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鬼形兽》过度解读
1.本文属于过度解读,解读倾向较为偏激。
2.本文可能会导致某些东方厨激怒,或者有部分争议性内容,请谨慎阅读。
3.本文部分地方逻辑较为复杂、阅读有一定门槛,请耐心阅读。

前言

鬼形兽剧情大致为:地狱的畜生界生活着人类灵和动物灵,那里有着弱肉强食的法则,在这样的法则下,动物灵们集结成数个组织,一同统治了弱小的人类灵。人类灵被聚集到灵长园里奴役着,拥有利他精神的人类灵通过信仰心召来袿姬和偶像,推翻了动物灵的统治,然而人类灵逐渐信仰起偶像本身,从而导致了偶像支配人类,人类再次沦为被奴役者的地位。同时偶像们作为凶恶的失控组织开始支配畜生界,畜生灵们大胆地招来了地上的人类,诱使她们打败了袿姬。而在此之后动物灵和偶像依然是对立的双方。
接下来一步一步展开解读。

一

体魄强健的动物灵们压倒了弱小的人类灵,构成了对人类灵的第一次统治。
对应在现实中,一定程度上可以象征着人类原始社会,人类灵对应人类,动物灵对应自然力量(可以包括天灾、疾病、野兽等等,动物灵的弱肉强食法则可以看作是自然界的食物链)。共同点都是人类力量弱小,而被力量强大的一方影响或控制。这里的控制,在作品中是野兽灵直接统治人类灵,在现实世界中则包含两个层次:
自然条件的限制:自然条件在控制人类聚居地、生存方式、认知内容等方面占据主导地位。
原始社会对于自然物的原初恐惧或者崇拜:例如各类图腾、迷信、传说等等。
当然这仅仅只是象征,不具有严格的等同关系。

二

人类通过利他精神和信仰心召来了值安神袿姬,袿姬创造了具有实体的偶像,对于只是灵体的动物灵造成了降维打击,将人类灵从动物灵手中解放了出来。
如果说动物灵象征自然界的话,那么动物灵的灵体攻击就对应着自然的纯粹物质性的力量,人类灵的利他精神和信仰心或许对应着人类社会中逐渐形成的宗族、宗教、民族、国家一类的共同体认同观念,在这些范畴内,人类的利他精神和信仰力量最能得到体现。那么,由此而形成的带有神力和实体的偶像,或许可以理解为在同一精神观念下集体的物质生产活动。
但是这里有一个致命的关键部分无法对应:设定中人偶是只具有实体的空洞机械,没有肉体、灵魂、欲望,完全不会被灵体攻击所影响;然而同一逻辑下后者则是精神和物质结合的产物,是精神力量驱动的物质力量,是会受到自然力的影响的。
不具备肉体的畜生界的灵们,对于虽说是偶像却拥有实体的填轮们毫无还手之力。
灵体的攻击只会对对方的灵体部分产生影响,因此对于身躯内空空如也的偶像几乎没有什么效果。
不过,或许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个关系。
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带来的不仅仅是和自然力量的抗衡能力,更重要的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变革中,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原有的神秘自然现象被解释为各个物理定律和实证化的学说,在精神层面人类不在盲目崇拜或恐惧自然,而是在一步步地解构自然。
一方面是掌握了物理定律、能够合理化规则化广泛运用物质力量的人类,一方面是遵从物理定律但也仅仅只能遵从物理定律而无任何目的性的自然运动。
这样的话就产生了一个有趣的逆转:自然的物质力量就像是灵体攻击,人类的“主观能动性”就像是实体,即使自然力量十分强大,也无法从根本上动摇人类内部集体的观念,而自然的力量并不受“自然”控制,强大的力量往往被人类俘获而利用。这样一来似乎人类相对于自然就几乎所向披靡了,而现实中的历史进程也确实能印证这一点。
信仰的力量是革命性的。
有了信仰心的人类灵不再畏惧动物灵。
在原本只能凭借一己之欲进行活动的畜生界中,人类灵变得能够循着利他精神进行活动,是很重要的。

