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米诺夫斯基物理学讲义 篇目2/米诺夫斯基核反应原理(上)

2018-05-08 09:04 作者:Xeku-Eins  | 我要投稿

U.C.0040年,由SIDE 3的米诺夫斯基物理学会(Minovsky Physics Institute),在著名的T·Y·米诺夫斯基博士(T·Y·Minovsky)①协领下的团队在多次新核融合,即氦(He3)型热核实验下 
2He3 + H2 -> 2He4 + p (释放出: 18.35 MeV)

发现了之后米诺夫斯基物理学(Minovsky Physics)的奠基性理论。即在氘型热核融合时,会释放出一种具有长时间持续的极端电波障碍,T·Y·米诺夫斯基博士(T·Y·Minovsky)的团队对这个特异现象进行了研究,从而发现了发现了核融合时的副产物。一种元粒子(基本粒子)——米诺夫斯基粒子(Minovsky Partical)。 

米诺夫斯基粒子(Minovsky Partical),当荷有正或负的荷电状态时,则具有静止质量几乎是0的特性。同时,当正负粒子同时存在一空间内时,正负粒子之间产生被命名为T Force的斥力。所以,当将之置于足够的密度状态之下,米诺夫斯基粒子(Minovsky Partical)就会排列成立方格子状。米诺夫斯基粒子(Minovsky Partical)的这个特质很快受到关注,于是其后就引发出重大的技术革新。 

自然界中,米诺夫斯基粒子(Minovsky Partical)的存在,从而突破了之前自然界四种力(重力、磁力、增强力、弱化力)统一存在的旧科学体系。从此,宇宙世纪正式进入了米诺夫斯基物理学(Minovsky Physics)的时代!接下来在下期节目中我们将会主要介绍T·Y·米诺夫斯兹博士(T·Y·Minovsky)利用了米诺夫斯基粒子(Minovsky Partical)而建成了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干净”的反应堆——米诺夫斯基反应堆(Minovsky Reactor)


M粒子(米诺夫斯基粒子)的原理和特性

米诺夫斯基物理学将构成宇宙的粒子归纳为光子和米诺夫斯基粒子两种。并认为当初仍是假想粒子的米诺夫斯基粒子只能存在于相转移空间。(后被确认为事实,下图1) 

图1

(A为通常空间,t为时间。如认为A和t所表示的平面为我们所说的时间,则M空间扩展至这平面之外的六次元部分。) 

米诺夫斯基物理学讲义 篇目2/米诺夫斯基核反应原理(上)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