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哲学是什么?哲学有什么用?

2022-12-10 15:03 作者:Un_Triste  | 我要投稿

(非常抱歉,篇幅比较长,但还是麻烦各位能大概地读一读) 作为计划中的第一篇,我想我们可以从“哲学是什么”这个问题开始。那么让我们来思考这个问题:哲学是什么? 试想有人在自我介绍时说自己“爱好是哲学”,那么多半会给人留下装X的印象,“哲学”似乎总意味着性格乖戾、离群索居,终日独自漫步,沉吟一些让人摸不着头脑的问题。哲学家总是一­副神经质、紧张而笨拙的模样(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维特根斯坦),如果不是不修边幅、心不在焉的老教授,就是愁眉不展、无病­呻吟的“文青”。哲学似乎深深藏于堡垒之中,用令人望而生畏的术语将自己重重武装起来,而哲学家的工作就是用复杂的术语相互进­行激烈的攻击。哲学家玩的都是一些文字游戏,揪住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争个不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哲学是毫无意义的争辩,是脱离了现实的一种浪费脑力的思想游戏而已。哲学没有用。 但果真如此吗?毫无疑问,我们必须(遗憾地)承认:这样的哲学是令人失望的。让我们停下来思考一下,我们为什么会想到哲学?或许是一些生命中的疑惑: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我们为了什么而活?我们应当怎样来过自己的生活?(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什么样的生活可堪称为“经审视”的?一些对生活、对生命、对自身的疑问让我们展开深邃的思索。这是一些普遍性的问题,一种亘古不变的追问,让我们不加思索地进入“哲学思考”的领域。这才是(大多数)人们希望从哲学那里得到的答案:对如何过好生活的关切,而不是分析哲学冷酷的嘲笑(“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问题”)或是形而上学不着边际的辩论。那么哲学究竟应该是什么?是对于自己和他人过好生活的一种关切,还是关于世界本质与“实在”的形而上的思索? 哲学自诞生之初似乎就有着这样的分歧。让我们想想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哲学家”,苏格拉底,他几千年来几乎一直是西方哲学家的偶像。苏格拉底作为最著名的“智术师”之一,似乎从来不关心事物与世界本质的问题,也从未提出过什么形而上的观点。苏格拉底只关心“德性”,并没完没了地在街头与人辩论。但早在苏格拉底之前的米利都学派(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与阿那克西美尼)、巴门尼德与爱利亚的芝诺(飞矢不动的悖论!)、多元论的恩培多克勒与德谟克利特等著名的哲学家似乎都对揭示世界本质的工作更感兴趣。这样的分歧存在已久。孔子似乎并不关心除了为人处世与良序社会之外的任何内容,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称他为“哲学家”。不谈形而上学,并不意味着不懂哲学。 毫无疑问,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一个标志性的组成部分,谈论形而上学也无疑会给我们一种“内行”的满足与自豪。但这样干瘪的哲学也无疑是令­人失望的。我们(依旧,大部分人)向哲学寻求帮助并不是因为对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或是“自在之物”的本质而感到困惑,我们希望哲学提供的是一些对生活和我们自身的答案。我一直相信,哲学应当是一门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学科。哲学应当深深根植于生活中,回答每个人在生命中感到的困惑与迷茫。哲学绝不应是摆出一幅高高在上的姿态高谈阔论。我不否认形而上学的价值。正相反,我深感形而上学有着无可动摇的重要性,同­时也是人类所能构造出的最精妙的思想实验之一。但我也拒绝认为形­而上学在任何方面有优越于生活哲学——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完的。同样地,谈论生活中的哲学也不应被指责为“外行”,这种自以为只有形而上­学才是“专业的”的观点正是哲学现在变得干瘪、封闭和不受待见的罪­魁祸首。哲学家与大众互相暗自看不起对方:这是多么可笑与可悲的现­状!哲学应当是大众的朋友,提供一些经过深思熟虑的洞见与观点,也应当是被大众所喜爱和敬重的。 哲学或许是人类最古老的门学问,被称为“自然哲学之母”,不应­该脱离了我们的生活而存在。哲学不应是一种孤高的、自以为是的科­学,而是应当积极地解决每个困惑:我们是谁?我们为什么而存在?我­们应当怎样存在?… 以本篇为引子,我在此邀请各位继续关注我接下来将要更新的内容。哲学是充满思考的趣味和探索的刺激感的。而且,了解历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的思想,与他们睿智的头脑共鸣,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更不用提在哲学的探索之旅中,我们很有可能能够进一步增进对生活和自己的理解。…无疑,哲学是有趣和有价值的。我会始终尽量避免令人昏昏欲睡的形而上学内容,必须提到时也会尽力解释清楚。让我们继续体会哲学的魅力吧! (下来两篇我准备介绍在我们国内大众之中最有名气的两个哲学家,叔本华与尼采。即便是为了用来高谈阔论时显得自己知识渊博、思想深邃,我相信这两篇也是值得一读的。还烦请大家读一读,如果能转发或者留言与我探讨,我将感激不尽!)

〈一〉哲学是什么?哲学有什么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