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八王之乱 第十四节 火刑架上的王冠

2021-07-06 14:30 作者:史图馆  | 我要投稿

本作品是对史图馆专栏的投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作品并非严谨的历史学术研究,仅供参考;未经授权,禁止二传,违者必究。

本文作者:锦帆游侠

陆机既然已经被司马颖处死,攻打洛阳的任务,只能让司马颖亲自担负起来。

但司马颖的统军能力实在是烂的一塌糊涂,他带着近二十万人面对不足自己四分之一兵力的司马乂,前后打了几战,每次都大败而归,被司马乂歼灭了六七万人。

不过司马乂也有些撑不住了,他要同时面对西北两个方向的压力,虽然暂时击退了北线司马颖的攻势,但西线的张方一直是他的心腹大患。

和司马乂打成僵持状态的张方掘开了洛阳城外的水坝,导致洛阳城内舂米的水碓(duì)全部无法使用,陷入了缺粮的境地。

司马乂只得下令让王公大臣家的奴婢用手舂米来解决缺粮的问题,并征发了大量的男子从军,一品以下的官员如果不应征,便让他家十三岁以上的所有男丁全部服劳役,还将各家的奴隶补充进军队,这么一折腾,洛阳城中的米价飞涨,一石米的价格值上万钱,根本没人吃得起。

不过司马乂对司马衷还不错,尽管战事十分艰难,但他一直以臣子的礼节恭恭敬敬侍奉司马衷,这也让他得到了司马衷的支持,让士兵们深刻感受到,自己是在为皇帝而战。所以尽管城中十分困难,但这种荣誉感让士兵们都没有背离司马乂的想法,选择跟这位忠于皇室的王爷一同奋战到最后。

但再这样下去,虽然不会被打死,也得被活活饿死,司马乂的主簿祖逖出了个主意:不如联络和司马颙关系不佳的雍州刺史刘沈和皇甫重一起进攻关中,减轻洛阳这边的压力。

[1]祖逖

之前说过,司马颙虽然是关中都督,但雍州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当地的地头蛇说了算。刘沈这个雍州刺史,虽然是朝廷任命的,但司马颙在其中也起到了推动作用,希望刘沈在任上能成为自己的亲信势力,帮助自己对付关陇地区的地头蛇家族。但这些地头蛇家族也对刘沈进行了争取,,左右摇摆之下,刘沈并没有站队司马颙。因此,在张昌叛乱后,刘沈出兵支援荆州的军事行动就受到了不满的司马颙的掣肘,两人就这么产生了冲突。

而如今,关中军的主力被张方带往洛阳,如果刘沈能够在司马颙背后插一刀,逼迫司马颙调回张方的军队,司马乂这边的压力也就大大减轻了。

刘沈果然给力,他不仅调集了手中的雍州兵,还发动雍州下属的七个郡太守,纠集了一万余人的军队向长安进发,安定皇甫家也帮刘沈说动了司马颙的亲信反水,让刘沈的力量进一步壮大。

为了再帮刘沈和皇甫重一把,司马乂让皇甫商带着停战诏书前往关中,减轻亲司马颙的势力给他们带来的压力,但半途中皇甫商被憎恨自己的堂外甥告发,被司马颙截杀,这个计划便没能成功。

虽然司马颙没有吃力到要调回张方的军队,但两边仍然打成了僵持状态,双方的损失都十分惨重。


说回洛阳这边,张方久攻不下,得知司马颙在关中陷入苦战的消息,便有了返回长安的念头,但此时,一个馅饼掉进了他嘴里。

有人已经撑不住了,准备打破僵局,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他便是司马衷的族叔,司马懿四弟司马馗的孙子,东海王司马越。

他勾结了几位禁军将领,将司马乂送往金墉城囚禁了起来,而后打开大门,放司马颖的军队进入了洛阳:张方劫掠洛阳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司马越还不敢让洛阳再遭一次大难。

当司马颖的军队进入洛阳的时候,洛阳城中的士兵们开始后悔了。

迎面走来的,是一支仿佛叫花子一般的军队,几次被司马乂打得大败,司马颖的军队已经士气全无,看起来他们更像是打输的一方。

“妈的,看他们这衰样,要是咱们再多撑几天,赢的就该是我们了!”士兵们愤愤然。

这时候人群中有人提议:“现在也还有机会,我们去金墉城把长沙王救出来,再把司马颖打回去!”

“好!就这么办!”

[2]张方

这些话语也传入了司马越的耳中,他有些害怕,想杀死司马乂以断绝了这些士兵的念头。

黄门侍郎潘滔制止了他:“不用亲自动手,会有人替您代劳的。”

“谁?”司马越有些好奇。

潘滔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不为人察的笑容:“张方。”

司马越顿时明白了,立即派人悄悄给张方带去了口信:司马乂正在金墉城,交给你处置了。

司马乂就这样落入了张方的手中。

“来吧,要杀就杀!”司马乂的神色十分傲然,他已经尽力完成了自己能做的一切,他的失败也并不是因为自己的能力不足,已经足够对得起自己了。

张方一声狞笑:“我可不会让你死的这么容易!”

