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成民|艺无止境-中国当代名家书画艺术大展


【个人简介】
赵成民,1946年生。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我国当代著名的水墨画家、书法家、雕塑家。现为北京画院专业画家、艺术室副主任、艺术委员会委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雕塑家协会会员。日本当代水墨理事会理事、民建中央文化委员、民建宏华艺术社理事长、全国公共艺术专家评审委员会五人顾问级专家终极评委、中国马博物馆馆长、中国马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等。绘画、书法、雕塑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大展,并被中国美术馆、国家大剧院等单位及个人收藏。
艺海心语
文/赵成民
一个艺术家,除了自己对于文化传统,对于当代文化要有基本的把握外,同时力争去做对广大民众的正面普及,和自身的再提高。以期在宏扬民族文化上做出贡献。

作为炎黄子孙,对于自己国家,过去是历史文明古国,当下终于再度辉煌而倍感自豪的同时,反思中国政治地位,经济实力在全球高速发展的今天,为什么仍由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价值观作为主宰?我们如何让一个东方的“文化”强国来影响着当今世界?

具体地仅从某个点来剖析,唐装旗袍、灯笼、折扇、小桥流水……,这些仅是中国民族文化表征的一部分,而做为中国文化内核的精髓之一的“气”、“悟”、“和”才是西方人生疏、推崇,认为神秘而不可知的真正由来。无疑这是只有中国人,东方人才有的智慧及贯穿一切文化领域的哲学。

如“气”:中国书法的功底历来用筋、骨、血、肉、“气”做为判断和追求,中国画用“谢赫六法”做为学习的准则。其第一法就是“气”韵生动。风水学的要素是藏风聚“气”。养生学是养“气”、相学中以气观相,紫“气”为佳,晦暗之气为次。气象地理学要灵“气”谓之人杰地灵。中国医学强调“气”血两旺。“气血充盈、百病不生”(黄帝内经)故曰:“人之所有者,‘气’血耳。”中国文学同样是文以“气”为主。“气形于言”、“气积而文昌”。总之中国的哲学中统括为大的是宇宙之气,小的是自身之气,《庄子》言:“人之生,气之聚也”故要“养浩然正气”,故曰“天下一气耳”。

如“悟”:佛教之“觉悟”,“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首偈子成就了震烁古今的禅宗六祖——慧能法师。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顿“悟”、“悟”出。“悟性”中国一大境也。

如“和”:“和之至也”(老子语),作为中国最后的帝王宫殿——故宫有太和殿、中和殿、宝和殿,太和为宇宙之“和”,中“和”为“和”中,乃中庸之和之至也,是和谐、通俗地讲即和谐社会,和谐自然。于右任一语中的:虚能引“和”,静能生“悟”。

钱绍武教授曾讲中国古代雕塑有哼哈二将。大肚子一个凸,一个凹是为气也。西方雕塑艺术如同科学研究,解剖尸体、研究骨骼、肌肉,中西理念不同各有所长。十五世纪意大利米开朗哲罗把西方“节段性”理念走到了极致,也走到了当时艺术标准的尽头。于是十九世纪的法国罗丹只有否定,把重心放在真实骨骼肌肉的紧张和松驰的态势之中而被西方称为印象雕塑大师。尔后这“节段性”的理念使其一代否一代,称谓“大师”的寿命越来越短,艺术流派越来越多。最后只能拿出观念、口号来招摇过市,固而必然的离开艺术本体越来越远了。某种角度来看相当于医学的治标,艺术上的近视造成的“否定”哲学、“战胜”哲学。中国医学讲究治本、中国的哲学没有否定,是矛和盾、相生相克的二元论,是辩证,是渐进,是追求和谐。同样雕塑是凝冻的音乐激情,由内而向外的无穷张力。表现的仍是“精”、“气”、“神”。

仅从国力讲,我为历史上的秦、汉、唐骄傲,也为元、明、清,尤其清末的落伍而垂泪。强国之梦经常让我从梦中惊醒,我渴望东方文化光扬、强大,她本来就强大!因为她是胸怀宏大的哲学。既是“无为”同时又是不可战胜的哲学。因为她不是对抗,而是和谐的,是顺乎自然的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