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数学联赛秘籍|林强老师——12年竞赛学习的经验之谈

2020-06-17 13:44 作者:筑梦计划强基竞赛  | 我要投稿

竞赛和高考精力如何分配?

数学联赛一试该怎样准备?

今年如何应对联赛安排变化?

从竞赛学习者到教学者,学而思网校数学讲师邹林强已在竞赛界摸爬滚打十余年,这篇文章是邹老师关于数学联赛一试的分享,在这里他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倾囊相授,干货满满!

 

邹老师开讲啦

 同学们好,我是学而思网校筑梦学院数学竞赛的主讲老师邹林强。临近2020年高中数学联赛,今年受疫情影响联赛有很多的变化,下面我从个人经历、今年变化和应考准备三部分跟大家分享关于2020数学联赛的有关信息。

个人经历

我参加数学竞赛的“赛龄”比较长,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习奥数,那会儿我们还叫思维体操。由于获得了国奥赛、华杯赛的一等奖,我得以在小升初的时候进入实验班。到了初中,我也一直在坚持学习数学竞赛,此外还同时学习信息学竞赛,获得了初联一等奖、“我爱数学”夏令营一等奖、NOIP普及组一等奖和提高组一等奖的奖项。

现在的同学们相对于我们越来越聪明,学习时间越来越早。不过仍然受到年龄影响,对于较抽象和复杂的问题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小学其实很难正式接触中学竞赛相关内容,而高中的时间比较紧张,所以初中可以视课内压力在竞赛学习上多投入一些,有精力甚至可以多学几科。到了高中,我深刻认识到,四川教育力量还是比较薄弱,而且自己精力不济,因此放弃了信息学,专攻数学竞赛。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通过了高联省一并获得CMO银牌保送至南开大学。在高中学习竞赛时,相对而言就需要大家更好地给自己做目标规划。首先是目标的确定,在这方面不同的学科和地区是大相径庭的。首先当时省一都有保送资格,不过需要通过不同学校的保送生考试,另外当时自主招生的面还比较窄,因此在高中的学习过程中,我选择了一门竞赛与高考并重的学习策略。以我当年的经历来看,当时四川的整体竞争力不算强,尤其信息学刚刚起步,基本上参赛获奖的几位同学我们都互相认识,但是出省缺乏竞争力,这也是我为什么放弃信息学的原因。而数学竞赛相应的学员基础以及学习氛围都要好很多,因此我选择以数学竞赛学习为主。

在现行的政策上,我建议大家在高中阶段不能放松课内的科目,保障高考不受影响。此外,受精力所限,最好选定一门学科竞赛精钻,其他科目可以在课内的基础上稍微拓展。

当然,以上都是过往学科竞赛的老黄历了,今年受疫情影响我们的赛程已经发生了很多变化,这给接下来的准备也带来了相应的变化。首先是强基计划目前的政策,让学科竞赛的目标基本锁定在了进入省队获得银牌以上奖项和通过学习一二试内容拿到省一,这些奖项能够帮助学生在校测中获得先机。那么不管以上哪一个目标,顶多在二试的内容中会有所侧重,一试都应该把目标定在90分以上。

从我自身的学习经历来看,当年省一保送的时候有不少的同学会在联赛前停课,不过现在联赛时间已经调整到了九月中上旬,因此缺乏这样一个返校调整状态的时间,所以反而不建议大家在联赛前停课搞竞赛,成功进入省队的同学,在冬令营之前可以做一个集中冲刺。

今年变化

今年受疫情的影响,各省的预赛筹备都有一定的困难,很多省份都将名额分配到校,因此首要解决报名的问题。如今距离今年联赛还有100天,备考今年联赛已经迫在眉睫。在当下这个时刻,如果今年已经高二的同学,那么暑期还需要参加一些区域性的竞赛(比如女子,东南,西部)以及高校的学科营(清北的夏令营),可以优先以二试及其以后的内容准备为主。

