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摘玉补石||东吴的小霸王——孙策入江东的无解死局

2023-08-03 23:54 作者:龙条的理解者  | 我要投稿

三国这段历史会有很多人是铁粉,是深爱到碰一下就会永远恨上你的级别,写真实历史其实真的不明智。

但历史是可以选角度宣传的,也是能分出因果对错的。

曹操杀架起屠刀前,百万黄巾在兖州,兖州士族没本事平,是兖州请人家来的,请人家平事来的,之后产生了利益冲突。而孙家向来是没有任何缘由的我就是要抢你,不服就弄死你。前者不是东西,后者强掠成性。

随着孙策去袁术那要他爹的兵,后来又报仇雪恨“很无辜”的被逼着打庐江,一切都白瞎了。

首先惹怒的就是在曲阿落住脚的刘繇。

陆康是士族自己人,是刘家太好的关系了,你孙家又一次干这种事!

张纮跟你咋说的呢?为啥不让你去江北呢?

因为九江的袁术你没法惹,庐江的陆康根本不能惹!

陆康是啥人呢?

吴郡高门,年少入仕,以义烈称,高举茂才,历任武陵、桂阳、乐安三郡,所在百姓心归。

灵帝最祸祸人满世界敛钱盖铜人的时候,陆康上书灵帝,最后的结尾来了句:“岂有聚夺民物,以营无用之铜人;捐舍圣戒,自蹈亡王之法哉!”

翻译下就是:你个大傻X等着亡国吧!

老陆气的已经不想活了,照惯例这就要被搞死,最后是刘岱帮着救下来的!(刘岱侍御史刘岱典考其事,岱为表陈解释,免归田里。复征拜议郎)

就是那个被黄巾杀的兖州刺史刘岱,记住老陆家和老刘家这关系哈。

后来天下开始大乱,庐江贼黄穰等与江夏蛮连结了十余万人,朝廷拜陆康为庐江太守去救火。

陆康到任后赏罚分明,带领庐江郡兵击破了这十余万贼匪,余党投降全都回去当良民了。

后来献帝被拐到了长安,陆康想尽了办法穿越重重火线去带着贡品支援朝廷,被加为“忠义将军”!

这个陆康是忠君、义烈、能打、百姓拥护、奔着世人楷模去的的士族高端出品。

你孙家因为你爹孙坚满世界杀高官的原因本来名头就臭,你咋能去打这个陆康!

老刘家这边看到孙策已经对庐江动手后,发现自己辖区不远就是孙策的舅舅和兄弟,他担心起了自己的安全,于是先动手将吴景和孙贲逼过了长江,占领了丹阳全郡。(以景、贲术所授用,乃迫逐使去)

疑问随之而来,吴景和孙贲怎么会被刘繇赶跑了呢?

从后面的表现来看,刘繇距离能打差点有点远。

但能征惯战的孙家军为啥会被刘繇逼走呢?

因为手里没兵了呗。

此时孙策正在鏖战庐江,还“围城数重”。

孙策要是不调吴景孙贲的兵来帮他打庐江他是搞不出这种效果的,他也很难打的下郡望与实力非常强劲的陆康。

孙家的兵要是不被孙策从丹阳调空也绝对不可能让刘繇给赶出来!

那是南征北战多么能打的部队,凭刘繇怎么可能!(大名鼎鼎的太史慈此时还没来)

庐江成为了孙策付出太多的沉没成本,他陷在里面了。

吴景孙贲被逼退到了长江北岸的历阳(安徽和县),刘繇派部下樊能、于麋驻扎在横江,让张英驻扎在当利口,把守长江险阻。

最大的获利者其实是袁术。

孙家不仅被当枪使去打庐江,吴景等人还再次回到手中。

丹阳隔着长江本来他已经伸不进去手了,吴景其实已经类似于半独立了,后来没办法才去又找的他。(会为刘繇所迫,景复北依术)

袁术不久布局惠衢为扬州刺史,以吴景为督军中郎将,和孙贲一起率兵进击张英,双方隔江对峙了一年多互无进退。

庐江惨胜后,孙家军驰援吴景孙贲,但无奈过不去长江天险,袁术又把庐江给了自己的心腹刘勋。

你孙家苦战两年,孙策想翻脸都没办法。

总不能再和一直养精蓄锐的袁术再开战了吧!

