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作完结在即! 《进击的巨人》到底有什么深度?
今年4月9日,巨人即将迎来第139话也就是最终话,这个十一年的传奇系列也即将迎来传奇的完结。那么这部作品到底有什么深度,而它多年以来长盛不衰的魅力又是什么呢?

巨人的出现可追溯到两干年前,尤弥尔·弗里茨与“大地的恶度"签下了契约,获得了最初的巨人之力,尤弥尔死后其力量分成了九份,也就是包括进击的巨人在内的九大巨人。继承巨人之力需要继承者成为无垢巨人(俗称"无脑巨人" )并吃掉上一任巨人之力的持有者,获取其脊髓液,随后便可恢复人形,继承力量的同时也会获得部分前任的记忆。持有巨人之力的人只有十三年的寿命,若没有直接继承,在现任持有者死后,巨人之力会随机出现在一位新出生的艾尔迪亚人身上。
帕拉迪岛上游疡的无垢巨人(包括奇行种),均是被注射了巨人脊髓液的普通艾尔迪亚人,其目标只有吞食人类,因没有消化系统,会将吃掉的人类残骸集中吐出,绝大多数巨人只能在白天活动,唯一弱点位于后颈,除了直接削掉后颈肉,其余任何部位受到伤害都能自动恢复。
退守帕拉迪岛的145代弗里茨王用巨人之力建起了名为玛利亚、罗塞与希娜的三重高墙,人们忘记了真正的历史,以为墙外没有人类,且巨人会永远被阻挡在外,直到超大巨人的突然出现打破了百年的安逸, "那一天,人类终于想起了被巨人支配的恐惧” 。

《进击的巨人》以艾伦与三笠等墙内住民的视角,展现了人类为了种族的存续以及对自由的向往而与巨人进行的战斗。然而随着巨人之力的出现,众人原有的认知被接连出现的谜团所动摇,过去的战友成为了敌人,真正的历史也被雪藏。各方势力刻意隐瞒,不同的阵营都有着必须前进的理由,众人命运悲剧性的交织击碎了善恶分明的界限,这个残酷的世界犹如一个布满矛盾的人性试验场,冷静且不加掩饰地映照着现实。
围绕着巨人之力这样的绝对力量,加害者与被害者之间的身份转换无数次地在历史上轮回,仇恨如同火炬一般在胜者的手中传递,它既扮演着反抗时的正义之火也时常论为点燃下一场悲剧的烈焰,仿佛需要被鲜血润滑的命运齿轮,无情地保持着转动,使得重复的惨剧持续上演。
马莱国是个典型的军国主义国家,逼迫国内的艾尔迪亚人住进被严加着管的雷贝利欧收容区,必须佩戴表明自己身份以及等级的抽章,因为官方宣传的历史而被打上了“历史罪人”的标签,这样极端的民族政策很容易令人联想到纳粹时代的德国,艾尔迪亚人则是犹太人。然而民族间那些在漫长历史中盘根错节的仇恨却从未消散,并持续影响着今日的世界。
“洗脑”在巨人的世界中成为了略显悲悯的指责,然而无论是帕拉迪岛还是马菜,是通过控制论还是实际意义上的记忆清洗,双方既控诉着这样的手段又都将其为己所用,正是如此忤逆人性的政策才催生了《进击的巨人》中无数的个人悲剧
在马菜国内的艾尔迪亚人被视为“恶度的后裔” ,其经受的所有不公正对待都被教育为“赎罪"之下的理所当然,而成为"荣誉马莱人”的制度不仅将弱等民族的概念进行公开的合理化,还满足了马菜当局在对外扩张时的军事需求。