他将司马乂用铁链绑在了空心的铜柱上,在铜柱中塞满了柴火,将这位宗王活活炮烙死。

司马乂的皮肤开始滋滋作响,随后冒出青烟,他撕心裂肺的哀嚎声传入了每个人的耳朵,让这些平时杀人不眨眼的魔鬼们也不禁流下了同情泪水。

长沙王司马乂,就此成为了八王之乱中第五个死去的宗王,这一年,他才二十八岁。


和其他的宗王不同,司马乂完全是因为进入了政治决策核心,才会被列入八王之中,但其他七位宗王,无论是从才能、品德还是对皇室的忠心来说,都比不上司马乂一根汗毛,和哥哥司马玮一样,他纯粹是来背锅的。

因为他实力弱小,司马颙便想利用这一点,让他讨伐司马冏,等他失败,就可以打着报仇的幌子起兵。但司马乂用一场精彩的反杀,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之后,他继承了司马冏的余党,虽然没能联合有实力的高门士族,也没能完全掌握政权,更没有强大的军事支援,但在和司马颖司马颙的战争中,司马乂作为兵力劣势且被夹击的一方,仍然展示出了优秀的军事才能,两线作战也没有落于下风,考虑到祖逖所献出的策略,让张方已经有了返回长安的心思,如果司马越没有反水,司马乂应当是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的。

而司马乂的手下也是人才济济,除了之后会大放异彩的祖逖之外,顾荣、苟晞都曾是司马乂的下属,他们在之后的故事中也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再把视线放宽到忠于朝廷的一方来,那么荆州刺史刘弘连同他的属下陶侃,以及凉州的张轨、幽州的王浚,应该都会跟随着朝廷的脚步行动。

但随着司马乂的死亡,这些也便都成为了泡影,朝廷的权威一落千丈。

司马乂的硬实力肯定是不足以挽救晋朝的,但他不像其他几位宗王那样野心勃勃,对司马衷也算侍奉恭谨,是值得单独拎出来表扬一下的。

[3]司马乂

但司马乂挽救不了全国烽火燎原的局势:除开已经被流民占据的四川,荆州也已变得摇摇欲坠。

张昌已经不满足于荆州的地盘了,他还看上了朝廷统治更为薄弱的扬州。

于是他派部下石冰前往扬州,击败了扬州刺史陈徽,拿下了扬州的大部分地盘,又进一步南下进攻江州。此外,他还向荆州东边和南边的武陵、零陵、豫章、武昌、长沙等地派出了军队,由于晋朝地方上的军队此时实力已经极为薄弱,张昌不费吹灰之力拿下了这些地盘,连徐州的贼寇都开始起兵响应张昌。

于是,荆州、江州、扬州、豫州和徐州的大部分地盘都为张昌所占据,他让手下的群盗当上了州牧和太守,专门靠着抢劫来取得收入,百姓苦不堪言。


此时,洛阳城正在爆发司马颖和司马乂的大战,朝廷根本空不出手来支援荆州,眼看整个南方就要全部沦陷。

但所幸,新任的荆州刺史刘弘十分给力。面对猖狂的张昌,刘弘提拔了一个弃官回家的中年人做南蛮长史,来当张昌的对手,他便是陶侃。

这年,陶侃已经四十四岁,按当时的寿命标准来看,他已经步入人生的晚年了,而在这四十四年前,出身寒族的他还没有建立过功业。他的父亲陶丹只是吴国一个普通的将军,因此幼年的陶侃日子也过得十分清贫,让他培养出了爱惜物资,勤俭节约的美德。更为难得的是,虽然日子过得清贫,但在母亲的影响下,陶侃却能对朋友尽心尽力付出一切。

一次,陶侃的好友范逵途经陶侃家,正赶上下大雪,陶侃仓促间也拿不出什么东西招待范逵。于是陶侃的母亲剪下自己的长发卖给别人,换来了一桌酒菜,好好招待了范逵。

[4]截发留宾

范逵十分感动,他此时正是鄱阳郡的孝廉,于是极力向庐江太守张夔举荐陶侃,让陶侃得以出仕为官。有一次,张夔的妻子生了病,需要到几百里之外去请医生,当时下着大雪,天气极冷,其他僚属们都感到为难,只有陶侃主动前去请来了医生,治好了张夔妻子的病。

以诚待人,倾心相交的陶侃赢得了许多人的欣赏。必须说,他之后的人生的道路上总能遇上贵人拉他一把,是和他的品行密切相关的。

[5]陶侃

不久之后,吴国灭亡,许多吴人前往洛阳出仕,陶侃也是他们其中的一员。

吴国最显赫的四大家族顾陆朱张,在洛阳都饱受白眼,陶侃的遭遇更是可想而知。陶侃到洛阳后,几次前去拜谒名扬天下的重臣张华。张华一开始也把陶侃当南蛮子看待,不大理睬他。但陶侃每次去,都安然处之,几次下来,便引起了张华的兴趣。于是张华与他交谈,感受到陶侃的人格魅力后,张华大为惊异,提拔陶侃当了郎中。