三

人类灵逐渐信仰起偶像本身,从而导致了偶像支配人类,人类再次沦为被奴役者的地位。
人类灵原本只是皈依于存在于偶像背后的神性,却逐渐开始信仰起偶像本身来。
结果,自然而然地,偶像开始支配人类。
灵长园受偶像支配,人类灵的地位再次跌落到了谷底。
这一点可以被理解为因科技高度发达而产生的AI反过来威胁人类生存的赛博朋克式的寓意,同时也很好地承接了上一个过程,ZUN本人也确实承认了这一含义。
个人觉得仅仅这么分析有些单薄,而尝试从其它角度进行分析。我们姑且把这第三个过程的局面称之为造物控制人类吧。
1.一个显而易见的层次:造物控制人类的现象不仅仅只是一种对于未来的担忧,它已经发生了。
最为简单直接的举例,就是照搬马克思的异化理论。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用大量篇幅深入地谈及了劳动过程中的异化外化现象。
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的、物化的劳动,这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劳动的现实化就是劳动的对象化。在国民经济学假定的状况中,劳动的这种现实化表现为工人的非现实化,对象化表现为对象的丧失和被对象奴役,占有表现为异化、外化。
工人对自己的劳动的产品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因为根据这个前提,很明显,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自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工人在这两方面成为自己的对象的奴隶:首先,他得到劳动的对象,也就是得到工作;其次,他得到生存资料。因此,他首先是作为工人,其次是作为肉体的主体,才能够生存。这种奴隶状态的顶点就是:他只有作为工人才能维持自己作为肉体的主体,并且只有作为肉体的主体才能是工人。
那么,劳动的外化表现在什么地方呢?
首先,劳动对工人来说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因此,工人只有在劳动之外才感到自在,而在劳动中则感到不自在,他在不劳动时觉得舒畅,而在劳动时就觉得不舒畅。因此,他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劳动。
而把这一点与鬼形兽中的偶像逻辑联系起来的话,就是:原本人类关注的是货币背后的劳动价值和商品背后的使用价值,然而逐渐的人们开始追求货币即财富本身,关注商品的交换价值而忽视了使用价值,由此就形成了货币拜物教和商品拜物教,于是人类就从信仰的主体变为了被物所奴役的主体。
人类的行动不再是自由的、自我意志的行动,而是受控于货币价值体系和商品流通逻辑的行动。至于后续的资本拜物教也有着类似的逻辑就不再赘述。(这里为了概述整体过程有些过分简化,感兴趣的可以深入了解,已经了解的大佬们可以在评论区详细阐述过程或指出问题)
另外,这里就将偶像的形象看作是人们在集体生产交换活动中创造出的商品货币体系,在上述的第二个过程里未必就合适了,但无可否认的是,人与人的贸易往来和市场体系同样具有强大的力量。所以,这一段可以作为完全的个人过度解读,ZUN应该不是这么构思的。
顺便一提,其它的造物控制人的现象已经层出不穷了。甚至于刚才提到的宗族、宗教、民族、国家等等诸如此类的共同体概念,放到现在来看,也出现过很多对人进行控制、洗脑的实例。宗族方面,男尊女卑和传宗接代等思想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子孙后代的人生呢?宗教方面,有我们熟知的邪教、赎罪券、宗教战争……民族方面,出现过民族社会主义的可怕骗局,国家方面,马克思就曾阐述过国家作为“虚幻的共同体”发挥作用的方式。所以,在这一点上,团结人类的东西,也很有可能成为欺骗、控制人类的枷锁。
再扯远一点吧。
个人认为,更加重要的是,不应该只关注物对于人的控制,因为从来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系统或一类物品直接控制人,相反,更应该关注人对于人的控制。
系统能够以一个完美的表象囊括人,从来都不是系统自身造成的,而依旧是通过人造成的,这个过程不仅仅有被统治者的拜物教式的信仰物本身(或者鲁迅所说的麻木愚昧),还有统治者们建构的各种欺骗性的叙事和神话以及对整个体系的修修补补。例如封建社会中的等级观念和地位观念、例如西方民主国家的福利体制或自由、民主式的宣传等等。
此外,后现代社会中新兴的消费主义、符号消费等等,这里的控制已经不同于此前的规训式的、传教式的强制控制,而更多的是直接满足个体的欲望,并在缤纷多彩的享受过程中添加一些细小的、潜移默化的暗示和诱导,看似个体能够随心所欲地自由行动和选择,实际上一切行为都是处于一个被预先安排好的框架下的,这是一种更为高明的隐形控制。
真正该担心的,不是AI统治人类,而是人类通过AI统治人类。
所以,综上所述,ZUN说本作主题相对“黑暗”,而个人认为黑暗的可能不仅仅是未来AI统治人类的赛博朋克,而“人类似乎从来没有自由过,一直以来人类都是被自己创造的东西控制着”才是真正的黑暗。
2.“偶像”与认同。
五面突然就来到了大都会。
ZUN:是不是很棒?那种感觉。文明发展过度就会变成这样,正在进行一种明显的反乌托邦化。等待着主人公们的是Idol(偶像)。而且,那可是虚拟偶像。
这里ZUN开玩笑的提到了虚拟偶像,但是意外的是,虚拟偶像确实可以作为对原设里“偶像”的拓展式解读。
我们可以从“偶像”一词的演变开始讲起。
1).最初的偶像如游戏中所表现的一样,是用木头、泥土等雕塑的供人敬奉的神像,代表着神或是被信仰的某些自然物。这对应的是原始社会或奴隶社会里的原始信仰或迷信,它可能是人类建构的最初的共同体,而这个共同体的维系大多依靠祭祀和一系列的规则式的禁忌,这里潜藏的思维逻辑是“我们都信仰XX,我们都遵守XX禁忌,所以我们是伙伴,我们要齐心协力”。这是或许是最初的人与人之间的认同来源。
2).后来,偶像泛指崇拜的对象,或者特指一种传统的信仰或理想。这里的偶像大多指某些英雄人物或者统治领袖,对应的是传统模式的崇高的民族信仰、国家信仰,共同体就演变为了民族、国家一类的事物,它的维系主要是强调共同体的崇高利益不可违背和个体的贡献,这同时也是该模式下的认同来源。
3).最后,偶像就成为一种职业称呼,所指的大多是明星或者艺人。这里的共同体(“圈子”)以及共同体认同是后现代的,同时也是十分繁杂琐碎的,比如这里的认同方式可能不再是对特定对象的崇拜,而很可能是抹黑或者取笑。
很明显的一点是,如今的认同方式是从第二种形态向第三种形态过渡的,甚至于在政治范畴内也出现了这种趋势。(特朗普可能是个很好的例子)
如果说第二种形态是一种固定的,为个体提供确定性的身份证明的符号性秩序的稳定性的形式的话,那么第三种形态就是对于前者的叛逆和反转,是一种极具变化性、不确定性、流动性的认同。前者的身份认同是:“我一直都是XXX,我真心以此为荣。为了XX是我的使命。”而后者的身份认同是:“今天X是我的老婆,明天我永远喜欢Y。”
倘若试图分析这种后现代的认同模式的话,这主要归结于:人与人关系中的身份的流动性在今天被大大地加剧了。
也就是说,前者的模式下,个体只有一两种身份,且大多是职业和家庭。后者的模式下,个体的身份是多重堆叠的,个体不知道哪个才是真正的自己,或者这一些都是自己:这一秒是群友,下一秒成了吧友,此刻是社畜,下一刻成了受人膜拜的大佬……(今天会出现那么多的反串、引战、魔怔的现象,实际上也与此密不可分)
这里再进行过度引申的话,就可以联想到日本动画主题从宏大叙事为主到消费化日常化的趋势,限于篇幅原因不再赘述。
让我们回到“虚拟偶像”上来,很明显,虚拟偶像反映了一个同样逻辑的变化:人与人的关系,发生了从崇高道德、一贯使命式的认同,到琐碎细小、变化不定式的认同。这种认同如今遍布各处,它可以是XX厨、XX粉、XX圈等各种形式。
这样的转变是很难评价其好坏的。个人认为,这个转变将某些悲剧的、严肃的内容消解,成为了喜剧的、娱乐的内容,个体变得很少会有触动内心柔软的体验、本真的感受,而更多的是对于符号的玩弄、对于琐碎事物的关注。这一点是本人不想看到的。
回到原作上来,人类灵从对偶像背后神圣崇高的神性的崇拜,变为了对偶像本身的琐碎的、具体化的崇拜,不也正是这一种趋势么?人类灵显然是被再次奴役了,那么处于现实之中的我们人类,是否也面临着相同的遭遇呢?
ZUN:我觉得这才是畜生。我觉得弱肉强食就是这样的。并不只是说吃和被吃的关系。心灵绝对不会得到安息。不管走到哪里都是地狱。总之,这次还是非常地狱的故事。