如果是精力集中在联赛,首先确保我们一试相关内容已经有过一个完整的学习,基本在这个状态下我们不用专门针对各省的预赛做准备,因为每个省的预赛的赛制基本上都会和一试差不多,会添加部分二试内容,不过一试部分的难度是低于联赛的。个别省份出于选拔效果,会设置特别难的压轴题,不过通过预赛只需要解决前半部分就没有问题了,所以我们准备一试的同时也就帮助预赛的准备了。

应考准备

关于整个一试备考周期,第一部分就需要确定对过往风格的把握,虽然联赛真题绝大部分我们已经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练习过了,不过把试题放在一张完整的试卷和放在知识模块来看建立起来的认知是不一样的。需要梳理出赛制的变迁,命题人的变化,从中筛选出主要具备参考价值的信息。比如数学联赛从2009年后改为现在的一试120分(8填3解),二试180分(4解答);从2013年后联赛命题由各省数学会承办变为数学会统一命题,因此就需要梳理最近的联赛知识点,判断近年的试题风格变迁,从中把握到今年可能的试题趋势。

 

第二部分就是系统性的复习,这部分和我们学习有区别,学习的时候我们会以知识为主,重点通过问题学方法,复习的时候就根据过往梳理的重点来答题,尤其一试的填空题,即使不会做但有一个正确的答案也没有问题。当然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搭配上模拟检测和学长的经验介绍。模拟检测在之前我们是起到预判分数和检验学习成果的作用,不过这一次重点在于查缺补漏,及时找到自己的漏洞进行突击。不过市面上的模拟检测并不是非常贴切,比如有的难度比较高,甚至已经达到CMO难度;有的原创性比较弱,虽然一试的问题大同小异,不过一模一样的问题还是无法测评自己的状态。所以还需要专门准备恰当的模拟试卷定时完成。另外就是学长的经验,一试是非常讲究应考策略的,因为时间非常紧张所以怎样合理分配时间是重点,如果有学长倾囊相授的话可以节省时间快速掌握技巧。

建议大家在考前3-2个月都可以持续准备一试,在复习期间建议保持每周一套一试模拟试卷定时完成并分析自己的遗漏进行复习。到考前一个月时可以稍微做偏简单的试卷,保持状态就好,同时选定二试模块突击。

最后作为一个过来人,给大家介绍一下我自己在做一试试题时的经验:在充分练习之后,大家可以发现所有一试问题不会有太多的逻辑障碍,基本思路推导就在一到两步,不会超过三步。因此我们训练的目标就在于拿到一个一试问题可以直接条件反射思路,将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计算解答上。一般一试的8个填空题可以比较明晰的分成4个类别,第1、2题基本是非常常见的题型,可能设问方式略有差别,这两个问题的难度确保高考的同学也会做出来,不过他们可能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方法会初等一些,只要作答时间超过2分钟就可以判断自己应该没有找到合适的答题方法;第3、4题基本会是一试重点模块的基础知识,这两个问题的难度与1、2题没有差异,复杂程度会较高一些。相对而言,第5、6题的思维难度会高一些,这些问题我们分配5分钟左右时间都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情况,不过这些问题都是不能够跳过的,如果这些题目有卡顿那么往后一定会更加复杂,不过在正式掏笔计算之前我们可以判断自己的计算思路是否在合理的耗时区间内,以此来判断方法优劣。最后的第7、8题难度完全可能高于解答题,通过性价比不高,这两个问题如果不能直接反应思路就建议大家先做解答题,做解答书写过程带来的成就感远高于没有得到答案的填空题,因此可以在作答过程中调整状态。

关于一试的解答题,分值较重,而且前2题的难度基本都是一些比较成型的不等式、数列,这也是必拿的分数,近年的一试压轴题有需要大家试试思路的,因此至少需要分配20分钟左右时间,如果时间不够充足建议可以先回头检查一下。

以上就是我从初中开始的数学竞赛的经历回顾与经验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给同学们一些启示。最后,祝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在学习数学竞赛的过程中获得乐趣。

 

公众号:学而思网校高端(ID:XESWX_GD)

B站:学而思网校筑梦计划

微博:学而思网校筑梦计划

知乎:XES筑梦计划

头条/西瓜号:学而思网校筑梦计划

 


数学联赛秘籍|林强老师——12年竞赛学习的经验之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