孙策就这样在庐江耗费了近两年的时间成本,损失了自家的部曲,名声在江东臭了大街,最终就换回了一个不属于自己的庐江。

这个时候,孙坚的老部下朱治觉得袁术这人成不了气候而且在从这待着就被他玩死了,于是劝说孙策要抓紧机会过大江,千万不能再在江北蹚浑水了。

孙策猛然想起了两年前张纮对他说的那篇“江东对”。

他终于想明白人家那话说的是啥意思了。

这两年的时间成本,白扔进去了。

丹阳也丢了,你指望最大的兵源地丢了!

孙策去见袁术,说:“江东是我老家,我家在那有恩义,我愿带兵去帮助舅舅征伐横江,攻克之后,我还可在当地召募三万士卒,到时我带领他们回来助您平定天下。

袁术是知道孙策对自己是极度不满的,但他觉得刘繇已经占据丹阳,王朗占据会稽,孙策这半大小子未必能打过大江,吴景他们不就一年多都没过去嘛!

195年袁术对孙策盖章放人,孙策终于回到了两年前就应该走的那个线路,但是,时局和两年前已经大不相同了。

此时的国际形势,河北已经被袁绍整合的开始清晰,兖州曹操也打赢了魔鬼内乱,徐州的刘备此时被各位领导盯成娃娃抱金砖,三国几大巨头此时已经初现端倪。

别看刘备混的一直不咋地,但人家也混到徐州牧了。

三国三巨头的孙家此时还哪哪都不是。

这可能比较出乎大家传统的印象,因为在著名的《隆中对》内容中,诸葛亮对孙家的判断是“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看上去“三世”好像年份很醇厚,但是吧,其实还没人家一世活得长呢。

孙家的起步其实最晚!

孙策一边走,一边不断招兵,到吴景的驻地历阳时已经招了五六千人了。

但是,他舅舅哥哥打了一年过不去的长江,他照样也过不去。

这个时候,类似于曹操和青州黄巾对打时突然接到了那封信一样,孙策写了自己这辈子最重要的一封信,随后迎来了人生中最关键的一次帮助。

他兄弟周瑜来了。

周瑜的从父周尚,此时为刘繇的丹阳太守。

周瑜自从袁术和刘繇隔江对峙后,就去丹阳投奔了周尚。

但是!

周家汉末顶级的高门士族,在小年轻周瑜的指挥下,叛变了同样是革命阶级同志战友的刘繇。

周瑜带领着从父周尚的部曲、粮草以及过江大船,来迎孙策了。(瑜从父尚为丹杨太守,瑜往省之。会策将东渡,到历阳,驰书报瑜,瑜将兵迎策)

长江防线就这样被内部攻破了!

孙策后来筹功谢他这位结义兄弟的时候,曾经感慨万千:“我兄弟周瑜跟我是骨肉之情啊!之前在丹阳,他发兵发船发粮来帮我,我给他的这待遇根本无法报答我兄弟的恩德!(策令曰:"周公瑾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如前在丹杨,发众及船粮以济大事,论德酬功,此未足以报者也)

从孙策的角度来讲,这叫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从周瑜的角度来讲,这事就得两说了。

你家是扬州士族高门,老家舒县离丹阳隔江而望。

刘繇此时仅仅丹阳一块地盘,赶跑了孙家后任命你周家为丹阳太守,这是莫大信任与知遇之恩。

不是自己人不会把这么重要的位置交给你!你是人家刘繇的太守,刘繇打跑了吴景,让你周家当太守,这要是不叫背叛那就没啥能叫了。

周尚的态度是啥,史书无载。

以一个士族高门的长辈来讲,极大概率是不会干背叛恩主的这种事的。

1、你们是一个阶级。

2、周家是庐江人,陆康是同州的吴郡人,还是你周家的父母官,袁术孙策逼死了陆家,这是大仇。

但周瑜却为了自己的兄弟选择了背叛。

一年多的江防在周瑜叛变后被突破了。

吃着人家却反人家,那叫不义!