四

动物灵们大胆地引来了地上的人类,控制她们打败了袿姬和偶像,但畜生界依然是两方对立的局面。后续还有动物灵进攻地上事件(EX)。
如果说动物灵是精神体而偶像是实体的话,那么灵梦等人就是人类本身,是真正的具有物质力量的活的实体,对于空洞的偶像和依靠信仰的神是碾压性的。
所以这里就形成了一条实力关系链:
人类灵(弱精神)<动物灵(强精神)<袿姬与偶像(信仰与实体)<人类(兼具精神的实体)
那么对应到现实中来的关系链就是:
人类本身力量<自然物质力量<集体化和科学力量、意识的精神力量<???
这里牵扯到的问题就是:灵梦等人的强大力量在现实中有什么能与之对应?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原作中灵梦等人具有的特性。
在畜生界的背景下,这些人似乎是外来的干预者,但也并非完全如此,因为她们的出现是动物灵策划的,她们本人对于状况并不知情,而且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被精神力强大的动物灵所附身控制,并且在与袿姬的战斗中,甚至不确定真正的敌人究竟是谁,稀里糊涂的击败了袿姬。而且,袿姬在此后对她们并无敌意甚至百般尊敬。
埴安神袿姬:想要参观灵长园?请便,我们可是欢迎您的。
雾雨魔理沙:噢噢,谢了。
埴安神袿姬:因为没有被动物灵凭依的您,是站在我们这侧的。
雾雨魔理沙:我也搞不太懂什么站在哪边的,话说到底我连你们究竟是因为什么理由而打起来的也搞不清楚啊。
埴安神袿姬:你看上去可不像是动物灵们的同伙。要不要和我们、人类灵一同合作,改变畜生界呢?若是愿意帮助我们的话,您便可自由使用这灵长园当中的所有物件。
很容易联想到的一个解读就是:动物灵是自然化身,灵梦她们可以看作现实中的人类群体,动物灵控制下的灵梦等人就可以当作是自然与人类的结合了。然后就可以得出结论:人类要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与自然合力的力量是最强大的、天人合一……诸如此类的常态化的自然环保式的观点。
不排除ZUN有这么想的可能性,但是这样的解读无法解释的内容是:为什么在战斗过后人类灵的地位没有变化?为什么袿姬与吉吊的关系依然是剑拔弩张的?这里的场景并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依旧是人与自然的对立。

