诞生82年之后,蝙蝠侠总是露下巴的原因终于找到了!
和超人外穿的内裤一样,蝙蝠侠外露的下巴一直是DC漫画历史上的一个未解之谜,作为读者,在看到这个对标“性感男人屁股”的下巴时,我们常常会替漫画人物担心,老爷把脆弱的下巴露给敌人,太容易被当成弱点了吧,要是下巴受伤被人认出身份,又该怎么办。

在漫画中,也有作者尝试给出解释,比如在《蝙蝠侠奥德赛》里,老爷的下巴在受到了子弹直击之后依然毫发无伤,那是因为蝙蝠侠的下巴有一层隐形的防护。

而在最近,又有人给出了一个很接地气的新解释,因为剧情需要,老爷得带着面罩并给猫女...我还是放一张中国网友更容易读懂的图大家自行体会吧。(还是各位自行体会吧,图怕是放不了了)
给出这个答案的是“蝙蝠侠IP”衍生动画《哈莉奎茵》的主创Justin Halpern,作为一部以小丑女作为主角的成人动画,《哈莉奎茵》走的是屎尿屁黄暴俱全的路线,故事讲述了她不甘沦为小丑身边的配角,决定以自身努力成为哥谭犯罪一姐,已经播出了两季,评价都还算不错。

当然,官方DC漫画回绝了这个桥段出现在《哈莉奎茵》里,他们给出的理由也很“成人”—超级英雄不会这样做,如果蝙蝠侠这么做了,那么...他的玩具就很难卖出去了。
这个有着鲜明的现实主义色彩,带着成年人世界的些许无奈的理由,终于说服了《哈莉奎茵》的主创,至少即将开播的第三季里,我们是看不到这个桥段了。

不过,在网友们看到了以上访谈后,“蝙蝠侠不遮住下巴到底是不是为了...”这个梗还是不可避免地席卷了整个互联网。
有的网友用“铁证如山”证明了,蝙蝠侠会做这事儿。

就连真正的“蝙蝠侠”,1995年《永远的蝙蝠侠》中饰演蝙蝠侠本蝠的方·基默也加入到了这场讨论中,他放了一张当年电影中蝙蝠侠被蔡斯·梅里黛恩博士勾引的剧照,并留下了一句引人无限遐想的“他到底会不会呢...”。

而关于蝙蝠侠到底会不会干这事儿,我打赌DC漫画自己都说不清楚,毕竟从《侦探漫画》第27期(1939年5月)初登场到现在,蝙蝠侠这个形象已经有82年的历史了,他完整地见证了超级英雄漫画的发展。
如果说超人是DC漫画的亲儿子,作为美国漫画史上的第一个超级英雄,尽管DC漫画公司多次对超人这个角色进行重新设定,不同时期超人的能力大不相同。但超人绝对是集合了各种超能力于一身的完美形象,在白银时代中甚至有一口气吹灭一个恒星的口嗨设定。
那么蝙蝠侠应该就是DC的亲爹了,因为明明只是一个普通人,DC漫画却赋予了他能和前面那个吹灭恒星的超人打成55开的官方外挂。

只不过就在蝙蝠侠诞生之后长达82年的历史里,DC难免也有当了几回“不孝子”的时候。
翻车最严重的时间段就是上个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漫画白银时代,那是美国主流漫画界取得巨大艺术进步和商业成功的一段时期,那个时代的特征就是反常规且浮夸,或者说编剧创作时的状态就和刚哈完了草一样。

比如你肯定见过这个在互联网上流传了很久,带着浓浓网络电子包浆的“打耳光”梗图,这张图的来源是1965年的DC漫画《世界最佳拍档》(World's Finest Comics)的第153话,这一话其实是属于DC的“Imaginary Story”(幻想故事),相当于漫威的“What If”系列,并不是漫画正史。
里面的蝙蝠侠误会了超人是自己的杀父仇人,罗宾也是在劝他更理智一点的时候,被他扇了一巴掌,献出了珍贵的表情包素材。
对了,这个故事的结局是蝙蝠侠用洗脑机器抹去了罗宾的所有记忆,还把他送回了孤儿院。

还是差不多同一时间,电视上播放了一部名为《蝙蝠侠》的电视剧,也就是现在大家口中的《蝙蝠侠1966》。
它算是当时很少见的英雄恶搞喜剧,走的是白银时代低俗恶搞的路线,连蝙蝠侠的扮演者是当时最热门的偶像亚当·韦斯特靠颜值都拉不回来的那种。
这一版的蝙蝠侠穿着蹩脚廉价的紧身衣,表演也相当浮夸且做作,像是坐着直升机打击抢劫游轮的罪犯,蝙蝠侠却在登机时被鲨鱼咬住了脚,反派的智商也大多不在线,总能想出“我们去绑架韦恩来威胁蝙蝠侠”这样的歪点子。
而且明明是“蝙蝠侠”,这一版的老爷出场却大多都是白天。

这一版欢脱的风格让人有足够的理由怀疑,要是在《蝙蝠侠1966》里,蝙蝠侠不但会“口”,而且被“口”的那个应该是罗宾。
不过这个风格的《蝙蝠侠》意外地很受欢迎,不但拍了3季120集,拯救了当时濒临倒闭的DC漫画,成为了许多美国老爹记忆中的蝙蝠侠,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剧集完结后回归正经的蝙蝠侠漫画人气,在2016年还推出了致敬动画《蝙蝠侠:披风斗士归来》。
怎么样,DC漫画的白银时代...很奇妙吧。

诚然,关于蝙蝠侠能不能给人“口”这个问题,最终解释权在DC漫画那里,但随着现在观众可选项的越来越多,要看什么超级英雄,选择权是牢牢掌握在观众手中的。所以现在只是讲一个简单的英雄起源故事,或看英雄与一群坏蛋战斗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近几年“反英雄”元素的流行,也证明了如今的创作者必须在超级英雄这一类型上整点新的“花活”,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
我倒觉得DC漫画禁止英雄做出一些“反英雄”的行为,并将这种人设和玩具销量捆绑讨论,有一些矫枉过正的味道了。
毕竟精明如玩具商,他们早就已经为这个问题找到了“最佳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