现在我们看孙策和周瑜,通常是这么一个角度的:

英雄少年,江东双壁。

但是,从当时整个江东的所有上中下阶层来看

袁术当初勾结孙坚这个没规矩的东西害了张咨霸占了南阳;

现在这货被曹操一路打到了淮南又霸占了江北;

然后孙坚那没规矩的儿子又为虎作伥的弄死了庐江大德七十岁的陆老爷子;

一年多也没本事打不下长江后从这边找来了周瑜当内鬼。

周家怎么出了这么个讨债孩子,他周家百年的声望都让他败光了!

很不好听,很掉粉,但事实就这样。

你周瑜要是在老家舒县招兵买马帮兄弟正面打过了长江,那也叫你的本事,顶多就是交友不慎,但那又怎样!我又没占你便宜,我凭本事打下来的!

这就是爱,它说也说不清楚!

但是,你吃着阶级红利,利用着阶级信任,然后反手一刀卖掉祖宗百年声望。

很喜欢周瑜的,一般只会聊公瑾战赤壁,打江陵。

早年的事尽量避免提,因为没法捧。

把周瑜逼到这一步的孙策本来两年前,他可以踏踏实实的结交江东士族,收兵丹阳,发展江东,当时刘繇刚来,陶谦小弟王朗刚刚进入会稽,一切其实都可以摧枯拉朽。

是他调不动吴景孙贲的部队吗?

打庐江咋就调动了呢?孙策的勇烈是世所公认,吴郡太守许贡后来信里说他“与项籍相似”,怎么可能调不动!

其实就是路选错了。

随着他去找袁术,一切都变了。

孙策开始顶着袁术和老爹的臭名头进入江东。

所有士族和当地豪族都把你看成了侵略者。

孙策相继攻克横江、当利,又打败了牛渚营(今采石矶)的刘繇,夺得大量后勤给养,成功的开辟了滩头阵地。

在陶谦死后,徐州的彭城相薛礼和下邳相笮融开始南下投奔刘繇为盟主,薛礼据秣陵城,笮融屯县南,孙策随后又一路将其相继打败,攻破繇别将于海陵,转攻湖孰、江乘,一路打到曲阿与刘繇进行决战。

刘繇在与孙策的决战中惨败,逃往丹徒(镇江),后逃亡豫章郡,孙策入曲阿,拿下丹阳全郡。

与此同时,孙坚的老部曲朱治也从钱唐成功登陆吴郡,将吴郡太守许贡击败,朱治占领吴郡,领太守事,许贡南逃于山贼严白虎。

形势貌似一片大好。

当时,孙策入丹阳后,史书中有两种记载:

一个是《三国志》中说孙策是大帅哥,笑起来真好看,像春天的花一样,让人把所有的烦恼所有的忧愁通通都忘掉,生性豁达会用人,所有人看见他都愿意为了他去死。(策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於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

有点年轻版袁绍的意思。

另一种记载是《江表传》中说孙策当时虽然是袁术的折冲校尉,行殄寇将军,但是呢,丹阳士民全拿他不当回事称呼他孙郎,百姓听说孙家大灰狼来了,吓得魂都丢了,各地长官扔了城都进山当土匪了,直到看到他军纪良好,才全都出来合作。(策时年少,虽有位号,而士民皆呼为孙郎。百姓闻孙郎至,皆失魂魄;长吏委城郭,窜伏山草。及至,军士奉令,不敢虏略,鸡犬菜茹,一无所犯,民乃大悦,竞以牛酒诣军)

