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梅泰纪年》(THE COURT CHRONICLE OF THE KINGS OF MANIPUR)介绍译文(1)

2023-07-25 22:28 作者:saltfish子  | 我要投稿

前排提示:梅泰(Meitai)即曼尼普尔王国,《梅泰纪年》原著为古梅泰文,后译为孟加拉文与英文,今尚无中文本。 翻译的介绍部分来自英文本。

曼尼普尔邦书写的历史

曼尼普尔邦位于印度东北部,与缅甸接壤。该州面积约8500 平方英里,由一个中央山谷组成,是梅泰人(Meiteis)的传统家园,周围是部落民居住的山脉。这些部落由许多不同的群体组成,后来观察者将其归为那加(Naga)和库基(Kuki)这两个大部落。目前当地人口约为200万,其中三分之二是梅泰人,三分之一是部落民。梅泰人是由七个(最初是九个)耶克(Yeks)(注:耶克意为曼尼普尔邦原住民的部落集体)或氏族组成的联盟,随后在梅泰宁托贾耶克(Meetei Ningthouja yek)的统治下聚集在一起,整个国家也因此而得名。众耶克有自己的神灵(lai),其中一些可能是被神化的祖先。有一位至高无上的神萨纳马赫(Sanamahi),他也有其他反映他属性的头衔。当地的查克帕(Chakpa)人可能是母系社会,崇拜母亲女神莱马伦(Leimaren)。尽管印度教从18世纪开始在这里获得了优势地位,但对所有这些lai的崇敬仍然在今天的梅泰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arratt 1980; Parratt and Parratt 1997)

《历史》(Cheitharon Kumpapa)(或Cheitharol Kumbaba,以下简称 Ch.K.)记录了直到1955年王权结束为止有关国王和国家的事件。它声称当地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33年,尽管我们将看到前面的部分是有问题的。相对而言,关于曼尼普尔邦早期历史的记载很少,而且所写的内容往往不准确。英国于1835年在曼尼普尔建立了一个政治机构,1891年他们入侵曼尼普尔,但并未吞并该邦,而是保留了一定程度的政治控制权。1947年8月,曼尼普尔邦重新获得完全独立,并与特拉凡科(Travancore)一起成为印度次大陆上第一个以完全成人选举权举行选举的邦。选举产生的议会成立,国王担任立宪统治者。1949年10月,曼尼普尔邦被印度接管。

成文的记录从英国殖民时期就开始有了。其中一些非常重要(特别是Pemberton 1835;McCulloch 1859;Brown 1874)。但它们所包含的早期信息必然是二手的,而且不是特别准确。对于前英国时期,Ch.K.是我们拥有的唯一具有重大历史价值的来源。曼尼普尔人自己书写的历史在二十世纪开始出现。大致有两种倾向,两者都有明确的意识形态议程。较早的一个在某些圈子中仍然具有影响力,其与宫廷婆罗门普拉拉特潘·阿通巴普·夏尔马(Phurailatpam Atombapu Sharma)有关。他的大量著作都有相同的议程,即回顾婆罗门印度教(在1920年代和1930年代变得尤其显著)对曼尼普尔邦历史最早时期的影响。对于这个理论没有证据。以柴坦尼亚毗湿奴派(Chaitanyite Vaishnavite)形式出现的印度教仅在1700年左右才开始在曼尼普尔邦出现(Parratt 1980:135-66)。事实上,阿通巴普和他的弟子重写了曼尼普尔邦的早期历史,包括Ch.K.的印度教部分,以支持他们自己的论述,并以此推迟了整整一代人对曼尼普尔邦历史的认真研究。20世纪50年代,曼尼普尔邦与印度合并后不久,出现了一种不同的解释,但仍然保留了阿通巴普理论的许多要素。这些作家从根本上来说是曼尼普尔邦融入印度主流的辩护者。总的来说,他们是国大党的支持者,并重新解释了早期曼尼普尔邦的历史,以支持他们的论点,即该国一直共享印度次大陆的文化。这是不正确的。在语言、种族、文化和历史上,曼尼普尔邦(像东北地区的大部分地区一样)与印度本土截然不同。1991年,冈古梅·卡布伊(Gangumei Kabui)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创造性地利用了口头神话和传说,试图重建早期历史的各个方面。进入现代,曼尼普尔人也有几部重要的学术著作。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作者都没有使用古梅泰文(Meetei Mayek)的P. Ms版本的Ch.K。所有这些文章都依赖于将编年史音译为孟加拉语的版本,我们将在下面讨论。这导致了一些有问题的解释,尤其是在英国殖民前的时期。


