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衡水学子一句“土猪拱白菜”,为什么显得如此刺耳

2023-04-01 20:11 作者:bili_70485435281  | 我要投稿

如果不是有“猪拱白菜”的比喻,衡水那位高三的发言可能不会掀起这么大的波澜。

高考前夕播出的讲话,贴着“衡水学霸”的标签,背后寓意着刻苦学习、奋斗、全力以赴。按照惯例,应该是一管好的鸡血。

他说“我要成为父母的骄傲”,说“努力活成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样子”;

甚至为“富家子弟”说几句“穷人家的孩子”语录:“谁说他们是花花公子,不知上进,只顾吃死,他们往往比你还努力。”

但流量只选了这句话:“我是农村来的猪下定决心要在大城市拉白菜。”

一个不合时宜的比喻,让这位高中生一下子走上了风口浪尖。

人们尖锐地嘲笑他是“凤凰男”,“拿了慕容复的剧本”,“凶狠仇恨”。

甚至还有“城里人”开始未雨绸缪,“我女儿以后一定要远离这样的人”;

一个严格按照首尾背诵的高中生演讲,突然被解读为“真相””在无数大人的眼里。

但不管怎么看,都不过是一个成绩不错的“穷学生”,被人牵着穿着校服参加了一场烟熏火燎的成人派对。

01

“我有一个难看的梦”

“猪拱白菜”这种说法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些不友好的概念,我也不打算原谅。

我自己也听过这样的话:“进入大学后,你会有很多好伙伴。”“去北京上海什么都有。”

还有更直白的:“城里找人。”“得有好几套房子。”

作为一个穷人家的孩子,上大学对我来说是一件很功利的事情。

我渴望离开家乡,走出农村,去飞行,进入写字楼,去旅行,去拍照,去爱上会弹钢琴,懂加缪,好好工作的年轻人。

厨房装个抽油烟机,在家学红酒煎牛排。

在书本上、电视上看到的人和事,在家乡是没有的。所以我想上大学,去大城市。

我的梦想和“龚白菜”没什么两样。它根本不优雅或体面。

学校里的老师们,家里的长辈们,没有人认为上大学的功利主义有什么问题。

大人是这样想的,孩子是这样教育的。

考上一所好大学,可以改写命运,改变一切,当然也可以改变对婚姻和爱情的选择。

是宏大命运中的细节之一。对于普通人来说,比职业前景、收入上限、兴趣圈等细节更具体。

他们对“公白菜”在性别问题上的侮辱意义并不敏感。看完整个演讲,这句话更像是(我觉得)是接地气版的《大志》。

北上广深之外,到处都有普通人坚信高考可以改变自己的人生。

但是如今,呼喊这种改变人生的野心,表达自己的功利欲望,越来越不合适了。

这位同学在演讲中直呼穷人和富人的区别,收获的不再是十年前的那种情绪。

是主持人评论的“炫耀苦难”

最有意思的是,这个演讲发生在一档综艺节目上。

邀请什么样的嘉宾,需要什么样的稿件,上台前经过了无数的考虑。

这位同学拿了一篇经过多次审阅的演讲,为自己和同学们对“高考机器”的疑惑辩解。


整篇演讲是一个复杂的产物:

他所背诵的梦想,是小镇人民的现实期盼,是衡水模式的动力和目标;久经考验的鸡血模板;

他对大城市的想象和“种白菜”的决心,才是这个社会能给提问者的真正回报;

要坚定的样子,适合镜头选择。

十年前,这还叫“热血沸腾励志”,如今世事变迁,人们看到的只有“咬牙切齿,满腔仇恨”。

“我不甘心做一个农村人,我要在大城市发展,别人有的我要有。”这个梦想并不是什么新鲜事,而且一直在发生。

为什么这次失败了?

或许并不是他的欲望本身有什么问题,也不是“生长白菜”这个比喻如此令人不安。

是这个时代不再接受这种“不得体”的手势了。

02

《做一道题改变命运》的故事之前被称为《农村进城》

有人评论说这个孩子代表了小地方的仇恨教育。

讨厌人,嘲笑别人,穷困潦倒,富足养良心,总之就是小人心态。

没有人否认他说的是真的,小地方的学校“两间房三个年级”,“英文老师是中文老师的客人”,“连火车都买不起你自己买票,他们已经告诉你父母登国外的航班了。”

否定了他对这种差异的不满。

大城市的舆论场向来对小地方的人有着默契的注视。

挣扎可以,但一定要优雅。

用正派人听得懂的方式说话,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努力。你可以有欲望,但你必须知道如何衡量。

