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改拳改的最烈害?谁家和哪家有何不同?

八极各支各流,什么样的都有,都想自己的正宗。从99年长春全国八极大会开始,大家也都见到了,到如今网络发达视频纵横看的更多,聊聊,这各家各支现在传的到底有何区别?
本文整理自八极拳贴吧,同名帖子。
仅供一观。
若是能让诸君有所感悟,那为最好。
八极老架的八极拳,古少林拳的风格明显。
现在的各个支系的八极拳,有保留老架的活化石古少林拳的;有向现代竞技表演方向发展的;有向古长拳方向发展的;有向暴烈雄浑的方向发展的
至于网上吵来闹去,无外乎都说自己的正宗原典嘛!
真讲开了,谁心里都明镜似,这八极传到现在都已经各练各的,只是都挂个八极的名,认一个祖吴钟。
细掰大的也就是孟村风格和罗疃风格。
即使如此象罗疃李家和张家也下不相同,为什么?传承之路大相径庭,从黄世海、李贵章一辈就分野了。
两家都有些家底,黄爷随师走的是货卖帝王家之路,贵章爷走的是游猎之路,自然两家的拳也不同了。
主要是拳劲走的不一样了,真要是比论原典古朴传承至今没变过样,首推罗疃李家的八极。
至于孟村,很多人说吴秀峰前辈改拳、编拳,若我说啊还真不是这么回事,这聋爷是创编了不少拳路,但拳劲没变,还是孟村老架子的拳劲,而且聋爷传的小架中也保留着原传的一趟架子。
仔细对比和强传的架子,劲力和架式都非常接近。所以,论起来聋爷的传承也正宗原典。
讲一堆还是一个结论,罗疃改拳改的最多,其中罗疃张克明一支改的更多,从景星爷这一辈开始与李瑞东交拳换艺开始,到李书文公、韩会清公年这八极的劲就彻底的与吴钟祖传的完全不一样了。
那有人会问,吴钟祖的拳啥样?
真没见过,不过追本溯源从王连峰传的八极中能管窥点滴影踪,网上有视频,能看到一些少林拳的影响,特别是对接时的一些动作和少林壁画上的武技动作是相象,好事者可搜来一看对比。
罗疃改的是吴钟原传的什么?是架型还是劲道?
比较了各个支系的架构,架构基本一致。罗疃主要是加大八极拳的雄浑力度,劲道的升华!(孟村老架---柔架、软架;罗疃硬架、脆架;就是劲道的提升)
罗疃的小架由张克明、黄四海、李书文几代人,厘定了开门肘、打虎势、托枪挖目、回身撩阴腕,创造更科学的新传统的小架---硬架。
改变了原来的十字路线,变成三角路线,把几个打花的动作都厘定成更实惠的技击动作。罗疃的八极拳从对接的上手豁打顶肘奔中堂练起,原来的八极拳是从下手抱肘练起。罗疃的八极拳更实惠暴烈刚猛松放。。。
罗疃硬架和金刚八式,传到了许多支系,四代吴宝璋及子孙新架的二趟架;五代强瑞清先贤一系的脆架、金刚八式,现在罗疃的金刚八式已经流传的孟村的新架支系。
不单是拳法,仔细研究客观讲这八极的枪也有改的痕迹。
很明显八极的枪与戚继光将军所记载的枪有很大渊源。
历史上戚最后曾戍边西北,其武技也随其带至西北。
恰恰罗疃谱载吴钟之枪学至西北赖魁元,不知是否巧合。今天看西北红拳的六合大枪、特别是六合对扎枪与八极高度近似。这其中有些渊源。
不过八极的枪经过李大忠、张克明、张景星、黄四海、李书文、韩会清等三代人的提精汇验已经与传统的枪大不相同了。其拳也受枪劲的影响,且以枪立拳,拳是末技,枪为艺!
再有至少至今李书文公就没传传统的骠姚刀(提柳刀、圈刀丨),传的是夜战十三刀,更简炼实用。
八极的拳,至少罗疃一脉的传承真的少,一趟小架了。
功倒是不少,韩传八极视频展示过部分,霍传八极的功法大部分都公开了。只是练习的细节和要求没有透露出来。
要论、古朴、原典更接近吴钟祖师爷的,那还是王连峰所传八极拳。
架子非常有特色,古朴素雅之风,再结合能看到的自来屯强传的柔练架子、孟村的老架子等还是能看出八极拳早期受少林拳的影响而逐步演变的轨迹。
八极拳演变的轨迹,特别是小架,各支系都有明显的古传特征,没有谁是正宗,都是正宗。好多人说吴秀峰先生创编的套路,其核心八极老架的劲没有改变,融合了燕青、形意、披挂、通背等拳的技法。老一代的八极拳传人都会一些沧州流传的拳法如罗汉拳、燕青拳、飞虎拳、溜腿架等等。都在一个地方互相影响太正常了!
实际上就是小架的拆解,吾师永文先生曾言:每个人各自师承不同、每个人理解不同小架拆解也是大不相同。
好在千变万化未离其宗,各支所传劲力心法大致未变,互相参研有所融汇而已。
单说罗疃八极,其拳与吴钟祖所传基本架构大同小异,其变是在拳劲上,受大枪的影响,由张克明始至李书文逐渐的枪劲融合到拳法当中来,这是与原传八极大不相同的地方,不过这个与远传相比没有什么高低上下优劣之分。
本来嘛,吴钟祖的枪和拳是不同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