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耳机选购必读:可调轻盈不漏音,虹觅Fit给你打个样

什么是开放式耳机?有人将其形象地定义为“耳挂小外放”,但这种理解有失偏颇。你把普通音箱放在耳畔放音乐,即使外放调到很小,也能被周围人听到;而一款优秀的开放式耳机能够做到“不漏音”,也就是除了听者本人,其他人必须贴近你的耳朵才能“窃听”,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另一方面,开放式耳机既不像普通入耳、本入耳式耳机那样塞住耳朵,也不像头戴式耳机那么累赘、难以外带,它可以轻松无感的挂在耳旁,让你在“私享”好音乐的同时不耽误与别人交谈、行走交通也更安全,更适合通勤、运动等户外场合使用,因此近一两年来,无线开放式耳机卖的很好。

但是,目前市面上的开放式耳机品质参差不齐,如何挑选是关键。笔点酷玩根据自己亲身体验,给大家总结出以下几条选购要点,希望能给各位一些启发和帮助。

首先,开放式耳机必须做到不漏音或极少漏音。
不然你买的还真就是个劣质小外挂。这一点也比较容易检验——将耳机音量调到中等,让小伙伴在身旁“偷听”即可,如果能听到漏音,那么恭喜你,可以申请退货退款了。

以我最近购入的这款虹觅HOLME Fit开放式耳机为例,它采用了Holme Direct音束定向传声技术,让耳机音波精准地指向耳道;同时利用特殊的腔体构造,提高驻波峰频率,让定向入耳的音质清晰,“旁听”的小伙伴啥也听不到,我这边该通话通话,该听歌听歌,这才算好用。

第二,要保证轻盈、易佩戴,最好能够支持自由调节功能。
由于要保证稳定不掉,开放式耳机往往会采用耳挂式设计,重量会比普通TWS耳机略重,但太重会降低舒适感。个人觉得单耳8~10克是可以接受的范围。

还是拿虹觅Fit举例,它的单耳重量仅有8.9克,戴起来很轻盈;而且它的耳挂部分采用了分段式设计,前半段的ABS材质摩擦力好,可以保证耳机稳固不易甩掉,后半段换成液态硅胶,舒适感加倍,而且它的流形态不与眼镜腿打架,早上出门到下班回家、躺床上玩手机也不碍事。

相比之下,我之前用的索尼Float Run是耳挂+后挂设计,整体重量是33g,戴着还是能感受到重量的,要命的是躺着时戴不了,后挂被会枕头挤压导致音源移位。

当时我想,如果Sony肯做一个可调节的挂耳构造就好了。可惜大品牌往往动作缓慢,这个可调的设计最终被虹觅Fit做了出来,耳挂的贴合角度和松紧程度都可以精细调节,可调范围达到48°,这就保证了不同耳型、躺卧等不同使用状态下都不会产生不适,各位可以参考一下。

第三,音质要好,信号要稳(划重点)。
你买的耳机是用来听声的,音质差的、总断连的耳机,即使其他方面再优秀也要给差评。现在是2023年了,建议大家选购的主流耳机应该不低于蓝牙5.2版本为佳,音质解析方面应该在保证不漏音的前提下三频均衡,同时稳定无延时。

一切听感都包含玄学因素,我的建议是亲自听听,用自己的耳朵做判断。以虹觅Fit为例,入手后我断续地听了2个礼拜,声音还原细腻不失真,尤其是低频,无论人声还是乐器声都更有感染力。

这一切应该归功于虹觅Fit搭载的14.2mm的石墨烯振膜,以及业内最新版本的蓝牙5.4。优质的听感可以让你戴上去就不想摘下来,而稳定的无线连接可以让许多听音场景变得非常丝滑。

要知道很多TWS耳机连5.3都没用上,虹觅的5.4属实抢跑太多。实测虹觅Fit连接小米12Pro手机,相距10米依然能够保证听歌流畅不卡,开机也会秒连,性能完胜旧版本,各位如果有机会一定要亲自体验一下。

最后,续航要稳,操控要方便。
无线耳机痛点之一便是需要反复充电,续航差的就很愁人。此外,有快充的话,耳机没电的时候可以快速回血,应该加分。虹觅Fit的成绩是:单耳8小时续航,连同充电仓可以保证充满后听歌40小时;同时还有“充电5分钟听歌1小时”的快充支持,这意味着临时出门现充使用也不用慌,去趟卫生间回来就可以继续听歌了。

当然,支持屏显电量也可以让你快速掌控充电节奏。这个小屏幕可以分别显示左、右耳的充电状态,以及充电仓本身的剩余电量,非常直观。

有了蓝牙5.4加持,虹觅Fit也支持超低延时的HG游戏模式,三击左耳按键即可切换,此时打王者或吃鸡可以将延时控制到45ms。耳机操控这块儿,我认为实体按键反馈更灵敏,但也要判断是否容易误触,虹觅Fit的操控逻辑还是比较合理的。




此外,由于虹觅Fit支持IPX5防汗防水,晨跑健身都可以戴,清洁打理也比较顺手。我觉得能做到这个水平的开放式耳机才能自称无短板吧,不知道大家怎么看?各位如果有兴趣,可以趁双11自行入手测试。
我是笔点酷玩,希望我的科普测试可以给各位一些启发和参考,我们下期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