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垣丞:最平凡的抗疫者
最平凡的抗疫者
赵垣丞
重庆大学物理学院应用物理学专业2018级本科生
2019年12月,一种新型冠状病毒悄然出现,打破了昔日的平静,然而人们并没有提起足够的重视。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全国各地也纷纷戒严,前期感染的病例呈指数般涌现出来。这时,新冠病毒的獠牙才展现在人们面前。人们纷纷意识到,这次疫情非同小可,便自觉居家隔离。即使是在对中国人民最重要的春节期间,人们也放弃了与家人团圆的机会,为阻止疫情扩散,保证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可以说,广大人民群众是最平凡的抗疫者。
为了抗击这次百年不遇的大流行病,国家做了很多工作。但是,这些工作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实施封城排查工作,需要管理人员驻守岗位、严格监察。从整个城市到各个小区,各级部门都需要进行精细化管理。鼓励居民居家减少外出,停工停产,需要人民对于疫情有充分的认识,暂时牺牲个人的自由、公共娱乐活动,甚至几个月的收入。全国各地学校停课开展网课,需要学生牺牲一部分学习机会。在家仍然严格自律,按时认真上网课,独立完成作业。实现疫情数据公开透明,需要统计部门实时记录数据。新闻媒体工作者将疫情数据和变化趋势生动地展示在人民面前。建设定点隔离医院,需要数量庞大的工程师和工人参与。尽最大的努力高效施工,争取早日竣工收治更多的患者。全力医治新冠肺炎患者,更需要全国各地的医务工作者投身于医疗事业。近距离接触患者,甚至奔赴疫情严重的地区,将自己暴露在更大的风险下。可见,几乎所有的人都是抗疫过程中的一份子,也时时刻刻切实地被疫情所影响着。
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相信很多人也像我一样,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查看疫情数据变化。如今,这已成为坚持了几个月的习惯。在疫情之初,全国感染人数只有几百人,随后每天增加几十人到几百人。于是,我初步认识到新冠病毒的不寻常。疫情最严重的2月,我国确诊人数达到几万人,每日新增上千人。看到数据,我感到形势十分严峻。到3月,现存确诊人数开始下降。每天都会下降几千人,我仿佛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之后,确诊人数大大降低,全国多地清零,我觉得抗疫胜利在即。到了4月,境外输入病例到达顶峰,多地疫情出现反弹,我又开始担心我们国家的情况。现在是5月初,境外输入基本结束,国内疫情终于趋于稳定。现存确诊数也降到了500以内,多地又重新清零。开学通知已经下达,我对返校的盼望终于可以实现。我也相信国内病例清零的那一天终会到来。而无数人也和我一样有相同的感受。有过担忧,有过喜悦,有过感动。突如其来的灾难,让中国人民的心紧紧地凝聚在一起。
疫情之下,几乎所有人的生活都受到了影响。有些本是计划中的事,却不能如愿。正是人们忍受的这些,为阻断病毒的传播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可能单就每个普通人而言,能做的只有听从国家的号召和安排。不过,所有这些普通人却在抗疫中发挥了最为重要的作用。在中国,人民是抗疫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相比其它国家的抗疫现状,中国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他们是最平凡的抗疫者。


程可扬:每个人都是抗疫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