代代相传的仇视教育,使得国内民众对艾尔迪亚人也怀有难以化解的仇恨,讽刺的是收容区的艾尔迪亚人绝大部分也认同了这种仇恨,并将其归结到帕拉迪岛的同胞身上,认为岛上的人才是真正的恶魔,也是自身苦难的真正根源。
弥漫的仇恨情绪随时可以根据马菜当局的需要而点燃成为极端的狂热,对内对外都起到了转嫁矛盾的作用,且因手握巨人之力,这样的独断专行无法得到任何势力的有效制约,只能在泥潭中越陷越深,而这不仅是前三季一切悲剧的起源,也在最终季中导致了更加惨绝人寰的灾难,极端的民族主义与沙文主义,换来的就是变本加厉的反噬。
早期《进击的巨人》受到的“宣扬军国主义”的质疑,如今已经烟消云散,作品倒是通过更为宏观的冷静视角对历史仇恨进行了反思,其揭示了战争思维如何去异化裹挟在其中的个体,善良的人又是如何坚信着自己心中的正义而成为了他人眼中的恶魔。
谏山创在此前的采访中曾经说过: “有时候,时代的确是需要人们拥有勇猛战斗的思想,可是随着时代变迁,仍旧坚持这种思想的话,又会变得如何呢? ”在利益相互交织的灰色地带中,无论是任何一方,持续不断的前进总会引发更多的冲突,即便是出于对正义与自由的执着。出于人道主义等不同原因而产生的犹豫则终归会令人陷入被动,这样的矛盾在最终季中被推向了顶峰,这一内核早在阿尔敏所说的“什么都无法舍弃的人,什么也改变不了”中便已初现端。
这样的讨论得以严肃进行,得益于《进击的巨人》从一开始便呈现出的残酷世界,如今回过头重新看前三季,不仅会发现那些早已埋下的伏笔以及对于人物刻画的全新解读角度,还会发现故事对于巨人食人的骇人刻画在追求感官刺激的同时,也完全服务于上述的内核讨论,即创造了一个严肃对待“死亡”的世界。
在这样的世界中,所谓的“主角光环行为”会受到无情的惩罚,艾伦满腔怒火的冲锋换来的结果就是被巨人吞噬,这种在热血漫中经常出现的行为没有换来奇迹,反倒是艾伦为自己的鲁莽付出了代价。这正是本剧内核得以被严肃对待的前提-即人物要为自己的每一个行为付出实打实的代价。
战场上丢掉性命的绝不仅仅是某个路人甲,而是一个有着自己的梦想,甚至也曾幻想自己会是故事主人公的活生生的人。
赋予死亡其应有的分量,会令剧中的每一次“胜利"更加令人印象深刻,例如玛利亚之墙夺回作战,其成功靠的不是天降奇迹,而是调查兵团每一位敢于献出自己心脏的勇敢战士用命换来的。正如艾尔文团长率领新兵进行的最后冲锋,巨人的“燃”总是被笼罩在悲壮的情绪之中。
观众同样也会更加理解战斗双方心中所承受的痛苦,尤其是曾与艾伦等人朝夕相处的莱纳,被马莱灌输的世界观在他来到帕拉迪岛生活后就已出现了动摇,还要终日徘徊于两种对立的身份之间,承受着那份难以消磨的罪恶感。
在“马菜篇”逐渐拉开帷幕后,这种个人被迫承担历史恩怨的悲剧性愈发明显,无数的个人悲剧与盲目愚味的大多数共同组成了一个扭曲的世界秩序,其建立在强者对于少数弱势群体无止境的压迫之上。
以艾伦为中心所展开的对于“自由”的探讨,便是在这样的架构上一步步推进,这也是《进击的巨人》另一个不可忽视的议题,巨人原本是艾伦追求自由的最大阻碍,然而不仅艾伦本人也化作了同样令他人恐惧的巨人,那些被斩杀的巨人也是同胞的化身,于是本剧的核心矛盾也自然而然地从人类与巨人转移到了更为严肃的人与人的斗争。

作为其第一部连载作品,速山创在《进击的巨人》中所展现的叙事能力可以说是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步,大量的插叙与倒叙配以巨大的信息量,加上严丝合缝的伏笔设置,将本就有足够深度的内核通过讲述而赋予了独特的文学魅力故事足够精彩,不仅在于信息量本身,还取决于早已做好整体架构的作者选择怎样的叙事视角以及把握信息放出的节奏,贯穿作品的“现在可以公开的情报”就是其叙事魅力的代表性操作。
《进击的巨人》以艾伦等人的视角展开,观众与副中主要人物一样面临着极度的信息匮乏,对于世界的认知仅停留在眼前的高墙与突如其来的惨剧,随着故事的逐渐展开,每一个谜团中仿佛都隐藏着一块儿拼图,环环相扣最终展现出真实世界的冰山一角,在这一过程中读山创赋予了作品浓烈的悬疑色彩,随着掌握信息量的增加观众对剧中人物的行为也会不断产生新的认知。
已经开播的最终季更是速山创在叙事上一次大胆的尝试, “马莱篇”以四年的时间跨度以及全新人物的视角展开,将曾经在记忆与他人口中的“海那边的敌人"直接拉到观众眼前,讲述同一场战争的不同立场,在快速丰满原有人物的同时也铺开了这场对抗的全貌,而原本针锋相对的二人也成为了对方的镜像。

除了几位主要人物的刻画, 《进击的巨人》同样是群像塑造的优秀范例。
为了人类存亡的大义可以赌上一切的艾尔文团长,看似早已献出了自己的灵魂,即便这样的他却有着追求世界真相的私欲与对下属的愧疚;给人第一印象冷酷且难以接近的兵长,也会因为一位母亲的笑容而稍显宽慰;连起初就像是工具配角的基斯教官都被赋予了一条完整的人物弧光,还承载着剧中对于人生态度一个独特的思考角度,从愤世嫉俗地认为自己与众不同,到承认自己终究难敌平庸,一度选择成为旁观者,但在最后仍旧奋力一搏。
萨沙救下的少女目睹三笠击杀巨人的孩子,甚至是起初展现了人性缺点的利布斯商会会长,每个不起眼的人物都有着合乎逻辑的个人选择,关键的转变也可以在人物过往行为及性格中找到根据,这也可以被视为谏山创与我们进行的“情报游戏"的一部分。
如此细致的人物塑造,使得偏向政治惊悚的王政篇拥有着不输严肃政治剧的说服力,最终季中更加激烈的派别裂变也因此站稳了脚跟,在故事加速收尾的同时避免了《权力的游戏》最终季式的翻车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