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大的楚国为什么没有培养出与之相对应的顶级军事将领
楚国在战国时期国力强盛,号称当时世界范围内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但说到楚国著名的军事将领,与其国力相比极不相称。秦国有白起、王翦,齐国有田忌、孙膑,燕国有乐毅,赵国的廉颇,魏国庞涓。连最弱的韩国也出了个申不害。楚国唯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项燕了,但此时楚国已是强弩之末,不得已情况下推出的一个将领。而且如果不是他孙子项羽的光环,项燕的名气是否会大打折扣还很难说。除了项燕楚国再也找不出一个上得了台面,和孙膑乐毅相提并论的将领。
回顾楚国的起家史。从西周立国开始,楚国就是一个不被待见的子男小国,主打的就是一个“穷”字。就像一个创业公司,老板就是一个最前沿的优秀员工。事心躬亲,不仅要设计公司蓝图,生产销售也一肩挑。这在创业初期的确是必要的,也是卓有成效的模式。所以楚国以惊人的速度,从一穷二白到快速崛起。但楚国国君似乎对这点玩上了瘾,直至战国时期楚国仍保持这一特色。对国君亲征一直保持初心。 另据《左传·襄公十八年》载:楚国君王如果三年不带军出征,死后不可入宗庙。这一祖训也直接催生了君王亲征的传统。
因为国君亲征,所以所有战事都是国君一言堂。那些将领的任务往往就是组织一下队伍,将囯君的意图贯彻下去就完事。根本没有给予独当一面的锻炼机会。没有成长的机会,没有建立培养大将军的机制。完全违背“将能君不御”原则。没有根据不同发展时期,适时调整国家军事构架,建立独立的军事指挥系统。
试想一下如果马云天天去跑业务,啥都自已拍板,他的十八罗汉有机会成长?不给下面人成长锻炼的机会,会出现“张勇”“蔡崇信”吗?以马老板现在的状况,阿里不得散火? 正因为“国君亲征”习惯深深刻在楚国的文化基因里。再加上楚国的君王没有与时俱进,根据国家发展及时调整军事政策。导致国力强大的楚国没有培养顶级将领成长的机制,也没有顶级将领成长的土壤。当遇到强大的秦国时最终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