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哲学阶梯》第22集——高尔吉亚:语言可以控制一切

2022-01-31 09:28 作者:王照伦  | 我要投稿

原创通识课|《哲学阶梯》第22集——高尔吉亚:语言可以控制一切

原创 大现场 THE MOMENT 中文 2021-05-19 10:09

哲学即哲学史——黑格尔





《哲学阶梯》第22集





高尔吉亚:语言可以控制一切


(视频版)





,时长10:20






(文字版)


高尔吉亚:语言可以控制一切


文/曾斌


一切都不存在


高尔吉亚是西西里人,与普罗泰戈拉齐名,被称为“辩士学之父”。高尔吉亚的最主要的能力,就是将看似弱的论证经过辩论转换为强的论证。高尔吉亚用论证来改变一般人对于一件事情的原有成见,并很自信地认为,辩论学是说服所有人的学问。高尔吉亚甚至认为,字词的声音运用巧妙的话,具有类似药物的作用。药物能够改变身体的状态,而话语能够改变心理的状态。高尔吉亚的信念,来自他的存在学。相较于巴门尼德认为一切都存在的存在学,高尔吉亚则认为一切都不存在。

 


(Pic/Google)

 

高尔吉亚这么说是有目的的,因为他想颠覆一切既定的印象与日常价值。达到这个目的的前提,就是强调一切都不存在。为此,高尔吉亚做了如下论证。首先,不存在不可能存在的东西,因为如果存在不可能存在的东西,那么既说某个东西存在又说它不存在,这显然违反矛盾律。通过这一步论证,高尔吉亚排除了不可能存在的东西,也就是说,没有不可能存在的东西。其次,高尔吉亚进一步追问可能存在的东西,有没有一个可能存在的东西。存在可以分为“自我长存”以及“因它而存”。如果是“自我长存”,那么存在无所不在,也就等于没有任何可能指出“它”在哪里,这也就等同于不存在。如果是“因它而在”,那么那个“它”是另外的存在,而这另外的存在又要回到另外的另外的存在上……这就形成一个无限后退的情形。因此,高尔吉亚既排除了不可能存在的东西,也排除了可能存在的东西,最后得出的结论必然是一切都不存在。


高尔吉亚都成功地颠覆了我们对于存在的认知,但他并不以此为满足,因为他进一步从知识论的角度,论证我们根本就无从知道存在是什么。高尔吉亚认为,我们的心灵决定着存在状态,这个状态根本就与存在无关,因为这个状态来自某人的心灵活动。由于我们总是运用心灵思考存在的问题,所以心灵中的任何状态都不是我们理解下的存在。因此,我们无从知道存在是什么,我们所知道的是我们的心灵状态。


最后,高尔吉亚从语言的角度提出他对存在致命的一击:即使我们知道存在是什么,我们也无法告诉其他人存在是什么。我们能够向别人说的,不是什么东西,而是言说。凡是说出来的,就不是事物,仅是代表这件事物的心灵状态。例如,当我看到雪时,我会告诉没有见过雪的人说:“雪是白色的。”这“白色的”,不是真实的存在,只是我心灵中的概念。其实所有我说的、交换的、讨论的、辩论的都是概念,并不存在。但是,想要理解他人心灵中的概念是不可能的。


高尔吉亚的存在与知识论相结合,导致三项原则:第一,无物存在;第二,即使有物存在,我们也无法知道它是什么;第三,即使能知道它是什么,我们也无法告诉别人它是什么。在这三点上,高尔吉亚强调,这个世界中的一切都是说出来的,是受各种情况影响的,是情绪与传统所塑造的,是可以经由言说而改变的。语言不是思维的工具,语言就是思维,而这个是由思维规定的。我们看得出来,高尔吉亚非常巧妙地将辩士学与他的哲学结合在一起,并且身体力行地用来颠覆社会中一切既定的道德价值。

 

为特洛伊战争的海伦辩护


高尔吉亚最高难度的挑战,就是为特洛伊战争的海伦——斯巴达的皇后——所进行的辩护。在大众认知中,与特洛伊王子帕里斯私奔的海伦是战争的肇祸者,是该谴责的对象。但是高尔吉亚认为,海伦私奔这件事,如果不是她的责任,那么她就不应当受到谴责。高尔吉亚以海伦在私奔时是否具有自由意志作为论证的基础,并以神意、强迫、爱情与言说四种情况,解释海伦的所有动机。


高尔吉亚指出,如果是神意,那么海伦无法抗拒。这是因为,自然告诉我们,强者必使人屈服,而神意是最强的力量。如果海伦是被强迫前往特洛伊的话,则受谴责者应当是强迫者,而非海伦本人。如果是爱情驱使海伦,那么正如同神意一般,爱神的意旨也是海伦无法抗拒的。最后,到了高尔吉亚的拿手好戏:言说。


高尔吉亚认为,如果是言说说服了海伦,那么它可以轻松地为海伦卸下所有的骂名。语言是极为有力的主宰,能够以最小的力量获得最大的胜利。语言像药物一般,可以让人害怕、痛苦、欢乐、多情。语言可以操控人的心灵,并且说服一切人。海伦也一样,在面对语言时,她只能被说服,没有选择不被说服的自由。


在精心论证下,高尔吉亚总结道,海伦的一切作为,并不是来自她的自由意志,因此海伦不必为发生战争负任何责任。这是令人印象极为深刻的论证,让柏拉图在注意高尔吉亚的言说技巧下,写出《高尔吉亚篇》。在这篇对话录中,高尔吉亚非常得意地告诉苏格拉底,辩士学不仅“动口不动手”,而且也是一切的“主宰之学”。只要能说服所有人,无论他们从事什么行业,都将臣服于懂得辩士学的人。


苏格拉底反问高尔吉亚,如果他从事修辞学的唯一目的就是说服他人的话,那么如果遇到同样懂修辞学的人,他们之间一定会起言语上的争议,在这个时候,他应当怎么做呢?他会甘心被别人说服吗?他会为说服他人而不择手段吗?他会坚持己见吗?


苏格拉底利用这个机会,表明了他与高尔吉亚的不同。对于以说服他人为傲的高尔吉亚,所有努力的唯一目的,就是无论真假对错都要说服人。苏格拉底则说:“我是这种人,如果我说假话的时候,乐意被拒绝,但听到有人说假话时,我也乐意拒绝他人”。

 


(Pic/Google)


苏格拉底认为,没有人可以忍受像错误的信念这么大的恶。毫无疑问,苏格拉底的立场是道德的,因为他确信,哲学讨论的基础就是不断地发现真理,而获得真理的唯一方法就是承认错误。高尔吉亚的修辞学以说服他人为要,并不在乎是否拥有真理。对于苏格拉底而言,这种态度,既不重视真理,也不担心出错,实在不应该,应予以批判。批判的结果,不但构成了苏格拉底哲学的核心,也是后世认为苏格拉底在西方哲学史中开启了“伦理学转向”的关键。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哲学阶梯》第22集——高尔吉亚:语言可以控制一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