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马凤主任:患上精神疾病你是否丧失了治疗信心?

2023-02-07 10:02 作者:太原科大心理  | 我要投稿


马凤

  个人简介:

  太原科大门诊主任,原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科主任,曾进修于中国医科大学心理科主任,从事精神科临床诊疗工作近30年,具有扎实的精神科理论功底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对精神科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能精准诊断和治疗。多年来潜心研究,博采众芳,积淀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擅长运用传统中医诊疗技术与现代医学、心理学相结合治疗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惊恐障碍、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疑难精神疾病,疗效显著。获省级课题一项、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一项,在国内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迄今为止,通过科学检查规范治疗已使众多患者恢复精神健康并顺利回归正常生活。

  擅长领域:

  擅长各类精神心理疾病如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惊恐障碍、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强迫症、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治疗,对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病因不明、长期服药、复杂疑难性患者都有自己独特的研究和治疗方法。

  行医格言:

  充分利用现代医学技术,竭尽所能让所有人健康。

  许多精神病患者在接受过多次治疗后症状未控制,或有病情反复发作的情况,常常会产生“精神病无法治愈”的怀疑,逐渐丧失治疗信心。

  彻底治愈精神病绝非易事,但只要按照正确的方法,患者的症状是很可能得到有效控制并回归社会的。

  1.遵医嘱服药

  

图片


  部分患者担心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会产生副作用,存在抵触心理。这其实是一个严重的误区,用药是治疗精神病的重要手段,不能因为有限的药物副作用因噎废食。

  实际上,大部分精神类药物副作用会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而减轻,药效反而会增强。因此,服药早期一定要谨遵医嘱,否则会加大后续治疗难度。

  还有部分患者认为服用精神类药物代表精神状态仍不正常,将服药视为阻碍其回归社会的“绊脚石”,错误地把治愈等同于停药,稍有自我感觉良好,就盲目减药或停药。这是第二个误区,因为我们要战胜的始终是疾病本身,而药物是帮助我们战胜病魔的武器。和其他慢性病一样,精神病也需要长期服药来控制症状,用药调整需要听从医师的复诊建议。

  2.心理建设

图片

  由于精神病患者的性格多孤僻、敏感、偏执、好幻想等,在遭遇负性生活事件后通常缺乏应对能力,如果不能克服,负性心理就会得寸进尺,将治疗信心从蚕食变为鲸吞。尽管人没有能力设定身处的环境,但是可以选择积极的心态。因此,精神病患者的心理建设相当重要,地基没有打好犹如空中楼阁,随时可能会坍塌。

  心理建设是在人的内部心理活动与外部生活环境多次碰撞中产生的,及时进行复盘或主动接受心理治疗可以帮助形成稳定的内核。我们要把对抗疾病当作一种挑战,当作一种历练,当作一种成长的收获。事实上,在世界历史上有很多伟人都经历过精神疾病的折磨,他们最终都化茧成蝶。

  3.家庭支持

图片


  是否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支持系统是临床上判断一位精神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项。在首次发病之后,家属应该充分重视这个最佳治疗时机,理解和鼓励患者,密切关注患者动态,切勿产生消极逃避心理。

  在患者治疗效果不佳时,家属要保持耐心,多理解和患者产生矛盾的原因,和患者一起寻找应激源,暴露、分析和解决矛盾。必要时,患者和家属可以一同接受家庭治疗,能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协助完善家庭功能,建立有利于患者康复的家庭环境。

  从患者和家属层面避免上述三点,是精神病治疗从“临床治愈”导向为“痊愈”的基础。我们要坚信,医学技术在不断更新迭代,精神病的治疗效果才会更好。


马凤主任:患上精神疾病你是否丧失了治疗信心?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