,这个官可想而知有多重要)
当然也有好的一面,中间将进酒那一段做的很有意境,然后结尾高适出游,然后插入群像做的很好。
总的来说,对于历史诗词不感兴趣的人应该会觉得很无聊,有兴趣的人就会觉得还不错,我觉得值回票价了。
这个题材选的非常好,但是故事没有讲出应有的厚度,电影里出现的几首边塞诗也没有 表现出该有的沉重感。
(当然啦 ,说这么多主要是 因为电影有点贬低李白,暗抬高适,我最喜欢的就是李白,我当然要揭短,所以有很多主观因素,但是还是希望大家能够支持的就去支持,希望国产 越来越好,ye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