梅泰编年史的性质

编年史的标题Cheitharon Kumpapa反映了梅泰的计数和记录方式。Chei的意思是“一根棍子”,thapa(thaba)的意思是“放置、放下”。古代曼尼普尔邦的计数是通过放置木棍来完成的,木棍代表基数。因此,切塔帕(Cheithapa)的意思是放置棍子来帮助计数。Kum意思是一段时间,动词paba意思是读或算(文本实际上是kumpapu,最后一个后缀表示该对象)。 因此,编年史的标题表示“放置棍子或使用底座作为计算时间段、年份的手段”。

Cheitharon Kumpapa属于民族编年史的范畴,这种编年史在东南亚并不罕见,但在印度本土却很少见。编年史指出,公元 1485年,凯姆帕(Kyampa)国王在与蓬国(Pong)(位于现在缅甸北部的一个古老王国)国王会面后,开始使用切塔帕方法记录宫廷编年史的准确细节。(然而,文本并不意味着对 Ch.K.的保存是从那时开始的)蓬国的编年史似乎已不复存在,但在彭伯顿1835年出版的关于印度东北边境的书中详细引用了它。蓬国几乎可以肯定是起源于中国南方的移民,它位于云南边境和俯瞰卡波(Kabaw)山谷的山丘之间。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梅泰也从同一方向迁移到了现在的土地,时间可能早于基督教时代。中国史学现已得到充分证实,保存此类编年史的做法最终可能要归功于中国人。我们在曼尼普尔邦的邻国中发现了类似的编年史,阿洪姆的布兰吉(Buranji)也许是同类文献中最重要的文献之一。当阿洪姆人在公元十三世纪进入阿萨姆邦时,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文字。当时有许多布兰吉:有些是家族史,但更重要的是,很多毫无疑问是根据早期记录,在国王的命令下编撰的。在缅甸,《琉璃宫史》是一部类似的皇家编年史,而特里普拉邦则有拉杰马拉(Rajmala)。

Ch.K.是曼尼普尔邦国王的宫廷史,它声称梅泰王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33年,到1955年最后一位国王菩提旃陀罗(Bodhchandra)为止。正如我们将在下面展示的,编年史的前半部分在年代和历史性方面都存在问题,尽管其中包含的信息对于重建曼尼普尔邦的早期历史仍然有用。在这一部分里,国王统治的土地不称为曼尼普尔邦,而是使用术语“Meetingu”(字面意思是“梅泰之主”)来表示“国王”,表明编年史本质上是Meetei历史书写的宝库。它反映了梅泰同其他耶克或氏族群体以及民族相区分的观点。其中一些可能是前梅泰人(如查克帕人和洛伊人Loi),其他人今天被归类为“部落”(如马拉姆人Maram和唐库尔人Tangkhuls)。 随着时间的推移,梅泰耶克征服了其他耶克,组成了一个联盟,联盟的君主来自梅泰。因此,他们被称为“Ningthoucha”(宁托贾),即皇家,而“梅泰”这个名字也适用于整个联盟。查克帕人和洛伊人被同化,而山地民族则与梅泰人结盟或成为朝贡者。因此 Ch.K.的前半部分本质上讲的是梅泰人在曼尼普尔邦山谷和山地扩张的故事,以及耶克和部落逐渐融入他们的王国的故事。因此,像大多数皇家编年史一样,它在记录的事件上是有选择性的,特别关注国王的出生和死亡,以及他们为国家发展做出贡献的主要功绩。

凯姆帕国王(塞迦纪年1389–1430/公元1467–1508)引入的切塔帕年代测定体系通过以某个人的名字命名每年来实现准确的年代测定,而该人的名字就是切塔帕。切塔帕系统是使用卡利塞种历纪年的。从塞迦纪年1407/公元1485年起,Ch.K.不仅记录了切塔帕姓名的年份,还记录了每个事件的月份和月份的日期。自此这部编年史的基本历史真实性似乎得到了保证。

