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轰“伪传统”:祝大家端午节快乐!也祝大家端午节安康!

眼看就要到端午节了,在这里先祝大家端午节快乐啊!不会吧,不会吧!都已经2023年了,还有人说端午节只能说安康吗?这个说法实际上源自2015年端午节前后在网络上盛行的一个谣言。大致意思是说端午节是一个祭祀的节日,谣言说得煞有介事,甚至还搬出了一个查无此人的乌有先生吴世公。非遗专家杨广宇教授说,要扫扫盲了,不是所有节日都只能互送安康。比如清明节、端午节只能互送安康。这段谣言编得很有水平,尤其是一句要扫扫盲了,直击痛点,毕竟谁能承认自己是文盲呢。
祭祀与快乐并存
长大后才意识到这通话写得也太现实了。假如说祭祀的节日真的不能说快乐,那完蛋了呀!中国传统节日以前就没有不祭祀的呀。即便是现在我们皖南地区的家庭,一年中最盛大的祭祀一般是过年的时候,在吃年夜饭之前都要祭祖宗的,称之为请祖宗。要是村里面祠堂或者家庙,何以宗族为单位搞祭祀呢?那过年我们不是照样说恭喜发财吗?而且正是因为过节喜庆,才需要祭祀祖先。祭祀先人,我们中国人讲究慎终追远、敬天法祖。过节的开心,我们跟新人汇报一下,我们现在过得好了。为什么我们的方言叫秦祖宗呢?就是一个美好的愿望,希望逝去的亲人能够和我们一起分享快乐。
纪念与传统
有人说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实际上这个说法也有问题。端午节有纪念屈原的含义,但纪念屈原并不是端午节的全部。而且在古代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纪念对象,有的纪念孝女曹娥,有的纪念介子推。但是纪念谁都只是节日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类似的情况还有清明节,已经完全沦为一个扫墓的节日。实际上,在很多地方的民俗里,清明只是春天祭祖的一个最后期限。比如我老家皖南,传统是清明前扫墓,一般不会选择清明当天的寒食节,一般在清明节前一天。这两节从古至今都是扫墓踏青并行的。唐玄宗有一首诗,初入秦川路逢寒时,其中说去年舆论今春早宿舍和风灼花草,可怜寒食与清明光辉并在长安道。自从官禄入秦川,真道何人不戏边。公子途中妨蹴鞠,家人马上废求签。北宋时期,众书和尚有一首诉衷情,寒食描写了寒食节塔星盛况,涌金门外小瀛洲,寒食更风流,红船满湖歌吹花。外有高楼晴日暖,淡烟浮自西游,3000粉黛,12栏杆一片云头。到了宋末元初时期的武林旧事,记载了张约斋赏心乐事,其中就有七名踏青交行。实际上,祭祀和踏青本就不是一对矛盾的事。我们今人为前人恭敬的扫墓是缅怀过去,而快乐的踏青是享受当下。这恰恰说明我们的传统文化实际上是充满活力的,并且带着一种通透的价值观、人生观。端午节也是同理。
伪传统的破除
自古以来,端午节就是一个欢乐的节日。破除这种伪传统文化的谣言,很多时候不需要看什么大部头的典籍。《水浒传》大家耳熟能详吧,第13回的梁中书与蔡夫人在唐家宴庆贺端阳的场景,荡剑盆栽绿,爱平常洪流,水晶帘卷虾须锦绣瓶,开孔雀菖蒲切玉佳人,笑捧紫霞杯,脚属堆金美女高情表预案,石烹一品果,现实新弦歌声黄奏一派身心韵美,绮罗珠翠白,两行舞女歌儿当年向马撒红牙,遍体五旬脱锦绣,消遣壶中闲,日月遨游,身外醉乾坤。再往前,北宋欧阳修有一首端午帖子诗,是端午节当天给宫里写的,才所盘中杰杨梅纵李红,共为九重乐,风俗万方同。你看,不用多说了吧。当然,我这里不是说端午节不能说安康安康,也是咱们国家由来已久的一句吉祥话,而且历史肯定比快乐要长。安康平安健康,祝福别人端午节安康肯定也是没问题的,也很合适。而且在古代,端午节也有一些不好的说法,比如说古代迷信的人认为端午节这天出生的孩子不好,因为“五月五”谐音“物”。所以有的时候一些不负责任的古代父母会抛弃这天出生的孩子。静默的名臣王振武就出生在五月五日,差一点被父母亲抛弃。最后祖父王某觉得这孩子长大了一定有出息,才留了下来,取名政务。所以无论是端午节还是清明节,祝人快乐没问题,祝人安康也没有问题。我反对的是只能说安康,不能说快乐,这个伪传统。大家不要断章取义啊。
传统文化的活力
类似的伪传统还有一个最典型的说法,就是女的不能叫丈夫“老公”,在古代,“老公”是太监的意思。甚至还有专家在电视节目里面信誓旦旦地说,这个,我的天!你但凡多看几遍《水浒传》和《西游记》都不能信。这个实际上在今天的网络上,类似的伪传统还是不少的。比如模仿日本的和果子来冒充所谓的糖果子,说是唐朝的面积。实际上,唐朝的面点又不是没有出土文物。新疆的气候完美保存了唐代的甜品。大家看着这些文物的图片是不是觉得很熟悉呀?没错,很多地方都保留了类似造型的甜品,比如这个饺子造型的甜品,咱们国家西北的甘肃到岭南广东都有,这个叫塘角,什么叫风俗万方同啊?战术后仰,我经常怀疑这个“唐”会不会是唐字的讹传。还有这个看起来像是个羊角型带线的,你看这不就是北方流行的传统甜品羊角蜜吗?还有这个,这个是宝相花月饼,和今天的广式月饼比起来呢,就是纹样不同,当然限量肯定也不同,但是基本造型没有变。实际上,日本还真的保留了传统的糖果子做法,你看反而和咱们今天的一样。所以当咱们国家某些人搞的糖果子被日本人知道了,反而闹了大笑话。类似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比如庙里卖的护身符不叫护身符,非要跟日本人学叫御守;吃的饭菜不叫饭菜,跟着日本人学叫料理;要不是网友抵制日式的枯山水,都要修到小雁塔下面去了。除了和日本相关的东西之外,还有很多,比如今天流行的汉服。马面裙是明代常见的女装形式,当然我尊重大家的穿衣自由,没有说男的不能穿。今天不是古代的男生,穿JK洛丽塔也没什么问题对吧?问题是总有一帮营销号说,马面裙在古代野生男装。今天这些人穿的马面裙就是明代的女装裙,明代男子裙也有,比如说穿在里面的衬裙,还有穿在外面的围裙、战裙,但是都和今天流行的马面裙有明显的区别。今天这些男生穿的马面裙就是明代的女装。当有人站出来说这些东西的时候,总有一帮人跳出来说这些东西是中国的传统。现实里哪有人议论纷纷,最后达成一致呢?大家只会觉得这孩子童言无忌不懂事。我们中国文化是活的,是传承不息的。我们有自己从唐代传承至今的面点,更有自己传承不息的节日。也有一群爱好者、研究者认真复原的传统服饰。唉,不多说了,大过节的。总之,祝大家端午节快乐,也祝大家端午节安康。对了,问一句,你们那边粽子吃什么口味啊?甜的还是咸的?大家在评论区里讨论讨论嘛。哎,你问我爱吃甜的还是咸的呀?我爱吃白米粽子,什么都不放的。嘿嘿,好了,本期视频就先到这里。观众朋友喜欢的话,记得关注转发,一键三连。我们下期再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