在这里重要的一点是:人类灵是人类死亡后的灵魂,值安神袿姬是人类灵信仰的化身,偶像是袿姬的作品。也就是说,人类灵、袿姬、人类是处于同一个体系内部的,而动物灵则独立于这个体系之外。但是在具体情节中,人类灵、袿姬、人类似乎没有什么共同利益。
因此个人的观点是:
不存在一个普遍的整体化的人类群体,然后这个群体直接与自然构成某种单一的、绝对的联系。真实情况是:人类群体本身就是复杂的,不能直接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看待。
同样的,并不存在一个有序的、万物休养生息的自然,自然运动同样具有无序的、混乱的一面,仅从这个角度上说,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共荣是不可能的,因为总会有自然灾害的出现对人类造成损失,总会有地震、陨石、风暴、火山喷发、极端气候等等各种威胁。
而抛开自然,人类本身也无法完全做到和谐对待自然。总会有人类扩张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总会有人类活动导致自然生物灭绝的情况,人类不会为了自然而限制自己的发展,只能是在发展过程中减少对自然的破坏,而且这种行为的目的仍然是为了人类自身的发展。
所以,在这个层面上,环保主义、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一种意识形态。现实情况恰恰就是:“天”与“人”无法合一,无法被统合进同一个共同体中,甚至这两者本身就不是共同体,尝试以普遍性消灭特殊性是失败的。
所以,回到原作中去,不管是偶像们试图支配整个畜生界,还是动物灵利用人类攻击偶像,抑或是动物灵直接入侵地上世界,实际上都是人与自然矛盾一面的展现。
而ZUN之所以自述剧情相对黑暗,是因为人与自然另一面的依存关系在剧情中没有任何体现,但个人认为也没必要体现,因为这已经是被各种宣传过的陈词滥调了,反而为了警示作用,同时否定这些陈词滥调,而有必要着重强调对立矛盾的这一面。
而被控制的主角团和袿姬战斗时不知敌友的迷茫状态也可以解释了,这恰恰反映了如今大多数人的状态:
一方面是人与人的内部矛盾,另一方面是人与自然的矛盾,但人却没有认清其中的任何一个矛盾,所以才会举棋不定、犹豫不决。
两个矛盾甚至都在互相利用:统治的一方试图以自然的名义号召被统治者团结起来共同处理自然问题,自然灾害又激化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矛盾,逼迫被统治者尝试反抗压迫。(联系历史上数次农民起义)
人类被欺骗去参加争夺人类灵的作战,这真可谓是畜生的行径。
但不管怎么样,最后只有被统治者的利益受到了侵犯,就像灵长园里的人类灵一样,无论如何都避免不了被奴役的命运,连他们的反抗都是被利用的。何其悲也!
ZUN:在那个世界里人类灵不过只是“素材”而已。大家都在争夺这种素材。袿姬也觉得只是素材。其中的理由,是在那个世界里人类就想成为这样。可以说,只是想进一步成为理想的社会的齿轮。
ZUN:我觉得这才是畜生。我觉得弱肉强食就是这样的。并不只是说吃和被吃的关系。心灵绝对不会得到安息。不管走到哪里都是地狱。总之,这次还是非常地狱的故事。
这里回荡着,只有地藏知晓的哀叹。

参考资料:1.我做東方鬼形獣圣地巡礼,好么?(修码吉亚与偶像制作人篇)水狮提督衙门 CV4164606
2.从《风之谷》到《鬼形兽》:各种困境中的「将世界託付给偶像」宫酒姬 CV8622821
3.《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马克思
4.空心人:不朽的幻境建构物——齐泽克《意识形态的崇高对象》的文本学解读
相关设定引用出自THB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