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尚平日记,2023-3-3,新挑战新分区
高潮绝对是晚上的现代希伯来语了。我没想到学生进展这么快。其实加上今晚,我们也就是上了5次课,差不多一个月时间。这孩子从基本不行变成了“还行”,甚至在一众她的专业的中国孩子中的“很行”。她已经不再是为了能够低分过关而忙活,转而追求更大的收获。这不是坏事,只是对我来说,想要偷点懒的想法也不复存在了。甚至可以说,压力就上来了,她倒逼出了一个更好的我。更多的细节,熟练程度,乃至于自己读了一遍录一遍也显得不够了。
其实昨天晚上她还给我介绍来一个学SJ希伯来语的,希望我能给看看作业啥的。经过交流之后,我觉得力有不逮。两方面,一是精力不够,二是方向不同。所谓他们专业的东西,不是我感兴趣的那套做法,作业方面我觉得比较无趣。不过它给我提供了一种参考。就像是今晚的学生问我古现代希伯来语交叉的部分的多不多。如果搁一个月之前,我想都不想就说“不多”,但现在我觉得两边合在一起也是可以的。只是看怎么去把握,去串联了。而如果按照他们学校的做法,则是糟糕加糟糕等于更加糟糕。
大概跟着甲方走的下场就是如此了。哪怕你觉得这很扯淡,但办法不多。所以说,真正该努力的是如何让自己作为课程的制定者,也就是自己做甲方。哪怕这条路还蛮长的。但我觉得任何一点的前进都意义重大。
昨晚投稿了第一个音乐区的稿件。其实是昨天去上海的地铁上哼哼的一段旋律。当时我就想把它录出来。但如果只是自己哼哼录个音好像就无趣了点,于是晚上找了找作曲软件。最后用Musecores把它码了出来。仅仅是旋律或者说动机。接下来还有和声编曲之类的,那是需要特别学习的。
一个有趣的东西是即使是小破站封神的《流浪地球2》那段太空电梯的配乐,其实也就是一段不长的动机,但包装在一个非常带劲的编曲之中。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动画片版的那段,就毫无记忆点,只是一个非常无趣的标准化的工业作品。而另一方面,在红白机时代的简单midi中还能做出让人印象深刻的音乐,可见作曲的能力有多强。而到后来用MP3作为载体的版本,似乎又缺少了童年的那个滤镜了。真是缺一门啊,缺一门。例如中学时的大航海时代2代,菅野洋子的配乐,但是是midi。乃至于她自己也嫌弃这种低配丢失了太多细节。后来我听到了她的原声碟,鸟枪换了大炮,但童年的midi似乎也已经深入骨髓。
无论如何,是个开始,有趣的开始,本以为这礼拜是会学学画画,却先从音乐开始了。
晚上回来的时候上学期的拉丁语学生跟我联系了,临时抱佛脚的人增加一个,而我的拉丁语又多了一个常规输出。这学期按照我们的课表是开学一个月,按他们的差不多两个月了,我觉得真正的故事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