编年史的早期部分,即凯姆帕即位之前的事件,似乎是在Chingthangkhompa(又名巴吉亚昌德拉Bhagyachandra或杰·辛格Jai Singh)统治时期重建的。文本中的注释位于Punsipa国王统治末期和Ningthoukompa(塞迦纪年1354/公元1432年)统治之前,表明在Takhen Ramcharan年(塞迦纪年1702/公元1780年)巴吉亚昌德拉委托重新编译了 Ch.K. 的部分内容。“已经散佚。”此时插入的注释表明,在巴吉亚昌德拉的混乱统治期间,曼尼普尔邦多次遭到缅甸人的攻击和占领,编年史的保存受到干扰,早期的内容要么丢失,要么被毁。更持怀疑态度的观点是,这部分从未以书面形式存在,并且实际上是在当时编写的,尽管这不太可能。无论事实如何,很明显,巴吉亚昌德拉的抄写员的任务是书写或重建曼尼普尔邦的原始历史,大概是根据口头资料和记忆,也许也根据分散的书面记录。正如人们所预想的一样,在这种情况下,Ch.K.这一部分的材料是非常粗略的。出于历史目的,不能认真对待所有这些国王的统治时期。有些人在位时间过长,达到90或100年甚至更长(也许只是为了表明在位时间较长),而且年表上也存在一些空白。此外,我们也不清楚我们是否仅仅讨论一个王朝,甚至只讨论宁托贾,因为他们父系的名字经常被提及,而母系的名字则被完全省略。我们或许应该得出这样的结论:《曼尼普尔国王宫廷编年史》中Ch.K.的这一部分。提供了一个便利的框架,一种历史建构,作者将被记住的国王的名字和归因于他们的功绩融入其中。这些可能是传奇人物,取自最终组成梅泰联盟的所有耶克人的传统。征服的故事占主导地位,大概是为了为梅泰国王对曼尼普尔河谷和山区以及一些邻国的其他耶克人和人民的宣称提供历史依据。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一部分为我们提供了梅泰宗主权逐渐扩张的方式的线索。可惜根据我们目前的研究状况,目前还无法确定一些被征服的群体以及与梅泰人接触过的其他群体。

这里翻译的部分,公元33–1763年(截止于一位来自印度,担任国王顾问的外国人与英国东印度公司第一次接触的日期),也在一定程度上涉及了梅泰与邻国的关系,Mayang(卡恰尔,孟加拉德什)、Kapo(卡波)、Khamaran、Kakyen(克钦,上缅甸的一个掸邦)、蓬国(另一个掸邦)、Aawa(阿瓦)、Khaki(中国南部)、Tak hen(特里普拉邦)、Tekhao(阿洪姆)等。来自东西方的许多不同种族的移民群体的定居、出于行政目的的土地细分、宪法的制定、行政权力下放以及在王室压力下强迫人民皈依印度教,也在书中有一席之地。显然,每一个身体健全的人都参与了保卫国家和服务国家的活动,国王本人也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他们。经济掌握在女性手中,而男性则从事国防和战争,在男性缺席的情况下,女性甚至也参与保家卫国。编年史的作者也意识到了环境问题。森林管理、保护许多树林和野生动物、河流排水和疏浚、开挖新运河、改善稻田灌溉、定期维护现有道路和修建新道路等等,是上述条目的常见叙述。人们好战、勇敢、热爱户外、热爱运动。野餐形式的休闲活动是参赛项目的常见内容,此外还有狩猎、赛船、马球、曲棍球甚至残疾人运动等运动。他们既是农业民族,又是水上民族。有关引入不同刺绣和编织图案的条目也记述了女性参与的手工业和她们的创造力。人民是平等的,国王和他的家人,包括女性,以及普通民众都被记录成为了土地的利益而共同努力的形象。不过这幅图景也有消极的一面,主要出现在关于王室中不同母亲渴望王位的兄弟之间的不信任和嫉妒的条目中,这种现象在其他民族或国家的古代历史中并不罕见。梅泰王位继承中没有长子继承制的规则。


《梅泰纪年》(THE COURT CHRONICLE OF THE KINGS OF MANIPUR)介绍译文(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