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因为喜欢学习而学习
一、一个认识误区: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效果
大家都在谈提高学习效率,但我更想要说的是提高学习效果。从一个简单的公式说起:学习效果=学习时间*学习效率。在大多数人眼中,时间是常量,每个人一天都是24小时,一年都是365天,所以在时间固定的情况下,提高学习效率也就等同于提高学习效果。然而这样思考容易忽略一个事实,那就是每个人对时间的利用效率并不相同,我们将公式稍微扩展下可以得到:学习效果=自然时间*时间利用率*学习效率,此时自然时间是确定的常量,提高学习效果也就无法简单等同于提高学习效率了,它还涉及提高时间利用率。任何抛开提高时间利用率谈提高学习效率的观点都是耍流氓。
二、二大心态管理:如何理解提高时间利用率
下面我来通过这两个角度讲述如何提高时间利用率:一方面涉及如何将更多的自然时间投入到我们的学习中,即学习意愿管理;另一方面涉及如何合理利用时间,即学习时间管理。
1、学习意愿管理——一个涉及“人生观”的问题
你对学习投入的时间够吗?
大多人从来只关注如何提高“效率”,却全然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提高效率的技术与工具比比皆是,理论与方法林林总总,如果真的存在一个客观上能够大幅提高“效率”而且普遍适用的解决方案,那么只要模板化的套用推广即可,为何又源源不断地涌现出对于提高“效率”的方法趋之若鹜的人群呢?答案很简单,因为所有的方法对于提高“效率”的帮助都是有限的,想要提升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要增加对于学习投入的时间。往往那些想要提高学习效率的人,其实更想寻求的是“如何躺着就把事情给办了”的方法,自然是求之不得,所以提高学习效果的首要问题是能否投入足够的时间进行学习。
学会延迟满足
学习对于每个人的意义不尽相同,有的人出于对于真理的追求,对于知识的纯粹热爱;有的人想要拓展思维,丰富知识储备,提高自身涵养;有的人基于自己的现实需求,想要解决实际的问题;有的人想要跳槽加薪,把学习当作一种途径;有的人甚至可能只是闲着无聊。我们无须对学习的初衷做出价值判断,但是一个显见的事实是,学习对我们的意义不同,其效用也就不同。我们对于某件事情愿意投入的时间,取决于这件事情所能带来的效用,就像你不可能期望把学习当作兴趣爱好的人能够像把学习当作毕生追求的人那样投入同样的时间和热情来学习。
人生之中能够为我们带来效用的事情很多,工作、学习、恋爱、家庭生活、休闲娱乐甚至是睡觉发呆。每件事情都必须要花费时间,然而时间是有限的,于是乎整个决策就成了总量有限时的资源分配问题,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总体时间有限的情况下达到效用最大化。对于某些人来说,
孔子说,“君子食不求饱、居不求安”,他也正是体会了别人的苦难,才能真正的推己及人,想他人之所想,说他人之想说,才称之为学习之正道。
《礼运》说,喜怒哀惧爱恨怨都是不学而能的,是先天的。因此,学就是后天的。
曾子认为:“君子攻其恶,求其过,强其所不能,去私欲,从事于义,可谓学矣。
这是克己的路子。求其恶,就要求人进行反思、反省,进而不断的挑战自己的极限,进而做到不被欲望支配,这就是学。这里呈现的是一种关于心理的“学”。
荀子认为: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诗》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谓学问也。和之璧,井里之厥也,玉人琢之,为天子宝。子赣季路故鄙人也,被文学,服礼义,为天下列士。
你也许会说,这问题简直和人为什么要吃饭一样,学习就是为了用哈?!
做一件事你都能找到“为了”什么什么,那么这件事其实就是一个工具和手段。那“为了”的什么什么才是目的。
当为了“用”而去学习的时候,学习只是手段。
比如你每天在上下班路上分秒必争,恨不得早点到,那就说明你并不享受通勤时间,通勤的整个过程只是手段而已。
早点到才是目的。
这时候,我们很难去喜欢手段。
目的,应该是做这件事本身,就是因为喜欢做这件事。
当一个人因为喜欢学习而学习,或者说为了学习而学习时,你才会真正发现学习的乐趣,并喜欢上学习。


这时候,我们才可以去探讨,关于学习的更高级意义。
古典哲学教授泽娜·希兹在她的《恍惚在思考中》说,为了学习而学习,是在浇灌你的内心世界,或者说内在的自我——“内核”。
这是在强调“学习就是改造”。切磋是个人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琢磨是个人内部的关系。意在通过学,来对人的思想、行为进行改造、纠正,从而对整个社会进行改造。
《礼记·学记》着重讨论了教育问题,一上来就说: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人生需要规划,钱财作为人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样需要规划;应对人生意外,保障生活幸福,这些都需要靠理财实现。理财是门技术活,需要学习才能掌握。
2
人生风雨无常,遇到困境时,财富大部分时候起着决定性作用,会帮助你渡过难关。
3
对于目前生活在一线城市的人群来说,一生中涉及的衣食住行、子女教育、孝敬父母、生活养老的支出,都将是超过千万级别的数字。为了达到正常生活水平,每个人都需要成为千万富翁,光辛苦赚钱,对很多人来说都不够。
4


人生的不同阶段,收入和支出都有不同的变化特点,在收入大于支出的时候,要考虑到现在积累需要填补后面的财务缺口,提前做好理财规划,才不会在支出大于收入的阶段让生活变得捉襟见肘。
5
对比国内外家庭的理财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家庭仅有5%的收入来自于理财,而对于美国家庭来说来自理财的收入可能达到50%。两种情况在面对失业或其他风险时产生的结果不言而喻。
6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第一段是讲学作为“教育”的功能,第二段是讲“学”这一概念的渊源,并且引用了《尚书·兑命》的一句话。
休闲娱乐在短期的效用是非常大的,要在耗费足够的时间之后才会出现边际效用递减进而引发替代效应,此时学习的需求才会被安排上日程,学会延迟满足是提高时间利用率的有效方法。所谓延迟满足就是为了追求长期的效用最大化而放弃短期的效用满足,是人类克服情感偏差力争达到理性经济人的过程。通俗的讲就是:当你花了一整天时间在刷抖音、玩王者荣耀和吃鸡,最后睡前的你恢复了理智,对自己今天的玩乐陷入深深懊悔情绪当中,并决定明天起来一定好好学习,但其实在玩乐的当下,娱乐带你的效用远远大于学习带给你的效用。
学习中最重要的是摆正心态
不同的人生观下同样事情的效用各不相同,这从根本上决定了我们对于学习所愿意投入的时间。我一直都认为并非所有人都需要或者适合经历努力学习、不断进取的人生,对某些人而言平淡的生活可能是更好的选择。人生的痛苦并非来源于欲望,而是欲望得不到满足,自己的欲望与能力不匹配才是最大的痛苦。当然也存在一些人极不愿意学习,但是又不得不去学习的情况,那么做好充分的心理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尽量以平和的心态来面对学习。因为学习本身就是艰辛的过程,如果我们再负重前行,将变得更加疲惫,最终丧失学习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