之后,陶侃的仕途反复辗转,终究因为和上司不和,辞官回家。刘弘的这次提拔,让陶侃第一次有了展示才能的机会。


张昌正用全部的兵力包围刘弘的治所宛城,刘弘抵挡不住,撤退到了梁县。趁着张昌北上的时机,陶侃与蒯恒、皮初等将领占据了襄阳,在张昌的屁股上安了一颗钉子。张昌只得回师围攻襄阳,但久攻不下,只得暂时退却。陶侃抓住战机,在竟陵追上了张昌的主力部队,发起了攻击,几次交战下来,张昌大败,被斩杀了数万人,他的部众也全部投降,荆州就这样被陶侃平定了。

刘弘原本是想让陶侃作为一支别动部队袭扰张昌,为自己赢得战机,却没想到首次出战的陶侃能取得这么大的战果。高兴之余,他向陶侃发出了由衷的赞誉:“当初老夫担当羊祜公的参军,羊公夸赞我必将坐上他的位置,继承他的事业。如今预言成真,依老夫看来,你陶侃也必将继承老夫的事业!”


羊祜作为荆州都督,在任上关爱百姓,发展生产,休养生息,因而饱受赞誉,而他的继承人刘弘也是这样做的。

作为三国名人刘馥的孙子,刘弘没有给祖宗丢人,平定荆州之后,刘弘便根据各人的才能任命官职。除了提拔陶侃做镇南将军司马外,还任命皮初接任襄阳太守。朝廷本来认为襄阳是重镇,皮初虽然立下功劳,但资历尚浅,想让刘弘的女婿夏侯陟来接任这个位置,刘弘坚决拒绝:“要是我的亲戚才有资格就任,荆州有十个郡,难道我要有十个女婿才行?”坚持让皮初出任这个职位,朝廷最终还是听从了刘弘的建议。

平定张昌之后,刘弘鼓励荆州的百姓从事农业生产、宽刑省赋,大家不仅都能吃饱饭,每年还能有所积蓄,百姓都非常爱戴他,正如当初荆州的百姓对羊祜一样。

而陶侃也没有辜负刘弘的信任,荆州也将成为他之后的人生中最为重要的地方。

不过,张昌的余党石冰此时仍在扬州为乱,以周处的儿子周玘、甘宁的曾孙甘卓、贺齐的曾孙贺循为代表的江左豪族们纷纷抱团,带着自己的家兵们向石冰发起进攻。

石冰打不过江东的这些地头蛇,于是从扬州退往寿春,这让征东将军刘准十分惶恐。

此时,他的一位属下发声了:“石冰这群人,本来就不乐意来这么远的地方,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我请求您给我拨付一些兵,必能大破石冰!”

说出这句话的人叫陈敏。他之前本来在洛阳为官,后来向朝廷建议将南方丰足的粮米通过漕运运到合肥、广陵一带,以备不时之需,因而被任命为了合肥、广陵度支,为朝廷调拨粮食。

石冰的叛乱,让陈敏感觉到,这是一个染指江东的机会,也许,自己的人生能够发生一场大转折?

虽然石冰兵力十倍于陈敏,但毕竟战斗力不如陈敏统属的专业军人,加上陈敏还联合了江东的地头蛇们一起进攻,于是没几个月,石冰就被平定,徐州和扬州也安定了下来。周玘和贺循遣散了家兵们,没要求封赏,而陈敏被封为了广陵相,野心也一步步展露了出来。


和陈敏一样拥有野心的,还有幽州刺史王浚。

王浚是王沈的儿子,而王沈正是出卖曹髦,导致曹髦死亡的人,之后王沈在晋朝建国的过程中也颇有功劳,因而被封为博陵公。尽管家庭条件不错,但王浚幼年间并不得父亲的欢心,因为他的母亲出身贫贱,连名分都没有,王浚只能算是个私生子。只是因为王沈到死也没有其他儿子,亲戚们担心爵位和封地被收回,才把王浚立为嗣子,继承王沈的爵位。

人生的这段经历,让王沈的心里留下了阴影。很多时候他的所作所为,并不在意名声的好坏,只看利益的多寡。

为了利益,他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段部鲜卑的首领,冀求能够得到鲜卑人的支持,巩固自己的地位。

而后的三王之战,他先依附司马伦,之后倒向司马乂,很不得成都王司马颖的欢心。随着司马乂的死亡,王浚认为自己的势力逐渐壮大的,而朝中也已经没有人能够成为他的靠山,割据一方成为了他逐渐膨胀的野心。而接下来所发生的事情,更让他坚定了这个念头。


地方和朝廷的离心力已经越来越强了,朝廷又将如何应对呢?

[6]304年7月

参考资料

[1]房玄龄(唐)等·《晋书》

[2]司马光(宋)·《资治通鉴》

[3]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

[4]殷盼盼·《司马颙都督关中时期的统治体系构建及关陇局势》


八王之乱 第十四节 火刑架上的王冠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