看上去一个说孙策是年轻版袁绍,一个说孙策是年轻版董卓,天差地别。

但实际上并不矛盾。

《江表传》里说的更全。

孙策刚入丹阳后,所有人都是拿他当魔鬼的,直到他展现出良好军纪和宽宏大量之后,丹阳郡才尝试去臣服。

毕竟孙家在丹阳还有两年老底子,但在别的郡可就远不是那么回事了。

打下并不难,但想坐住太难了。

时间进入196年,孙策继续攻伐江东,当时有两股势力未定,一个以严白虎为首的吴郡土匪团伙,一个是会稽的王朗势力。

吴景这帮劝孙策先打严白虎再打会稽,孙策则觉得严白虎这帮土匪是盗贼,没有大志,早晚会被干掉;但会稽的王朗不一样,他是士族圈里的,而且是当年陶谦的小弟,有朝廷的正式任命,于是先去打会稽的王朗了。

孙策在夜战中大败王朗,乘船逃到东冶(今福州),随后孙策派部将贺齐追击,王朗投降。

曹操金主的会稽周家抵抗到了最后一刻,随后被灭门,就此会稽平定。

孙策后来去灭严白虎,严白虎一方面虎高垒坚守,一方面派弟弟严舆请和。

孙策同意了。

然后见面会上,孙策突然就拔出刀把桌子砍了,吓得严舆一哆嗦(既会,策引白刃斫席,舆体动)

孙策大笑听说你能坐着蹦高高,所以逗逗你。(闻卿能坐跃,剿捷不常,聊戏卿耳)

严舆认怂道:"我看见刀很害怕。(见刃乃然)

然后呢,孙策就拿手戟把他弄死了,理由很无厘头,觉得他没本事。(策知其无能也,乃以手戟投之,立死)

孙策这孩子身上这股子杀气非常莫名其妙,前合浦太守王晟据兵自保,被孙策讨灭,随后全族被诛,最后是他妈吴夫人实在看不过眼了求情:王晟和你爹是升堂见妻的情分,现在他诸子兄弟都已经被你杀了,就还剩一老头儿,你还有啥可怕的呢?(独馀一老翁,何足复惮乎)

结果,就留下这一老头,全族还是都被杀了。(乃舍之,馀咸族诛)

当时的江东大族面对孙策的侵略军时普遍是看在打不过的份上非暴力不合作。

因为我不可能把祖宗基业搭进去,或者远走世代留守的家园,但我实在是太恶心你了,我也打不过,就先这么凑合忍着吧。

而非江东的士族高门几乎无一例外的像躲避病毒一样的远离这片本来并没有什么战乱的土地。

比如后来到了蜀国的许靖,大哥坐船出海跑到了世界尽头的交州,后来又辗转去了四川。

宁可死也不在这待着!

喜怒无常的杀士族大魔王之子带领着淮泗鬼子侵略江东,对所有不服从的宗族暴力灭门,这是江东大族们的普遍看法。

孙策真的想这样吗?

他也许并不想。

他面对的更像是一个死循环,他不暴力狂屠,就压不住局势;一旦压不住局势,就会面临地头蛇反反复复的试探,而他脆弱的根基又经不起一点点的试探。

他只能通过一个又一个斩草除根的血腥新闻去镇住太多方方面面的不服势力。

其实两年前要是直接南下了,结局会很不一样。

这两年中,每一次蝴蝶效应的演化,都是往不利于孙策的地方去发展。

只不过谁也没想到周瑜会背后一刀,孙策又继承了他爹基因里的意大利炮。

但这种暴虐的镇压统治终归不会长久,反噬只是被推迟,但迟早会来。

孙策是能感觉到的。

因为他非常反常的早早在各种大事上培养自己十几岁的弟弟孙权,并经常对孙权说:“这帮同志们,将来都是你的手下”。(每参同计谋,策甚奇之,自以为不及也。每请会宾客,常顾权曰:"此诸君,汝之将也)

也许他早早的就开始领悟到自己的家族使命:既然已经错了,那就能打多远打多远,能镇多久镇多久吧,愤怒与咒骂由我来承担带走,和解的好人将来留给我弟弟吧。

我上了路,就再不能回头!



摘玉补石||东吴的小霸王——孙策入江东的无解死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