不要心胸狭窄,不要长着丑陋的脸,不要谈论出生不公平,不要自怜。

不要太嚣张,像《人民的名义》里齐同伟喊着要拉拢田半子。

祁同伟这样的人,当年被统称为飞出山巢的凤男,被贴上了无情、无情、残忍的标签。

现在山巢消失了,小镇崛起了,提问者的评价是成绩好,见识低,除了努力学习,没有其他长处。

一个山窝和一个大城市面前的小镇没有太大的区别。

对他们的嘲讽、嘲讽和防备,这些年都没有变过。

多年前,《山城棒棒军》就有这样一幕,城里的出租车司机在闹市中出了点小事故,打开车门抓住了路边的手杖。

“就你们这些傻农民进城把路堵死了,开车要费点力气,不然怎么出事?”改变了城市的面貌。

后来演变为“堵我们的路”、“填我们的医院”、“抬我们的房价”。

本质上,没有人愿意被外人分配资源。

资源是城市优越感的源泉,虽然不是每个居民都能享受到的。

《美丽新世界》中的靳芳自己很穷,但是因为她是城里人的身份,她有底气看不起宝根来自乡下。

就算不享受,但至少比宝根见识了更多的世界。

反过来说,小地方的稀缺谁都知道。

相隔很远的时候,愿意为偏远山村的孩子捐钱捐物,呼吁改善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考上大学,想进城找工作谈恋爱,他们成为绕不开的凤凰男帮手。

人对弱者的善意是有限的,往往只够供给少数不会冒犯或威胁自己的人。

只要大城市和小城镇之间的鸿沟还没有被填平,城墙外的目光就会一直存在。

只是十几二十年前,涌入城市的人太多了,大部分人都慌了。

挤在狭窄的地下室和城中村,戴假名牌挤公车,招妓找关系,只为一个工作岗位……每个人都在做这样的事情。

“挣钱回家娶媳妇”“当老板住豪宅”,这些不合时宜的道理说出来就引起大家的共鸣,成功学、奋斗学的粉丝数不胜数。

可现在不一样了,城市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粘在上面的雪花也越来越多。

每一片雪花都要奋斗,要买房,要抢学位。

外面的雪花更怕从雪球上掉下来。他们是这里的人。

观看演讲视频的人摇头叹息,劝小城学子不要把高考看得太重,不要那么功利。

他们说:“别把大城市想得那么好,在大城市,内向很累,出人头地也没有希望。》

自己却以同样的理想,同样不体面的姿态走进了大城市。

03

谁来教穷人,应该以什么样的姿态去奋斗

?衡水的演讲引发热议,北大数学系数学家魏东义接受馒头和矿泉水采访的视频也火了起来。

他的惊人荣誉被轻描淡写了

在魏神,大家仿佛看到了一个年轻人奋斗的典范。

低调安静,为集体争得不少荣耀,但他始终淡泊朴素,没有世故

衡水学子张是同样是优等生,却没有做到微神,不符合这种“体面奋斗”的想象。

目标不远,伟大,想去城里改变人生并成为世俗意义上的成功都市人。

终于在舆论场上,虔诚的目光追逐着魏深,讽刺和傲慢的目光投向了衡水学子。

他们中间可能也有魏神这样的人吧。但是暴露在公众面前的是短视频里面跑遍各个中学分享高考经验,卖名校招牌教育机构课程的人。

我以前是众人眼中的状元,但我并没有像教科书上写的那样投身于更大的事业。

而是来和普通人挤在一起,抢996的offer,做

人们对此充满鄙视的评论,“你这么会读书,你不是外行。

但他们为什么要得体,优雅,不世俗?

指责他们目光短浅,仓促行事,也没有人谈起他前半段讲到的贫富差距,农村学校和多媒体教室的差距。

那些都不是闻所未闻,他们闻所未闻,然后总结为“贩卖苦难”。

说实话,我无法想象小城里的年轻人上了大学应该有什么样的体面理想。

不要想着好工作高薪,不要想着买大房子,好车,找个好伴侣。

那我应该怎么想呢?结婚并保持你神圣的灵魂;

还想着去县城里为那几个机构拼血洗,找一份不脱离关系就永远升不上去的工作?

我要上大学的时候,反正我是不这么认为的。

张老师在演讲中提到,刚从农村来学校时,他用家乡话做自我介绍,引得全班哄堂大笑。

我觉得他整个讲话也是在说“本地方言”。

“拱白菜”的不恰当比喻,轰轰烈烈的哗众取宠,直白的功利主义,都出自小镇生态的家乡话。

这种大白话放在正经的网络上,就像他年轻时的自我介绍一样,引来一片笑声。



衡水学子一句“土猪拱白菜”,为什么显得如此刺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