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概论》9.3 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2)
银行信用是银行或货币资本家以贷款方式向职能资本家提供的信用。它在许多方面不同于商业信用,并且突破了商业信用的种种局限。首先,银行信用不是由职能资本家相互提供的信用,而是由银行提供给职能资本家的信用,由于银行把社会上的各种游资集中起来,形成了庞大的借贷资本,因此,这种信用就不受个别资本家的资本数量和资本归流的限制。其次,由于银行贷出的不是处在再生产过程中的商品资本,而是闲置的货币资本,因此,银行信用的范围也就不受商品流转方向的限制。商业信用只能由商品的出卖者提供给商品的购买者,而银行信用却可以由银行提供给任何一个职能资本家。正因为银行信用具有这样一些特点,所以,它能够提供更多的借贷资本,和允许更长的借贷期限,而这些都远非商业信用所能比拟的。因此,银行信用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满足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需要,满足资本家在营业上进行投机的需要。
银行信用主要是由银行来办理。资本主义的银行,是资本家进行投资的一个特殊领域,是资产阶级用以维持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重要工具。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银行像是一个庞大无比的怪物,它的躯干雄踞于繁华的工商业中心,而它的四肢却伸张到每一个穷乡僻壤,它以自己特有的器官到处吮吸劳动人民的血汗。为了说明银行在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的巨大作用,我们必须对银行及其业务作较细致的考察。
银行业的历史先驱是货币经营业。当初,货币经营业的主要任务,是从事与货币流通有关的各种技术性的操作。譬如,为各国商人兑换不同的铸币以及未经铸造的金块和银块,代替顾客把货币从一个地方汇到另一个地方,以及代替顾客保管、收付现金和进行结算,等等。但是,随着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过渡,随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货币经营业者以存款形式集中起来的闲置资本日益增多,于是他们就越来越多地发展借贷业务。这样,货币经营业就逐渐地转变为银行业了。
银行一方面把大量闲置的货币资本集中起来,把贷款人集中起来,替全体货币资本家或食利者贷出资本;另一方面,它又把借款人集中起来,“为整个商业世界而借”[1],替全体职能资本家借入资本。因此,银行不外是贷款人和借款人的中介,即债权人和债务人的中介,是经营货币资本的企业,而银行家则是经营货币资本的商人。
银行既然是债权人和债务人的中介,它的信用业务自然也就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负债业务,即吸收资金或吸收存款的业务;另一方面是资产业务,即投放或贷出资金的业务。
银行所能支配的资本包括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银行家自己投入银行的自有资本,这只占银行资本的一小部分;另一部分是从外面吸收进来的存款,即借入资本,这部分在银行资本中所占的比重比前者要大得多。
银行的存款是从哪里来的呢?首先,来自职能资本家的暂时闲置的货币资本。每个资本家为了经营自己的业务,都必须有一定数量的货币资本,但这些货币资本通常并不放在资本家的保险柜里,而是存在银行。因此,几乎每个职能资本家都在银行有往来账户。他们把货币存入银行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是为了便利收支和取得银行贷款。其次,银行存款也来自货币资本家或食利者阶层。他们存款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利息。第三,工人、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储蓄以及社会各阶层预定要逐渐用掉的收入,也是银行资金的来源。这些小额货币本身虽然不是资本,但它一经集中到银行家手里,就会形成一笔巨大的款项,贷放给资本家,发挥借贷资本的作用。
银行通过各种各样的存款,就把社会各个角落的游资集中起来,用以经营大规模的贷款业务。
银行的资产业务或贷出资金的业务,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形式,其中主要的有期票贴现、抵押贷款和长期投资等。
前面讲过,期票是商品的赊购者给赊售者开出的一种定期的债券,它代表着到期即可兑取的货币。因此,期票经过债权人的“背书”,它也可以用来购买商品或偿付债务,起信用货币的作用。但是,个别资本家的信用毕竟有限,所以期票不可能在较大的范围内流通。为了资本周转的需要,持票人常常要提前把期票变成现款,这时候,他就可以借银行的帮助来达到目的。期票贴现,就是银行用现款购进没有到期的期票。由于银行只有在期票到期的时候,才能持票向债务人兑取现款,所以,期票贴现实际上是银行对职能资本家的短期贷款。期票贴现时要打一定的折扣,比方一张10,000元三个月后到期的期票,倘按年利4%贴现,银行便可以得到100元的回扣,这个回扣也就是贴现利息。其计算方法是:

一般来说,贴现率要相当于当时的贷款利息率。
抵押贷款,包括以商品、提货单、期票、有价证券和不动产等作抵押的各种活期的或定期的贷款。但银行家对于他确信有偿还能力、用信用的借款人,也可以发放没有抵押品的贷款;不过,这种贷款的利息率一般都比前者为高。
长期投资,是指银行以购买股票的方式向各种企业进行的投资。银行购买了企业的股票,就成了企业的股东或所有者,这和贷款给企业是显然不同的。银行购买股票的目的是为了取得股息,或者是为了在有利的情况下把股票转卖出去,以牟取投机利润。
如上所述,银行开展贷款业务所需要的货币,主要是靠吸收存款得来的。此外,银行还可以发行银行券来代替现款,以满足贷款业务的需要,特别是贴现业务的需要。
注:
[1]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6年版,第4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